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伏的將軍是瞎么?為什麼看不到兩邊埋伏的敵人?原因很無奈
原標題:古代中伏的將軍是瞎么?為什麼看不到兩邊埋伏的敵人?原因很無奈
看過古代電視劇的人,都對這樣一個場景很熟悉:古代行軍古代打仗的時候,經常會有一方藏在在路邊的草叢或者樹林中,去埋伏另一方的敵軍。而敵軍經過時,卻並看不到埋伏的軍隊,一直到伏軍殺出才大驚失色,慌張應對。看到這裡,小編時常在想:當時的士兵穿的並非迷彩服,是普通軍裝,還手裡拿著旗幟,長矛,弓箭這些東西,那麼多人從他們身邊走過,都沒一個人發現么?今天我們就來解開古代伏擊戰的秘密。
大家印象中的伏擊戰都是伏兵藏在峽谷兩端,等敵軍進入埋伏圈後,突然搖旗吶喊,開始使用落石和弓箭等遠程武器攻擊敵軍。但真實的戰場地理情況,卻沒有那麼簡單。峽谷的地形,只有太行山一代才有,這裡有大片的丘陵和平原,地勢高低交錯,既能埋伏大量士兵,又可以利用高位的地理優勢向下攻擊。
而在其他地區進行的伏擊戰就沒有這樣的地形優勢了,大部分伏擊戰伏軍都是站在稍有高度的地方或者相同的高度下,那為什麼被伏的一方看不到對面的軍隊呢?原因很簡單,埋伏一方通常選擇距離預定戰場不遠,但是又有一定距離,在敵方的視野之外的地方躲藏。
那可能有人有疑問了:古代行軍不都有斥候去前方探路么?怎麼斥候也發現不了呢?在古代,斥候的偵測範圍受到技術方面的限制,也就是說,斥候所能探測到的範圍非常有限。尤其是在一些陌生複雜的環境中,伏兵被斥候發現的可能性就更小了。所以很多伏擊都選擇在是在把對方引導比較陌生或者複雜的地方,比如叢林、群山中進行伏擊。
這裡還有一個疑問,如果你的實力不如我或者兩邊實力差距不大,你沒有了地理優勢,就算你伏擊我,我也一樣可以反擊呀,那大費周章的伏擊還有什麼用呢?這就要考慮到當時的情況了,在古代士兵作戰需要很多裝備的,身穿鎧甲,手持長矛,而這些裝備非常之重。所以在行軍的時候,他們通常穿著便裝隨身攜帶副武器,主要作戰的長矛弓弩都放在馬車上駝運。這時候裝備齊全的伏軍突然殺出,沖向沒有什麼裝備支持的敵人,兩者的戰鬥力差距就會比較明顯,就比較容易取勝。
還有一個因素就是因為伏擊是突然殺出的,被伏者措手不及,很容易被整齊的伏軍衝散,一旦陣型被衝散,將軍無法命令士兵,士兵又群龍無首,就很容易自己潰敗。這就是小編經過總結給大家分享的古代軍隊伏擊的一些小知識,關於古代您知道哪些「秘密」呢?歡迎留言評論
※騎兵被我國取消,僅留下幾個營,他們值得尊敬
※軍隊「營長」轉業後是什麼級別?非領導崗位!
TAG:小時說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