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文藝青年到鐵血大帝——腓特烈二世大帝

從文藝青年到鐵血大帝——腓特烈二世大帝

原標題:從文藝青年到鐵血大帝——腓特烈二世大帝


來源:網路


在近代世界史上,普魯士的崛起起、義大利的統一、日本的明治維新是三件重大歷史事件。而普魯士從能一個德意志地方諸侯小邦變身為強悍的普魯士王國,離不開威廉父子的努力。



1720年的一天,在德意志原野上,一輛四輪馬車正在飛速地向西疾馳,優美的長笛聲伴隨著馬蹄聲一起前進。

車廂里著坐著兩個青年,其中一個只有十七、八歲,一面吹著長笛,一面觀賞著四周田園中美麗的景色。這位吹長笛的青年就是普魯士王太子腓特烈?威廉二世。


德意志民族是個極具音樂天賦的民族,在歷史上,德意志湧現出的偉大音樂家燦若星辰。巴赫、貝多芬、瓦格納,這些閃亮的名字和他們的作品代表了人類的最高音樂成就。所以,在德意志民族中有許多狂熱的音樂愛好者,威廉王太子,就是其中的一員。這位王太子不但長笛演奏水平極高,還是個一流的作曲家,他的傳世作品《C大調長笛協奏曲》至今仍是長笛演奏的經典曲目。



年輕的威廉王子不僅音樂才華出眾,他還是一個思想深邃的學者和作家,與伏爾泰等人多有交往。他的法語著作《反馬基雅維利》,曾經震動歐洲學界,在當時廣受歡迎。


「太子殿下,前面就是國境線了。」一個年紀較大的青年指著前方的城堡說,他是王子的摯友卡爾。


威廉王太子停止了吹奏,長長地吁了ー口氣,興奮地說:「啊!我可終於自由了。」


馬車來到城堡前面停了下來,太子給邊防官員檢驗了證件。這官員馬上立正敬禮,連聲說道:「不知殿下駕到,恕罪恕罪。請殿下下車休息片刻。請!請!」


兩個青年剛剛下車,後面突然揚起一陣塵土。當聽見 「 得!得!」馬蹄聲響的時候,一匹駿馬已經飛奔到面前。「普魯士國王威廉陛下有旨,命令太子殿下立即回京!」騎馬的官員大聲呼叫著。


邊防官員一見這個情景,馬上指揮守衛邊境的軍隊圍上前去,說道:「請太子殿下上車回京。」不由這兩個青年分辨,軍隊早就把他們推上車去,趕馬回程。


馬車一到柏林,立即有官員前來傳達國王的命令,把這兩個青年投進監獄。太子單獨關在一間牢房,他的朋友卡爾被判處死刑,立即執行!

身為高貴的普魯士王太子,為什麼要私自出走,而國王又為什麼又要這樣嚴厲地對待自已的繼承人呢?說起來,這對父子的矛盾源於音樂與軍事之爭。


當時,普魯士是德意志帝國下面的一個諸候國,原先並不強大,通過國王成廉一世的努力,逐漸成了一個軍事強國。


腓特烈·威廉一世是一位性格嚴酷的軍國主義者。他以極其粗暴的軍人作風對待臣民,在軍隊里強力推行殘酷的軍事訓練。為了增強普魯士軍隊的威力,威廉一世組建了一個巨人擲彈兵團。他派人從歐洲各地綁架身材高大的壯漢,還劫掠身體強壯的女人與這些壯漢配對,以期產下巨人後代。他的這些做法與日後希特勒在二中的行為非常相似。



1740年,威廉一世臨終彌留之際,聽到神父在一旁說:「人赤條條,也赤條條去」的時候,居然掙扎著坐了起來說:「人怎麼能赤條條走呢?我要穿上我的軍裝!」他因此得到了「士兵國王」的綽號。


威廉一世雖然粗暴蠻橫,窮兵黷武,但他的整軍經武為普魯士日後的擴張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威廉一世認為,一位國王,首先應該是個軍事家。可是他的兒子,那位極具才華的威廉二世王子卻一心受好音樂和寫作,是個十足的文藝青年,對軍事毫無興趣。這對於以強悍鐵血著稱的老威廉國王來說是無論如何都不如容忍的。


他經常嚴厲訓斥威廉王太子,對他嚴加管束。可是天性浪漫,嚮往自由的威廉二世無法接受父親的粗暴,更不能忍受軍隊紀律的嚴格約束,於是他和朋友一起策划出逃。老威廉聞訊後勃然大怒,下令一定要將太子抓回來。這才有了軍隊在邊境攔截和抓捕威廉太子和他朋友的一幕。老威廉這次徹底被激怒了,他使出霹靂手段,不僅囚禁了威廉王太子,還處死了他的好友卡爾,他要讓王太子明白,除了學習軍事,絕不允許有其他想法。


被關押一年以後,太子終於屈服了,表示願意學習軍事。老國王於是把他接回宮中。


一七四O年威廉一世去世,威廉王太子即位當了普魯士國王,就是腓特烈?威廉二世。

腓特烈二世做了四十六年普魯士國王。他繼承了父親的意志,一生的首要大事就是發展軍事實力。原先普軍只有九萬人,經過他的努力,擴充到二十多萬人。腓特烈二世像他父親一樣嚴格訓練軍隊,他特彆強調紀律,把紀律提到了軍魂的高度。這位國王畢生從事戰略戰術的研究,創造了多種進攻的故術,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斜擊戰術」。


在腓特烈編寫的《軍事調令》中寫到:「使你自己的翼側和後方安全,儘力破壞敵人的翼側和後方,這是一條永恆的戰爭準則。」


「盡量對敵軍的一翼進行側翼攻擊。10萬人的大軍,如果在側翼只受到3萬人的攻擊,也可能在極短的時間內被擊潰。」


「站在敵人側後的3名士兵,其價值遠勝於面對著敵人的50人。」


憑著這種戰術,腓特烈在洛伊滕會戰中以少勝多,大敗奧軍。拿破崙對此敬佩不已,認為腓特烈僅憑這一戰就足以載入史冊。



由於當時歐洲使用的火槍,在射出一顆子彈以後,要退出彈殼再裝第二顆子彈。所以,兩發之間要相隔一段時間。腓特烈把步兵分為三線。打仗時,第一線卧倒,第二線跪下,第三線站立。第一線射擊時,其他兩線裝子彈。第二第三線先後射擊時,第一線就裝子彈,這樣循環反覆,可以不停地射擊,形成連續火力,因而威力很大。但採用這種戰法一定要有嚴格的紀律來保證隊形,而腓特烈訓練的普軍正擁有鐵一樣的紀律,能夠堅決執行戰術要求。因此腓特烈依靠先進的戰術和高素質的士兵打了許多勝仗。


但是,腓特烈不久就嘗到了失敗的痛苦。十八世紀中期,歐洲列強因為爭搶西里西亞,爆發了一場七年戰爭。幾乎所有歐洲強國都捲入了戰爭,戰火還蔓延到這些列強的海外殖民地。所以七年戰爭是一場規模不亞於世界大戰的激烈戰爭。


在七年戰爭中,普魯士與俄羅斯處於敵對狀態。與腓特烈一樣,俄國的伊麗莎白女沙皇也是個野心勃勃的強人,她想乘著這場戰爭搬掉普魯士這個俄國向西擴張的絆腳石。於是普俄兩國軍隊在戰場上發生了激烈交鋒。


可是,此前屢戰屢勝的斜擊戰術在遭遇俄軍時卻破了產。面對排山倒海搬狂飆而來的哥薩克騎兵,普魯士步兵被殺得屍橫滿地,連連敗退,甚至連首都柏林也被俄國佔領。腓特烈羞憤難當,絕望之下準備自殺。但是伊麗莎白女沙皇突然去世,讓戰事有了轉機,腓特烈終於渡過難關。


痛定思痛的腓特烈從失敗的教訓中領悟到,戰爭的關鍵是作戰的速度和火力。於是,他又設計了一種新的戰術:先用大炮猛轟對方陣地,然後用騎兵快速突入,最後再由步兵上去固陣地。這種炮騎結合的速決戰術,成為近代戰爭中最有效的進攻手段。後人將這種戰術總結為「炮兵轟完騎兵沖,騎兵沖完步兵攻。」


至於腓特烈的主要戰略思想,是消滅對方的有生力量。他主張集中優勢兵力,分割敵軍,逐個擊破。這是對戰爭規律的重要總結。後來威震歐洲,馬踏非洲的一代戰神拿破崙,就因學習這種戰略戰術而取得成功的。


腓特烈有一句「名言」。他說:「假如你高興別人的領土那你就把它拿過來,辯護律師總是請得到的。」


他多次發動侵略戰爭,攫取了大片領土,包括同俄國女沙皇葉卡特琳娜二世一起瓜分波蘭,從而使普魯土領土擴大了一倍,成為德意志帝國中最強大的一個國家。普魯士在腓特烈二世的統治下,成了一個正真的軍事強國,工業和科技也得到很大發展,為以後在普法戰爭中戰勝法國,統一德意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所以後世稱他為腓特烈大帝。


作為一個帝王,腓特烈二世不僅是一個軍事家,還是一個音樂家和思想家。如果說中國的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的話,腓特烈二世既有赫赫武功,也不輸文采,更不缺風騷。

免責聲明:文字及圖片來源於網路,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以作處理。本聲明未涉及的問題參見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當本聲明與國家法律法規衝突時,以國家法律法規為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事政治解碼 的精彩文章:

明軍征服越南20年,移民30萬,明軍撤退後這些人怎麼樣了?
圓珠筆頭比軍艦還難造?地球上只有3個國家可以造,我國是1個

TAG:軍事政治解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