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解答:為什麼《芳華》中的劉峰過得那麼慘?

解答:為什麼《芳華》中的劉峰過得那麼慘?

今天,看到一條《重慶日報》發布的新聞,說是重慶的大學錄取終於恢復「政審」了,一時間百感交集,正好有這麼一個「有政審」年代的問題,拿來聊個幾句,或許是歷史,或許是現實。

問題如下:

為什麼《芳華》中的劉峰那麼慘?

奉獻型人格是否更容易被社會淘汰?

回答如下:

道理很簡單,劉峰的前半生和社會上很大一部分人都沒有明晰一個根本問題:

我是誰?

對於劉峰(為代表的一群人)而言,其認知社會的方式是混沌的,是接受性的,看人的方式,也是個體化的、經驗化、情緒化的,而非結構性的。

實際上,人人在社會生存,都有標籤,「活雷鋒」就是他的標籤,但是「標籤」都有保質期,這個保質期的長短就看社會大環境和生活小環境變動的速度和幅度。

劉峰的「標籤」並不是「業務型」的,而是「倫理型」的,倫理型標籤的保質期又遠比「業務型」短。

劉峰還只是「活雷鋒」,雷鋒本人最初獲全軍宣傳是「學習毛主席著作的典型標兵」,這個就屬於時代性的標籤,到了今天,雖然雷鋒精神言猶在耳,已經變成助人為樂的代名詞了。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生活當然會追求舒適,而不會強迫自己「受虐」,這是一種本能反應,不同的人,由於家庭出身的不同、理想狀態的不同,這個「舒適」生活的區間又是不同的。

對於《芳華》之中的典型幹部子弟來說,文工團是「中轉站」;對於其中的摘帽、未摘帽知識分子子弟來說,文工團是「避風港」;對於其中的「業務骨幹」來說,文工團是「烏托邦」;對於其中的「工農子弟」來說,文工團就是「理想本身」。

第一種的代表名字我已經忘了(就是那對門當戶對的男女);第二種的代表是林丁丁、肖穗子;第三種的代表是何小萍;第四種的代表,無疑就是從「伐木連」拚命熬出來的劉峰了。

有人說,劉峰是為了愛情放棄了組織給的「上軍校」實現階層跨越的機會,其實劉峰只是選擇了他自己的「舒適區間」,他對「業務型標籤」沒憧憬,對於向上爬也沒有期望,在文工團里被人需要,就是他的「理想生活」。

林丁丁只是這種「理想生活」的一部分。

劉峰的所謂「被淘汰」,並不是因為他是「奉獻型人格」,善良本身在任何社會都是高貴的品質,「無私奉獻」更是偉大無比,問題是,這種奉獻到底是真的不求回報,還是只是一種人設標籤。

如果是本人樂在其中,本身就不會在意這個「奉獻過程」的收益,這樣偉大的人物,我們也屢屢見諸報道,比如蹬一輩子三輪捐助學生的白芳禮老爺子。

真正糾結和挑起爭議的,恰恰往往是後一種,就是建立人設標籤,力圖在道德制高點上對別人進行綁架和指責的一部分人,自詡為「奉獻型人格」,實際上什麼都想要,什麼都不想放棄,給一分,要三分。

就劉峰在電影中的後半段的表現來看,他並不屬於後一種人,在受過挫折之後,他上了戰場,他活得坦蕩,根本算不上什麼失敗。

只聽說過「求不得苦」,「求仁得仁」算什麼苦?

以之為苦的,怕還是後一種人居多吧!

- E N 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三解 的精彩文章:

漢高祖劉邦背棄這項承諾,折騰子孫三代一百年
推廣:你有多久沒有讀完一本書了?

TAG:劉三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