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貓鮑勃》成黑馬給誰上了一課?
原標題:《流浪貓鮑勃》成黑馬給誰上了一課?
近日,內地大盤持續遭遇「寒流」,連續多日萎靡不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有老片堅挺,比如《無雙》,也有新片意外殺出,比如憑藉口碑發酵收穫4546萬票房的《流浪貓鮑勃》,並成為同檔期新片中口碑最好的一部,在豆瓣上獲得了8分的高分。(11月9日《新京報》)
內地大盤遭遇寒流,看似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在此奉勸大牌導演和明星演員不要叫屈,更不要抱怨如今觀眾太挑剔,實在難伺候。畢竟電影最後是給觀眾看的,好不好看、愛不愛看,觀眾最有發言權和決定權。因而說,並不是由誰導演和演出來決定票房。
近日,英國電影《流浪貓鮑勃》之所以能成為票房黑馬,關鍵在接地氣,有人氣。這是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英國電影,同名小說風靡全球銷量超過千萬,被翻譯成30多種語言。該片早在2年前登陸英國院線,當時便在英國掀起一陣「養貓熱」,片中的流浪貓鮑勃還擁有了自己的推特,粉絲超過百萬。上述數據足以說明該部電影源於真實生活,並通過電影立體形象的手法把流浪貓展現給廣大觀眾,讓觀眾猶如身臨其境,感同身受,自然會把《流浪貓鮑勃》當成家庭成員之一。從而引發觀眾共鳴和喜愛,引發票房熱自在情理之中。
還要看到的是,國產片中也不乏黑馬,《戰狼2》就曾創下高票房的記錄,這還不算,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許多國產電影至今依然堅挺,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就是力證。因此筆者要說,近日《流浪貓鮑勃》成票房黑馬無疑是給國內影視業上了一課,只有做到心中有觀眾,觀眾心中才會有你,否則,即使你是世界級的名導執導和明星扎堆的大片,觀眾也不買你的賬,讓你尷尬難堪。這不是危言聳聽,而事實卻是如此,近日,內地大盤持續遭遇「寒流」,連續多日萎靡不振就足以說明,發人深思令人警醒。既然我們從事影視劇行業,那麼就要撲下身子,放下架子,尊崇生活和觀眾,想人民之所想,拍人民之所需,努力做到與觀眾同頻共振,自然就能贏得廣大觀眾的肯定和厚愛。千萬不能為票房而票房,眼睛只盯著經濟效益而忽視社會效益。只有把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才能贏得票房和市場。
中國電影不但要叫響中國,還要走向世界。如何讓電影大國轉化為電影強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急需全體影視人的不懈努力。必須看到,一個民族的文化里必然是有能走向國際的部分,不然美國人拿什麼去拍出像《功夫熊貓》《花木蘭》這樣的電影?但也並不是「凡是民族的,就必然是世界的」,高曉松舉的例子很好:別老抱著那四大名著抱怨——「怎麼老走不出去啊」。外國人不懂中國的神話體系,也就自然看不懂《西遊記》,不懂中國的歷史,又如何讓他們看懂拿《三國演義》這樣的作品改編的電影?這些都需要電影人下力氣,做文章,把電影當做事業來做,把觀眾當做上帝來對待。
我們堅信,我們都幸運的生活在好時代,有國家和全國人民的支持,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日子並不遙遠。
文/陸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