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一項關於父親角色與其教養參與關係的研究

一項關於父親角色與其教養參與關係的研究

原文標題:《父親對自身的角色態度與教養參與關係研究》

作者:許穎

文章來源:寧波大學學報 (教育科學版) 2017,39(04),125-129

一項關於父親角色與其教養參與關係的研究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摘 要

採用訪談法對父親對自身的角色態度及其與父親教養參與之間的關聯進行考察。質性分析的結果發現:父親對自身的角色態度表現為具備一定的教養動機, 認可自身教養價值, 但認為缺乏教養天性, 對教養技能的評價不高。父親對自身角色態度的教養價值、教養動機及教養技能等維度既獨立且相互作用著影響父親的教養參與。教養動機、教養技能是其中重要的影響因素。促進父親參與兒童早期教養, 可以從調整父親對自身教養價值的認知, 提升教養技能和教養動機的方向入手。

一項關於父親角色與其教養參與關係的研究

關鍵詞

父親; 父親角色態度; 父親教養參與; 質性研究;

一直以來, 中西方國家都非常重視家庭早期教養對兒童的影響。近30多年來, 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們將關注點放在了父親教養參與 (Father Involvement) 及其對兒童發展的影響。[1]父親教養參與概念從被提出的伊始, 內涵就經歷了一系列的演變, 然而任何界定似乎都很難詮釋父親教養參與的全部, 關鍵還看研究者們所秉持的視角和探究的側重點。[2]考慮到兒童早期教養主要包括「教」和「養」兩個層面, 本研究側重於父親教養參與的這兩方面, 關注父親參與兒童的餵養、盥洗、洗護、睡眠、便溺等生活照料, 以及父親參與兒童的認知傳授、興趣培養、行為塑造、學業指導、能力提升等教育。

另外, 隨著研究的深入, 研究者們開始探討影響父親教養參與的因素, 思考促進父親參與兒童早期教養的有效途徑。其中, 父親角色態度受到普遍的關注。所謂父親角色態度, 是指對於父親應該如何扮演父親角色的感知和期望, 主要包含教養天性 (是否具備教養天賦) 、教養價值 (參與教養的重要性) 、教養動機 (參與教養的意願) 和教養技能 (具備的教養能力) 等四個方面。[3,4]以往的研究表明, 父親作為教養角色的認知、動機及能力會影響到其參與兒童早期教養的程度。[5,6]為此, 本研究擬通過訪談法, 搜集有關父親對自身的角色態度及其教養參與的詳細資料, 通過質的研究探討父親對自身的角色態度及其與教養參與之間的關聯, 挖掘影響父親教養參與的重要因素, 並提出提升父親教養參與的策略, 以豐富國內有關兒童早期教養中父親角色的研究。

一項關於父親角色與其教養參與關係的研究

一、方法

(一) 研究對象

採用方便取樣和目的取樣的方式, 選取9位0-6歲兒童 (均來自完整家庭, 且非純粹隔代教養家庭) 的父親作為訪談對象 (表1) , 平衡兒童性別和年齡段 (0-3歲和3-6歲) 。所有訪談對象居住在同一地區, 社會文化背景相似。

(二) 訪談提綱

結合文獻綜述, 參考已有的父親角色態度和父親教養參與的概念模型, 設計半結構化訪談提綱, 並通過對2位父親的預訪談進行訪談提綱的修訂, 確定最終的訪談提綱。訪談提綱主要包括以下內容:開場白和過渡, 訪談對象的基本情況 (姓名、年齡、學歷、職業等) , 兒童的基本情況 (性別、年齡、興趣愛好等) ;態度與行為, 涉及父親對自身的角色態度及其與父親教養參與的關聯。

(三) 研究過程

訪談採用一對一的形式, 主要通過面對面或網路視頻的方式進行。訪談員均由接受過訪談培訓的心理學或教育學專業的教師或研究生完成。訪談在受訪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進行錄音, 並強調保密原則。過程中, 訪談者圍繞訪談提綱進行訪談並適時靈活調整、補充或追問。將所有訪談錄音轉錄為文本資料, 並進行核查、核對。完成轉錄的原始訪談錄音資料共9個, 每次訪談用時32-57分鐘, 轉錄的文本資料共計8.23萬餘字。

表1 被訪談者的基本信息

一項關於父親角色與其教養參與關係的研究

(四) 數據分析

運用類屬分析和情境分析相結合[7]的方式, 對訪談文本資料進行自下而上的分析、歸納。

一項關於父親角色與其教養參與關係的研究

二、結果

(一) 父親對自身的角色態度

1. 教養天性

在兒童生活照料上, 父親多數 (7/9) 不認可自身的教養天性, 認為天性不及母親, 「這方面, 男人好像天生就比女人弱, 就像剛出生, 媽媽抱孩子就很順, 我就是渾身僵硬, 不知道從哪裡下手」。而有部分父親 (1/3) 認為自身有與幼兒遊戲的天性, 「這些 (生活照料) 是差點, 但玩得好啊, 一些遊戲, 像我會和孩子去游泳, 玩模型, 一些東西怎麼弄, 孩子都會來問我, 他媽媽就做不來」。在兒童教育方面, 多數父親 (2/3) 儘管同樣不認可自身的天性, 但認為與母親差異不大, 「這點上差不多吧, 也都是靠經驗積累或者從別人那邊學習來的, 母親也一樣」。亦有父親認為無論是生活照料還是教育, 兩性都不具備教養天性, 都需要從零學起, 「其實, 誰天生就會做父母, 都是在摸索中學習的, 多多嘗試, 可能還是因為參與的少吧」。

2. 教養價值

多數父親 (2/3) 肯定自身參與兒童生活照料的重要性, 認為可以提升父子 (女) 關係, 利於兒童的生活習慣培養和性格塑造, 如「挺重要的, 現在不都注重親子關係嘛, 感覺父親也不能像以前那樣, 多參與, 和他們感情也會更好, 而且方式和媽媽不一樣, 感覺多和我一起, 也更大膽、大方些」, 「我覺得很重要, 比如我就不會那樣遷就孩子, 比較講原則, 這對孩子生活習慣好吧」。2/9的父親不甚認可其參與兒童生活照料的重要性, 認為價值不及母親, 「還是媽媽的照料更重要吧, 更細心, 我做還會被嫌棄, 孩子好像有什麼需要也不會找我」。也有父親認為參與兒童起居生活照料無所謂重不重要, 但認為有參與利於其與兒童的情感培養。

兒童教育上, 多數 (7/9) 父親認可其參與的重要性, 認為參與的價值在於有助於兒童認知、能力、意志、性格的發展, 能為兒童樹立父親的榜樣, 培養兒童興趣, 如「當然重要, 對孩子成長好, 興趣、性格啊之類的, 而且我家男孩子呢, 還是需要父親的樣子吧」, 「父親的作用不一樣, 他們媽媽有些事不敢讓孩子做, 我就會鼓勵他們, 也是鍛煉吧。 (夫妻) 懂得東西不一樣, 我這個人興趣是比較廣的, 我也想培養他們一些興趣」。少數 (2/9) 父親對參與兒童教育的重要性不可置否, 但不甚清楚價值具體體現。

3. 教養動機

父親普遍 (8/9) 認為自己具有參與教養的動機, 如「肯定願意啦, 小一點還給換尿布、洗澡呢…… (教育) 也一樣, 教他感興趣的東西, 他就對那些汽車、飛機感興趣, 我也會給他普及, 陪他打球啊, 益智遊戲, 上學了肯定也得輔導」。少數 (2/9) 表示願意在生活照料上和母親承擔相當的責任, 「雖說爸爸這方面做得不如媽媽, 但我願意去嘗試換尿布、洗澡、喂飯、穿衣服, 不能全由媽媽來啊, 我還是做得不錯的」。部分父親 (4/9) 參與兒童教育的動機強於生活照料「那些事做起來確實手忙腳亂的, 偶爾幫下忙, 相比我比較願意參與教育, 不過很難說具體做些什麼, 平時感覺都有教育, 怎麼打招呼, 怎麼回應別人, 平時陪他做一些活動的, 繪畫、游泳之類」。僅2位父親提及缺乏參與生活照料的動機, 但願意參與兒童的教育, 「照顧這方面, 是比較被動, 好像覺得不應該我來。但教育我很看重的, 像現在幼兒園需要家長配合, 我都會參與的, 父親還是要教一些做事方式的, 得有些規矩, 媽媽會比較心軟吧」。

4. 教養技能

在兒童的生活照料上, 多數父親 (2/3) 表示勝任力不足, 參與相對較少, 「真要做也能做一些吧, 可能也是做得不好, 生活照料還是她媽媽還有外婆」, 「能勝任一些吧, 但還是差點, 像換尿布、洗頭洗澡是個技術活, 有點難, 讓我做真沒那麼順利, 孩子太軟了, 我又比較粗」。少數 (2/9) 父親表示能勝任部分照料任務, 「也不是什麼難事, 現在比以前簡單多了。像給孩子做營養餐, 換洗這些, 生病的時候也能照顧。以前也能泡奶粉, 洗一下衣服」。

在兒童教育上, 父親普遍 (7/9) 認可自身具備一定兒童教育能力, 表示能夠在兒童的身體素質、能力提升、知識廣度、興趣培養、學習輔導等方面提供助力, 如「我感興趣的多, 能指導, 多讓孩子接觸些東西, 增加知識面, 這是我比較提倡的, 她 (媽媽) 以後就主要負責學習, 我主力培養興趣、能力吧」, 「她媽媽是搞教育的, 接觸比我多, 我可以輔助。但我覺得, 孩子體能素質要跟上, 現在容易嬌氣, 多帶他們參加運動, 競技活動」。少數 (2/9) 父親覺得在兒童教育上的勝任力不足, 表示主要由於缺乏相應指導。

(二) 父親對自身的角色態度與教養參與

1. 教養分工

父親普遍 (7/9) 表示在兒童生活照料上參與得相對較少, 主要由母親及祖輩承擔, 如「和爸媽住一起, 平時我們夫妻倆上班就是他們照顧, 晚上主要是我妻子, 我一般陪他玩比較多」。但也有少數 (2/9) 父親表示儘管參與有限, 但還是承擔了部分兒童生活照料任務, 「生活照料主要是我愛人了, 但我也會參與的, 換衣服、洗澡什麼的, 孩子小的時候泡奶粉、換尿布我也做不少」。另外, 8/9的父親表示有參與兒童的教育, 包括行為塑造、語言教育、興趣培養、技能傳授等, 如「怎麼算教育呢, 我們都會參與吧, 我平時和孩子玩球、游泳, 也是一種教育吧」, 「夫妻倆都參與, 分工不同罷了, 他媽媽會教看書、識字這些, 我比較注重的是他興趣的培養」。僅一位父親表示其參與兒童教育少, 多由母親及長輩承擔。總體上, 父親參與兒童教育多於參與兒童的生活照料。

2. 父親對自身的角色態度與教養參與

多數 (7/9) 父親表示儘管對自身的教養天性評價較低, 但不影響其參與兒童的教養, 尤其是兒童的教育, 如「缺失天賦, 一開始做起來費勁, 不過多做幾次就會比較好, 後天補拙吧, 不會因為這個就什麼都不做, 尤其是孩子的教育, 我是有用心的」。也有 (1/3) 父親表示, 教養天性低或多或少會降低其參與兒童教養的意願 (教養動機) , 尤其是兒童的生活照料, 如「如果天性就比別人差的話, 有時就會不想做, 反正做不好, 像給孩子換尿布、洗澡這些, 我就有這種感覺」, 「你要是覺得沒什麼天賦, 怎麼努力也沒用, 你還會願意嗎」。

從訪談中可以看出, 父親對教養價值的認可會直接或間接通過教養動機影響其實際的教養參與。那些 (5/9) 認可參與兒童生活照料重要性的父親, 表示願意且確實更多地參與到兒童的餵養、看護、陪伴等事務中, 「既然知道對孩子, 也對家庭有好處, 何樂而不為呢, 餵養、換洗這些是有點難度, 但事實證明我也做得來」;而低估這一重要性的父親 (1/3) 則表示實際參與兒童生活照料甚少, 遠不及母親或長輩, 「這些事情, 有人做, 也做得比你好, 我參不參與沒那麼重要的, 就做得少」。

類似地, 訪談中認可參與兒童教育有重要價值的父親, 多數 (2/3) 表示其目前確實並願意繼續投入到有利於兒童發展的教育行動中, 「現在教孩子很多, 說話、認識、做事, 有些幼兒園任務也參與, 以後至少小學數學、語文我覺得可以輔導, 我還打算教他下棋、打球, 如果他也感興趣」。此外, 從部分 (4/9) 父親闡述也可以看出, 即使在認知上認可父親教養參與的重要性, 但如果缺乏教養技能或教養動機, 參與兒童教養的程度會受限, 尤其是兒童的生活照料, 如「還真不是覺得不重要, 就是難, 尤其照顧孩子上, 都有用心請教, 還是做得 (不好) , 自然也就做得少了」, 「都覺重要啊, 但其實不是那麼願意, 說實話, 把屎把尿這些事, 要是做不來, 搞得亂七八糟, 就更不願意了」。

從訪談資料中可以歸納出, 父親的教養動機對其實際的教養參與有較大影響, 「像我就很願意給孩子做點營養餐, 和他一起了解感興趣的東西, 帶他去戶外活動, 是自己願意的, 自然會去做, 也不會那麼被動」。另外, 教養動機也會受其它態度 (如教養價值、教養技能) 的影響進而影響其教養參與, 如「男人都愛面子, 誰願意說自己不行, 但是照料孩子真的不在行, 也就不太願意做, 老被嫌棄, 乾脆就不做了」, 「我一直認同父親要和母親一起參與, 對孩子成長很有利, 所以讓我去照顧孩子, 我不會不願意, 有時候還很主動, 相比其它父親, 我做得不錯」。

無論是否認可自身參與兒童教養的勝任力, 父親們普遍 (9/9) 表示自身的教養技能會影響其實際的教養參與。「有時候當覺得自己做得不好的時候, 自然不太願意, 和孩子玩, 喂飯都還行, 其它 (如洗澡) 我實在有點, 怎麼說, 做不來, 也就很少做」, 「這就跟自信心一樣, 覺得自己行, 就會多做也願意做, 覺得自己不行, 自然做得少。像教育這塊, 我自認為學識不錯, 興趣、知識面也廣, 是有能力做到的, 我也這麼做的, 注重孩子知識面和興趣」。從中同樣能夠看出, 父親對自身教養技能的評估是會影響其教養動機, 進而可能左右父親的教養參與。

一項關於父親角色與其教養參與關係的研究

三、討論

父親具備一定的教養動機, 尤其是兒童教育方面;認可自身教養價值, 但認為缺乏教養天性;對教養技能的評價不高, 但能夠勝任兒童教育方面的責任。且在實際的教養分工上, 父親在兒童生活照料上的參與有限, 而更多參與兒童的教育。從中可以看出, 隨著社會文化的變化, 父親對自身角色的認識也落上了時代的烙印, 不再秉持「男主外, 女主內」的傳統觀念, 越來越意識到父親參與兒童早期教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參與動機也隨之增強。但同時, 父親對自身教養技能的評價不高, 尤其是兒童的生活照料, 也更看重兒童教育的參與, 重視家庭規範和典範樹立。可見, 尚有很多父親在家庭與社會中表現的更多是「男性」的形象, 而非「父親」的形象, [8]未真正融入與母親共同承擔兒童教養的家庭責任。

目前, 較為普遍的看法是父親的教養天性弱於母親, 但隨著父親職能的凸顯, 父親們逐漸認識到自身在兒童早期教養中起到不同於母親的積極作用。而結果分析中, 亦可以看出父親對自身教養天性的態度與他們的實際教養參與關聯不大。不同地, 根據訪談資料的質性分析結果可以歸納出父親對自身角色態度的其它維度與父親教養參與之間的關聯。

首先, 教養價值、教養動機及教養技能等與父親教養參與之間存在獨立的關聯。這一結論符合身份認同理論、內驅力理論及自我效能理論的論證結果, 可以認為個體的認知、動機及能力會影響其參與教養的程度。[9]另外, 教養價值、教養動機及教養技能之間存在交互作用進而影響父親的教養參與, 表現為兩種情況:一是教養動機在教養價值、教養技能與父親教養參與之間可能起到中介的作用, 即越是肯定自身的教養價值, 或具備的教養技能水平越高, 父親的教養動機越強, 就越可能參與到兒童的早期教養, 反之則反是。二則是教養技能和教養動機可能會調節教養價值與父親教養參與之間的關係, 即當教養動機強烈或具備一定的教養技能時, 無論對自身教養價值的看法如何, 父親都更可能參與兒童的早期教養, 反之則反是。儘管具體的作用機制需要進一步的實證研究驗證, 但依然可以推斷, 教養動機、教養技能是影響父親教養參與的重要因素, 而教養價值對父親教養參與的影響可能容易受其他維度的影響, 但亦不可忽視其直接影響。

綜上分析, 要促進父親參與兒童早期教養,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摒棄傳統角色觀念束縛, 認清教養價值。父親需要轉變角色意識, 逐步擺脫「一家之主」「經濟提供者」等角色觀念的束縛, 認清父親的職能, 從「供養者」轉變為「教養者」, 除了給予教養的物質支持外, 還需要與母親一起照料兒童的生活起居, 關注兒童身心各方面的成長, 重視兒童教育, 真正融入兒童的世界。同時, 也需要早幼教機構從專業的角度幫助父親認清自身的教養價值, 尤其是其他教養者無法替代的價值, 如兒童的性別角色認同、意志培養、體能發展等。

二是提升教養技能, 增強自我效能感。父親要注重「揚長補短」, 發揮在兒童男性化性格塑造, 興趣培養, 動作技能提升等方面的優勢, 同時通過自主學習或向母親尋求支持和指導的行動來彌補照料兒童的不足, 加強身為「父親」的能力, 促進教養參與。而母親除了在教養上給予父親一定幫助外, 還可以在教養問題上與父親溝通協商、一起學習, 共同增強教養能力, 改進教養方式。另外, 早幼教機構及社區可以在親職教育上, 向父親提供更多的有針對性的網路資源平台、專家培訓、成長體驗團體等, 讓父親在自主學習和互動交流中提升如何照料兒童生活起居、如何與兒童相處、溝通、如何有效進行兒童早期教育等能力, 增強教養參與的自我效能感。

三是設置合理目標, 增強教養動機。調整教養價值的認知, 提升教養能力, 都可以增強父親的教養動機, 促進父親參與兒童早期教養。同時, 教養是一門學問, 父親生而非「父親」。在兒童教養方面, 父親應秉持「小步走」的態度, 設置合理的目標, 家庭其他成員則應在父親努力的過程中多一點耐心和包容。如此, 父親可以獲得教養成功體驗, 減少挫敗感, 從而更有意願參與兒童教養, 並為更好的參與教養設置有挑戰的任務。

本研究也存在某些局限之處有待改進。首先, 本研究為訪談研究, 分析得出的父親對自身的角色態度與父親教養參與的作用機制需進一步的橫、縱向量化研究的驗證;其次, 訪談人數偏少且同質性較高, 研究結果的代表性有待進一步的研究支持;第三, 母親的父親角色態度也是影響父親教養參與的重要因素, 未來的研究應考慮納入這一因素以更充分的探究父親角色態度與父親教養參與之間的關係。

參考文獻

[1]PLECK J H.Paternal involvement:revised conceptualization and theoretical linkages with child outcomes[M]//LAMB M E.The role of the father in child development (5thed) .New York, NY:Wiley, 2010:85-93.

[2]許穎.父親教養參與概念及影響因素模型的演變[J].兒童發展研究, 2016 (2) :55-58.

[3]BEITEL A H, PARKE R D.Paternal involvement in infancy:The role of maternal and paternal attitudes[J].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 1998, 12 (12) :268-288.

[4]邢學瑋, 伍新春, 侯建芳, 等.父親的角色態度對其教養投入的影響:母親態度類型的調節作用[J].心理發展與教育, 2014, 30 (4) :387-395.

[5]JACOBS J, KELLEY M.Predictors of Paternal Involvement in Childcare in Dual-Earner Families with Young Children[J].Fathering, 2006, 4 (1) :23-47.

[6]SANDERSON S, THOMPSON V L S.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erceived Paternal Involvement in Childrearing[J].Sex Roles, 2002, 46 (3) :99-111.

[7]陳向明.質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1:12.

[8]伍新春, 郭素然, 劉暢, 等.社會變遷中父親職能的凸顯:基於生態系統理論的分析[J].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 (6) :56-62, 158.

[9]許穎.父親參與早期教養:父親角色態度的影響[J].兒童發展研究, 2015 (2) :54-57.

文章轉載自質化研究微信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積極家庭教育 的精彩文章:

孩時常被「吼」,長大「冷漠臉」?批評孩子有技巧
「夫妻情感」只要遇到真愛,人生繁盛的幾率就會顯著提升

TAG:積極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