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大運營商的eSIM業務到底進展如何了?

三大運營商的eSIM業務到底進展如何了?


日前,中國電信宣布將於今日發售內置蜂窩網路功能的AppleWatch Series 4。一石激起千層浪,大家關注更多的不是Apple Watch Series 4的發售而是中國電信的eSIM什麼時候開通的,國內另外兩家運營商的eSIM業務進展如何了?

三大運營商的eSIM業務到底進展如何了?

據悉,在10月31日,中國電信就宣布開通eSIM服務了,首批試點的城市有四個,分別是,上海、廣州、成都及南京,僅限當地手機賬號開通使用。而中國聯通是國內最早開通eSIM服務的運營商。其早在今年初就在上海、天津、廣州、深圳、鄭州、長沙和武漢7個城市率先啟動Apple Watch Series 3的eSIM業務。三大運營商中只有中國移動還不支持Apple Watch的eSIM功能。但是中國移動「eSIM一號雙終端」業務也早在6月1日於天津、上海、南京、杭州、廣州、深圳、成都7個城市正式啟動了。

在手機誕生的這幾十年中,手機卡也在不停地更新迭代,手機卡經歷了最早的SIM卡,再到Micor-SIM卡,再進化為Nano SIM卡,手機卡越做越小,而最終形態的手機卡就是eSIM卡,eSIM不是實體卡,它把包括類似卡號等信息直接寫在手機等設備里。沒有實體卡,對用戶來說可以帶來的一個最直觀的好處,就是手機可以進一步做小做薄,提高用戶的使用體驗。

事實上,蘋果公司一直是eSIM的幕後推手,2011年,蘋果公司向美國專利和商標局申請了一項虛擬SIM卡專利。2014年9月,蘋果在發布iPad Air 2時就首次將eSIM卡的概念帶到了實際產品中。目前,蘋果推出的iOS 12.1的測試版中增加了eSIM功能。eSIM連同目前的nano-SIM卡,能實現雙卡雙待。隨後全球運營商積極響應,亞太電信等全球五大電信公司宣布將於11月1日起開通eSIM服務。

不過,目前國內三大運營商在消費級市場上發展eSIM的意願並不積極,eSIM的普及也遠遠滯後於其他國家和地區。為什麼eSIM在中國的推廣這麼難?主要原因是這動了三大運營商已經分配好的「蛋糕」。

eSIM卡的原理是將傳統SIM卡直接嵌入到設備晶元上,而不是作為獨立的可移除零部件加入設備中,用戶無需插入物理SIM卡,如同早年的小靈通。需要指出的是,這一做法將允許用戶更加靈活的選擇運營商套餐,或者在無需解鎖設備、購買新設備的前提下隨時更換運營商。這無疑降低了消費者對運營商的依賴,運營商無法通過換號換網的束縛綁定用戶。因此,雖然eSIM技術現在已經成熟,但目前在國內的發展卻並不理想。

不過在2018年,三大運營商釋放出了些許積極的信號,讓人們看到了eSIM在中國爆發的曙光。2018年3月7日,中國聯通率先宣布,正式在上海、天津、廣州、深圳、鄭州、長沙、武漢7座城市率先啟動「eSIM一號雙終端」業務的辦理。5月25日,中移物聯正式推出智能物聯China Mobile Inside計劃,同時發布國內首款eSIM晶元,提供「晶元+eSIM+連接服務」。6月初,中國移動官方宣布,中國移動「eSIM一號雙終端」業務於6月1日在天津、上海、南京、杭州、廣州、深圳、成都7個城市正式啟動。10月31日,中國電信宣布其eSIM業務正式開通,現可為歸屬地為上海、廣州、成都及南京的手機賬號開通使用。



在今年MWC以及PT展等展會上,已有可以看到更多的基於eSIM的可穿戴終端、平板電腦和其他終端的發布,eSIM正逐漸成為新的市場熱點。而隨著物聯網技術的推動及運營商的普及,eSIM卡的需求或將迎來爆髮式增長。根據麥肯錫、IHS、GSMA等預測,全球將在2021年實現50億個連接數;年複合增長95%,2022年度eSIM市場規模將達到54億美元。

更重要的是,eSIM以其靈活性和便捷,成為新型終端和硬體產品上代替傳統SIM卡的一大趨勢。在即將到來的物聯網市場,eSIM的市場前景也十分廣闊。但是有專家指出,eSIM要想大規模普及,首要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成本,降低eSIM晶元、用卡環境、平台互聯互通等成本,是物聯網領域能夠大規模推廣eSIM技術的重要條件,需要產業各方協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易數碼 的精彩文章:

i9-9900K也沒擺脫英特爾的設計困擾?

TAG:網易數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