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雙11走到第十年,你的滿滿購物車裡裝的是需求還是慾望?

雙11走到第十年,你的滿滿購物車裡裝的是需求還是慾望?

概念化刺激下的「買買買」終究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天貓「雙11」為零售行業帶來的除了發展,也應該有反思。

剛剛進入10月下旬,手機里的簡訊提示又開始變得熱鬧非凡。現代人的手機大多已經收不到來自活人的問詢或是祝福了,擬人化的活潑內容背後都是商家的促銷消息:天貓、京東的「雙11」預熱期先後啟動,新一年的「剁手日」又在眼前了。

今年對天貓來說稍有些特別的是,這是公司面對的第10個「雙11」了。從最初的真5折促銷,到現如今各種數學題式的優惠;從最初的電商購物節,到現在還有綜藝晚會和時尚走秀;從最初只是公司前台被快遞包裹淹沒,到現在還要留個心眼在實體店薅羊毛……因為需要承載的概念和意義越來越多,天貓「雙11」的形式也隨之變了又變。

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在今年「雙11」的啟動儀式上將自己一手創造的這個消費節日,稱作「全中國的商業大巡禮」「商業的奧林匹克」。如此說來,新一年的銷售額目標,定然也要做到「更高、更快、更強」了。

面對這個已經極富中國特色的大規模人造節日(或者說集體爆買行為)和對其推波助瀾的商業機構,遇上「10周年」這種時點,也頗值得進行一些反思。其實某些道理說出來是顯而易見的——只是在下意識的滑屏、選購和付款中,它們可能暫時被你我忘記了。

買買買了十年,你有細想過為什麼一定要買嗎?

消費主義興盛在精神分析學的討論中,「需求」與「慾望」是可以被區分開的兩個概念。消費主義所能展現的力量,就是激發出更多的慾望,讓消費者將其誤認為是需求。在物質與精神供應都已經極為豐富的今天,消費者真正的需求並不難滿足,但天貓「雙11」通過一個令人目眩神迷的「景觀社會」,成功地讓更多的人相信了「買買買能讓人成為更好的自己」這樣的結論。

營銷而非讓利在近些年關於電商網站促銷的討論中,「拿優惠要先做數學題」是幾乎繞不過去的大問題。一方面,「雙11」官方促銷活動聲勢日益浩大,導致營銷成本急劇上升是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強力、持久地補貼用戶也不該成為商業模式的一部分。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配合小額讓利、為品牌做一系列有影響力的營銷活動,才是以廣告為營收來源的電商平台可以利用雙11去賺的錢。

不患多而患不均將消費者幾周、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內的消費衝動作為勢能蓄積起來,並在24個小時內集中釋放,對於品牌前期的生產、備貨,以及後續的客服、物流、金融系統等環節都有著極大影響。即使將「雙11」視作極端條件下的一次「大練兵」,這種為一年一次的購物節而超負荷運轉起來的社會資源,不應該、也很難成為未來商業社會的日常運營水平。

結果導向刺激阿里巴巴從2016年年中開始,就不再公布GMV這一運營指標,每年得以管中窺豹的機會,只有消費訴求被急速放大的「雙11」這一次。2017年天貓「雙11」的最後半個小時,官方加速投放了一批大額滿減優惠券,我身邊有不少朋友不願浪費機會,都用優惠券買了iPhone X。不知道在該年「雙11」再次刷新紀錄的成績單——1682億元銷售額中,最後這一把力挽狂瀾的操作的貢獻比例幾何。

理智與情感都能夠作用於我們的消費決策:前者依靠對於商品及行業信息的判斷,以及對自身需求的分析,後者則代入個性與故事,賦予商品更高的心理價值。而「雙11」恰是一個理智與情感衝撞得相當厲害的場景。

作為購物節日,「雙11」自然有其樂趣所在,但進入經濟發展整體趨穩、甚至有下行趨勢的第十年,想要再像往年那樣強烈地調動起社會資源以刺激消費者的慾望,已經變得更難了。

「買買買」終究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實際上,這甚至不能解決人生中所遇到的大部分問題。作為一個成熟的產品,它也很難成為阿里巴巴未來發展過程中遇到新問題時的解決方案。不管如何擴容、包裝,屬於這個簡單概念的黃金時代終將過去,反思和革新才會推動公司繼續成長。商業就是這樣。

本文版權歸《第一財經周刊》所有,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許冰清

關心一些大事兒,能對搜索結果感興趣到最後一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周刊 的精彩文章:

隱私帽子,客服扯皮,變質的拼車,誰讓順風車「殺人」?
15年沒出新作品的鄭淵潔依然很賺錢

TAG:第一財經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