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賞賜的「豬肉」很稀少,為什麼大臣都不想要?說出來你別不信
文史
11-10
【本賬號文章內容全部為作者原創,禁止抄襲轉載!歡迎訂閱多多評論留言!】
乾隆皇帝祭祀時所用的豬肉,其實有一個學名叫做「胙肉」,又名「福肉」!也就是說在祭祀大禮完成之後,參與祭祀的人如果分而食之,便能夠在未來的一段時間裡,多福多壽萬事順利。當然,這只是人們對於未來生活的一種美好嚮往。
這福肉可不是什麼人都能分到的,只有王公大臣、後宮嬪妃、貼身近侍才有資格享用,這不僅僅是一塊肉,更是一種榮譽。所以當時旗人都愛說:我們家可不是吃素的。意思就是說家裡有人在宮中當差,能分到肉吃。
乾隆會將事先煮好的胙肉放在碗里,然後欽點分發,得到這塊大肥肉的人必須得感激涕零,就像真的拿到了年終獎一樣,因為這直接證明你在這一年中的表現是極好,得到皇帝的褒獎,還不得大口大口的吃啊!
宮內的一個小侍衛想到個好辦法,那就是偷偷準備一張紙,這紙可不是普通的紙,而是在醬油裡面浸泡了一夜的紙,晒乾之後等到吃肉的時候就可以用了,有的頭腦靈活的小太監用這個方法掙錢,賣給大臣們,大臣在得到賞賜的肥肉時拿出醬油草紙或者鹽水米紙,有的直接包裹著吃,有的放到肉湯裡面再吃,這樣就不會太難吃。
PS:本文到此結束,歡迎訂閱多多評論留言!往期內容更精彩喲~
※古代修建長城,真的是為了堵住游牧民族嗎?真實原因可能不是這樣
※薛仁貴與薛平貴傻傻分不清楚,他們有什麼關係?這一聯繫你想不到
TAG:歷史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