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中國最會吃的人」又回來了
豆瓣9.4分,播放量超過3億,
這就是陳曉卿帶來的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
《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和第二季之後,
那個「中國最會吃的人」又回來了。
陳曉卿帶領團隊,
用四年的時間跑遍六大洲、
二十多個國家。
食
光在第一集的短短五十分鐘里,
就出現了大約二十種美食。
這次,不再是舌尖上的中國,
而是舌尖上的世界。
更特別的是,團隊採用了「顯微攝影」技術,
將視角縮小到「分子級」。
剔透的鹽粒在鮮紅的肉上跳躍變化。
零下溫度,新鮮的馬肉一夜凝出美麗的冰霜。
麥粒中充盈的水分在「顯微攝影」下清晰可見。
這種拍攝技術,
雖然能讓細節更加細膩完整地呈現,
但拍攝的失敗率特別高。
《風味人間》八集總共四百分鐘左右,
就讓陳曉卿和團隊一共花了兩年時間。
正片一分鐘,素材八小時。
美食是世界通用的語言,
跨越山海,走遍世界,
團隊發現,在「吃」這件事上,
東西方有很多不謀而合之處。
火腿
安徽南屏村,潮濕多雨,
農家年底殺豬,要妥善腌制以備長期食用,
其中火腿腌制尤為重要。
用鹽不足容易腐壞,
用鹽太過則阻礙生腿脫胎換骨進化成火腿,
農家人憑藉的是祖傳的訣竅和多年腌制的經驗。
西班牙韋爾瓦小鎮,
遍布火腿加工廠,
批量化生產的火腿定期塗油,調整懸掛位置,
甚至肉面的朝向、窗戶開合的尺度都有嚴格的規定,
標準化的操作流程,
讓這裡每年得以出產數萬條伊比利亞火腿。
在中餐廚師手中,
火腿的每個部位均有不同的妙用,
講究物盡其用。
而在西班牙人那裡,
火腿切片享用都變成了一場
儀式感滿滿的互動表演,
甚至催生出火腿切片師這一職業。
土豆
土豆如今是地球上種植地域最廣的作物,
甘肅漫屲,
土質深厚疏鬆,日照充足,
這裡的土豆呈現啫喱狀。
法國阿力高,
牧業發達,拉吉奧爾乳酪是當地特產,
法國人在土豆泥中加入大量牛奶和乳酪,
製成了獨特的瀑布土豆泥。
而黃土高原上的土豆魔術沒有任何添加,
通過反覆捶打讓支鏈澱粉不斷拉伸,
產生普通土豆泥無法比擬的韌糯口感。
配上油潑辣子、韭菜和酸楚動人的漿水,
酸辣辛香,讓人口舌生津。
麵食
大約四千五百年前,
第一粒小麥種子落地中國。
種子旅行的起點,
要追溯到四千公里外的西亞。
在伊朗,有一種深受歡迎的麵食,
當地人叫它桑噶,
這個詞在波斯語里是小石子的意思,
因為烤制桑噶的饢坑裡堆滿了被烤得接近180℃的小石子。
在陝西,有一種和桑噶極為相似的麵食,
把輕微發酵的麵餅攤在燒燙的鵝卵石上,
再用同樣滾燙的石子覆蓋,
等氣上來,石子饃就烤好了。
不論在地球的哪一個角落,
美食帶來的笑容都是一樣的。
風味在山海之間,更在人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