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隱身第5代艦載機的競標 — 到底花落誰家?
原標題:國產隱身第5代艦載機的競標 — 到底花落誰家?
作者:瀚海狼山
關於國產隱身5代艦載機的問題,幾乎已成老生常談的話題,也是大家關注度極高的一個方面。最近又被輿論熱炒了一次,說法是某型機不但最終拿到了戶口,而且還確定上艦,甚至還有模有樣的說競標對手的艦載機團隊已經解散了云云,說的好像板上釘釘。當時很多朋友就問這事難道是真的?狼山的態度一向比較淡定,畢竟這種說法,幾乎幾個月就出現一次,都沒什麼新鮮度了,這次再讓消息飛一會也無妨。
果然,現在確認了,根本就沒那回事,甚至戶口的事情還繼續等待召喚呢!其實這個事情基本面是明擺著的:一個已經服役,一個廠家試飛都很罕見。事關未來幾十年頂尖國力,怎麼能根據偏好和輿論炒作就敢定案?這種大事豈能兒戲!
事關未來大戰略的軍品競標,自然一切要以戰鬥力的高低和能否有足夠的前瞻性和軍事技術的制高點為最終標準,任何高不成低不就的方案,都沒有操作的價值。
某型已經服役成軍的國產五代機,在過去討論上艦問題時,對比常規布局,所謂最大的短板,是減速性不是特別好。注意是減速性而不是低速性。低速性是艦載機必須過關的一個重要方面,其實非常規布局的戰機最低失速速度並不比常規布局飛機高,只是某型機由於細長而減速性對比常規布局少慢一些。但是這種印象,是在採用常規發動機的情況下的問題。在矢量殲10B完成各種落葉飄和眼鏡蛇超機動後,鴨式布局減速性這個問題,已經迎刃而解!一旦某型重型機安裝上矢量噴口,那麼減速性能將遠遠超過任何只安裝常規動力的現役艦載機。
第二,這個問題討論過多次了。就是重型機對甲板的衝擊是否比中型機大的問題。著艦對甲板的衝擊,不是看艦載機本身的絕對重量,而是看降落自重和機翼面積的對比。說到底是翼載荷的指標。機體大的殲15和蘇33是輕盈的飄降,而噸位更小的F18和米格29K卻像實打實的砸在甲板上,已經說明的很清楚。機翼越大的飛機上艦,優勢更明顯。
第三,就是停機數量的問題。那麼某重型機停機面積真的比中型機大的多?不是那麼回事!某國產隱身重型機一樣可以摺疊機翼,摺疊後佔地面積比殲15摺疊後少的多,而且19米的機長和17.5米的機長,佔地的差距本就微乎其微,當航母的噸位在8.5萬噸以上後,兩者載機數量的差距,不會超過3到4架!
第四,發動機可靠性和產能的問題。有人擔心國產隱形重型艦載機同樣用4代大推,會與陸基型號搶奪發動機的產能。這種擔心到目前已經沒有必要。國產4代先進大推產能完全可以滿足需求。需求量越大,產品線越充分,反倒質量提高更快,成本下降更多,進入一個良性循環。而且陸基和海基型號用大體相同的發動機,能減少後勤的複雜性。至於國產先進中推突破後,並不一定非要用在艦載主力機型上,無人機和出口型號都可以用。無非是多一種選擇。
第五,重型機的優勢是全面性的,這是不需要再多說的共識!甚至重型機的發電量都是中型機不能比的,發電量關係到電子戰感知能力,網路戰對伴飛無人機的指控能力,以及定向能武器上機後的作戰性能問題,所謂大巧不工,重劍無鋒。美帝已經走了歧途,我們還不去超越?不抓住歷史機遇,那就真的無語了。當然,這都是個人看法、一家之言。具體如何定標,拭目以待吧。
※懂行的美軍發出驚嘆 殲20這一招暴露了發動機的秘密
※倒退?美超級航母福特號未服役先回爐 — 準備拆掉電磁彈射器
TAG:刀口談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