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危險的上學路
拾遺物語
這個世上,真有人跋山涉水去上學。
作者:蛋黃酥
來源:Pinterest優選
「我們都曾上過學,也曾每天走在路上,
但沒有一條上學之路是這樣的。」
是啊,
我們都曾上過學,
也曾走在上學路上,
但是直到看了《翻山涉水上學路》這部紀錄片,
才知道這世界上竟然有人冒著生命危險去上學。
這樣的事就發生在肯亞西南部馬塞族的村莊里。
1
最飢餓的上學路
這裡的孩子每天都要徒步幾個小時,
穿越非洲大草原去上學。
這條上學路上,有大象、獅子、花豹等野獸,
有對孩子心懷不軌的人。
紀錄片中12歲的女孩科坦卡,
每天早上都是第一個出發的,
卻是最後一個到達學校的,
因為她的家距離學校20公里。
20公里,是個什麼概念?
在北京或上海搭乘地鐵要40-50分鐘,
坐公交要兩個小時。
可科坦卡是徒步,
而且這一路上她要跨草原、越山谷、躲野獸。
科坦卡的母親每次送孩子出門時都很擔心,
但家裡很窮,沒有電話,
她只能在很多天後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否平安到達學校。
在這片廣闊的草原上,
上學也需要很大的勇氣。
這條上學路不單單是危險的,更是飢餓的。
馬賽族人以茶和牛奶為食,很少吃肉,
並且因為食物的匱乏,
他們不得不忍飢挨餓地走幾個小時。
另一邊,
8歲的小男孩莫斯卡,
為了防止牲畜被野獸叼走,
晚上要守夜。
天亮後又要匆匆忙忙準備去上學,
家裡食物缺乏,
他只能現擠幾口牛奶,喝了就去上學。
學校的位置在10公里外、大草原的另一邊,
一個8歲的男孩就只能靠幾口牛奶,
來支撐10公里徒步的體力。
天氣炎熱,
這路上找不到食物,甚至找不到能喝的水。
餓了只能靠路上的野果充饑,
或去屠宰場討要些肉喝點血,
而去屠宰場的路還要經過有花豹出沒的山谷。
科坦卡是寄宿在學校的,
回家對於他們來說昂貴的7.5美元寄宿費。
在他們的學校,
像科坦卡這樣的寄宿生才有午餐,
而莫斯卡這樣的走讀生就沒有。
我們念書時,
都曾各種嫌棄自己學校食堂的飯,
卻沒想過他們期待的午餐就只有槽糠粗糧;
他們為湊齊這「昂貴的7.5美元」,
被迫賣掉家裡的牛羊,
這7.5美元可能也就是我們的一餐外賣、或是兩杯奶茶。
即便吃不飽、穿不好、路上危險重重,
他們還是渴望上學,
他們的父母也想為孩子多爭取一點點受教育的機會。
科坦卡想當醫生,為父母蓋一座房子。
她曾去過一個有500人的城鎮,
她的夢想就是去那裡生活。
如果她留在他們的村子裡,
再過一兩年她就要嫁人。
就像這所恩圖卡小學的老師——
姆布吉·基萊雅所說的:
「他們必須認識到上學的重要性,
他們應該努力讓孩子們上學,
否則孩子們只能一輩子放牛,
失去過上另一種生活的機會。」
2
最危險的上學路
為了過上另一種生活,
有的孩子們不止要翻山,還要涉水。
尼泊爾昆普村距離最近的什里阿達莎學校隔著一條特耳蘇里河。
昆普村的孩子們都會結伴同行,
因為要想上學,就必須過這條河,
而且只能用索道渡過這條極其危險的河流。
以前雖然也用船渡河,但河水湍急,經常將船沖走。
所以過河的唯一途徑就是——
懸掛在鋼索上的鐵筐。
鋼索的慣性只能讓鐵框到達河中間,
這時年齡大的孩子就必須走在鋼索上推著鐵框過河,
他們很多人不會游泳,
腳上穿的還是不利於行走的拖鞋。
如果不小心掉進河中,很可能就此喪命。
鋼索早已生鏽,也曾經發生過多次意外,
沒有人不知道它什麼時候就會徹底斷裂,
也許還能再撐兩年,也許就是這一天。
鐵筐容納人數有限,所以他們定了一個規矩:
六年級以下的坐筐里,
六年級以上的孩子懸空站在鋼索上推鐵筐。
曾有人被生鏽的鋼索劃傷到,感染破傷風。
也有推鐵筐的孩子不慎跌入河中……
有一個孩子說:
「今天是我讀五年級的最後一天,
明天開始,我就要推鐵筐了。
但我並不為此感到高興,而是害怕。」
渡過這條河流後,
孩子們還要搭幾公里的順風車,
才能到達鎮上的學校。
在農活和上學路上耗費過多精力,
他們常常沒辦法集中精力在學習上,
導致他們成績都不理想。
很多人會問:「修座橋不就好了嗎?」
那你們可能不知道,
尼泊爾有一項明確制度:
那就是如果鋼索斷裂,
有人因此喪命,
政府才會關注,考慮修建橋樑。
每次過河時,
都有坐在鐵筐里的低年級孩子緊閉眼睛,不敢看。
而每個等待孩子放學歸來的家長,
都害怕自己的孩子今天再也不會回來,
可他們又不想讓孩子放棄上學。
紀錄片里講到一個想當飛行員的孩子阿吉特,
他天真地說,
如果能有一座橋,
他願意放棄自己當飛行員的夢想。
這裡孩子的願望不過是能有一座橋,
一座通往學校的橋,一條通往夢想的路,
能夠離開這個村莊,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3
最寒冷的上學路
生命危險都無法阻止孩子們上學,
更何況是寒冷。
奧伊米亞康,位於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地區,
是世界上最寒冷的永久定居點,
冬季平均氣溫零下50℃,
最低氣溫能達到零下70℃。
奧伊米亞康的冬天從10月持續到次年4月,
人在屋外,很容易被凍傷甚至凍死。
冬季水流被凍結的時候,
甚至日常用水也需要化冰得來,
在這樣的寒冷中,汽油也會被凍結。
在這裡一切簡單的事情都變得充滿危險,
包括孩子們的上學路。
即便在如此寒冷的地方,
孩子們依舊每天堅持上學。
只有氣溫降至零下54℃以下時,
才可以不用上學。
這個小鎮只有唯一一輛校車接送孩子,
校車司機格列戈里已經58歲了,
為了孩子們的將來,
格列戈里每天天還黑著的時候就起來發動校車了。
校車一旦陷進某個坑裡就無法再發動,
格列戈里只能沿著大路開,
所以很多孩子還需要走一段寒冷的路來乘車,
比如女孩子伊琳娜。
如果校車在路上有事耽誤,
為了防止被凍傷,
孩子們只能在路邊等上10多分鐘就必須返回家。
和伊琳娜不一樣,
8歲的阿廖沙是走路上學,
他需要在零下50℃的嚴寒中步行半個小時,才能到達學校。
不管多冷,到了學校都一樣要用功。
這個小鎮上的居民都是雅庫特人,說雅庫特語。
所以在學校,他們將俄語當作外語來學。
只有學好俄語,他們未來才能走出這個小鎮,
去往外面的世界。
他們有著世界最寒冷的上學路,
但這些困難都難不倒孩子們的求學慾望,
孩子們眼中看到的不是這些困難,
而是對未來的嚮往。
4
最辛苦的上學路
秘魯的喀喀湖上生活的烏魯族人,
用蘆葦在湖面搭建漂流島生活
。
這個生活在水上的民族沒有土地,
蔬菜食物需要用捕的魚到岸上換取。
而烏魯人的孩子上學,
也需要在遼闊的湖面穿行數小時。
11歲的男孩比達爾為了上學,
每天都需要在湖面一個人划行整整2小時,
水面的路途遙遠疲憊。
路過蘆葦盪他還會到蘆葦裡面設置陷阱捕捉水鳥,
這是他們除了魚之外僅有的肉食來源。
孩子們自己帶飯解決午餐,而喝的水就是湖水。
另一個漂流島上,
9歲的女孩馬列拉每天用船載著妹妹去上學,
自己還是小孩子的她也要像大人一樣划行1小時去學校。
因為載著妹妹,
中途還要接另外一個小朋友到幼兒園,
她的上學之路是一個巨大的體力消耗,
可是為了自己當醫生的夢想,
這一切在她眼裡都算不了什麼。
碧藍的喀喀湖風平浪靜時很美,
風雨里卻會吞噬生命。
不管對誰而言,
湖面上學的他們最怕的就是遇上壞天氣,
風會讓他們很難平衡船隻,
前行也變得更加費力艱難。
儘管如此辛苦,
孩子們還是堅持划行在危險又艱難的上學路上,
因為他們都有自己的夢想。
這部《翻山涉水上學路》,
由德國製作團隊拍攝,共十集,
講述了尼泊爾、肯亞、秘魯、
西伯利亞等地的孩子們,
「冒著生命危險去上學」的故事。
不要以為這樣的故事離我們很遠,
它可能就在我們身邊。
在中國江西省易發洪水的城鎮,
孩子們在道路變成溪流時,
必須依靠父母運送才能去上課。
貴州省的孩子們每天都要走過懸崖邊,
才能進入半坡小學上課。
還有眾所周知的四川涼山「懸崖村」,
孩子們爬上鋼梯上學需要兩個小時。
上學時,
每天被鬧鐘吵醒的我們想方設法能夠翹課,
而他們翻山越嶺也要去;
當我們躲在父母懷裡撒嬌時,
他們卻早已被迫成為了「大人」;
當我們抱怨父母不能給自己改戶口、供自己留學時,
他們卻倍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上學機會;
當我們以為上學僅僅是花點錢的事時,
他們每天的學習機會卻都是用命換來的……
我們走過的上學路從來都是平坦的、光明的、安全的,
這些孩子的上學路卻是野獸橫出的草原、
洶湧湍急的江河、零下50度的雪地……
孩子們一日日翻山涉水,一次次死裡逃生,
只為了一個念頭:
「我要上學,我要用學到的知識改變現狀!」
這些孩子足以讓那些大城市裡逃課的學生慚愧。
這個世界雖然還存在著許多不公,
但上學卻是唯一一次改變不公、
扭轉命運、創造奇蹟的機會。
夢想在前,一切危險與阻礙都無法令人害怕。
不要懷疑,只因:
這個世上,真的有人翻山涉水去上學。
▼
有一種愛叫做點贊
TAG:拾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