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戰戰敗的德國為何還要發動二戰,實際上是被制裁得不夠嚴重

一戰戰敗的德國為何還要發動二戰,實際上是被制裁得不夠嚴重

本文由作者【獨行者】創作 獨家授權於企鵝號【不二書】發布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納粹德國,有種說法稱因為一戰後戰勝國對德國制裁得太嚴重,導致了戰後德國的復仇情緒,進而使第二次世界大戰無可避免的產生。

事實上,就算沒有制裁,德國依舊會充當二戰的急先鋒。

首先我們來看一戰戰敗後德國失去了什麼。

戰爭賠款:根據《凡爾賽和約》,德國需要賠償戰勝國200億馬克,其中法國在力爭之下,佔據了賠償金額的60%。

領土:根據《凡爾賽和約》,德國的所有海外殖民地被瓜分,本土喪失了八分之一的領地。

軍事:空軍被直接閹割、海軍被閹割、陸軍被限定為10萬。

這是一戰後對德國制裁的最主要的三個方面,其中制裁主力是法國,法國在這其中有沒有獅子大開口?這絕對是有的。但制裁的結果也沒有符合法國的意願,這是沒有的。

畢竟按照法國最開始的要求,德國將被打散成普法戰爭之前的聯邦形態。

對比一下奧斯曼帝國、奧匈帝國,德國除了戰爭賠款、領土、軍事被制裁,整個國家依舊保持著高度的完整性和統一性,這是未來德國能夠強勢崛起的很重要的一個點。

那麼為什麼說沒有這麼嚴重的制裁,德國依舊會成為二戰的急先鋒呢?

首先一戰結束之後,德國的軍界認為自己並沒有輸,整個德國的軍人爆發出了對於投降強烈不滿的情緒。

第二點:德國民眾也認為自己的國家並沒有輸,民眾沒有所謂輸掉戰爭的感受。

第三點:德國民族的特性決定了恥辱感和復仇感。

按照這三點我們可以來分析一下。


德國軍人為什麼認為自己沒有輸

1918年8月在百日攻勢結束之後,興登堡提出讓德國國會提出結束戰爭,但德國統帥部卻堅決反對,因為根據德國統帥部的戰爭預估,雖然奧斯曼帝國和奧匈帝國解體與英法達成停止協議,但德軍依舊有能力在不用顧忌東線的情況下,複製此前西線的勝利。

這種戰爭預估是建立在法國後勤即將潰敗的情況下,也就是說英法的後勤體系已經支撐不了太久,德軍可以複製此前橫掃法國北部的勝利。而對於美軍德軍則毫不在乎,因為美軍在一戰中戰鬥力低迷也是有目共睹的。

德國統帥部原本打算利用剩下的海軍部隊和英國海軍進行大決戰,但隨後卻遭遇了水兵嘩變,這種戰前兵變隨後蔓延至全國,加速了德軍統帥部的崩潰。

進而戰後軍界的情緒出奇一致,那就是德軍沒有輸,輸掉戰爭的是政府和反叛者。

德軍雖然被裁至10萬人,但最終的統帥部卻沒有受到打擊,這個統帥部日後成為了德軍能夠快速崛起的原因。


德國民眾為什麼認為自己沒有輸

一戰中德國本土沒有遭到打擊,主戰場至始至終都擺放在了法國,東線擺放在了沙俄境內。

相比較德國民眾而言,法國民眾倒是對輸掉戰爭感受的極深,對於法國民眾來講,雖勝猶敗,法國整整一代的男丁和北部的城市廢墟告訴了法國民眾,法國再也不想捲入戰爭了。

而對於德國民眾來講,在1918年德國投降之際,他們感受不到戰敗的氣氛,自己的生活和之前沒有什麼不同,德國如何叫做戰敗呢?

相反,二戰中的德國民眾則體會到了什麼叫做戰敗。


德國民族的特性決定了恥辱感和復仇感

開篇時說到德國在一戰後遭到了戰勝國的制裁,但這種制裁實際上並沒有直接將德國民眾的仇恨壓到崩潰。

同樣是戰敗,一戰德國有著恥辱和復仇感,但二戰為何卻沒有人提恥辱和復仇感呢?

那是因為德國在二戰中直接被打崩潰,整個民族的自尊都被打滅了,不管是戰場上還是戰場下。在戰場上,德軍一路被平推至柏林,整個德軍在觀念上沒有一戰中的不服輸。

第二個是在戰場下,民眾的遭遇使民族自尊崩潰,通過性的征服,直接閹割了德國一代的男性。

在這種打擊下,恥辱已經無法轉換成復仇感,有的僅僅只是自卑感。

相反一戰後便沒有這種局面,德國民眾的整體自尊感極其強烈,不管一戰後對德國的制裁嚴重還是不嚴重,這種自尊沒有被踐踏到突破底線,復仇的慾望反而會變本加厲。

【參考資料:《德意志的另一行淚》、《第二次世界大戰.黑暗時代》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不二書 的精彩文章:

抗戰時期的中國軍隊老照片:穿著草鞋奔赴千里抗擊日寇
日軍入侵東南亞老照片,山下奉文訓斥英軍司令,麥克阿瑟無奈出逃

TAG:不二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