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葉夢得家訓:交什麼樣的朋友 就成為什麼樣的人

葉夢得家訓:交什麼樣的朋友 就成為什麼樣的人

每次和朋友聊天,更多聽到的不是單位的好,而是種種的不如意,這個同事不行,那個領導很壞。

是啊,我們的不如意,必須要說出來,才能得以釋放,不然壓力實在太大,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可是,這樣說真的好么?

宋代著名學者和詞人葉夢得寫過這樣的家訓:「故將欲慎言,必須省事」,也就是察人之言。

為什麼要察人之言呢?葉夢得總結了四種說話的類型:習慣於說假話的人,不問利害,信口胡言,編造事實;樂於打聽的人,對打聽到的話添油加醋再傳給別人,自己倒不覺得有什麼變化。

沉湎於個人愛憎的人,即便所愛的人有不好的地方,也會極力掩飾,所憎惡的即使是好人,也會大力地詆毀他;被利害左右的人,就會設計陰謀,唯恐傾軋沒有達到他想要的程度。「兩喜多溢美之言,兩怒多溢惡之言。」

北宋宋仁宗時,范仲淹看到了國家積貧積弱、社會矛盾日益突出的情況,極力倡導遏制腐敗,歐陽修更是看到了冗官冗員才是關鍵。

范仲淹倡導改革,歐陽修上書支持,而這必然遭到既得利益者的反對,於是反對者製造「朋黨」一說,

雖然二者都是君子,因為政見相同互相支持,但是宋仁宗聽信了奸臣的一面之詞,貶了范仲淹和歐陽修,使得北宋朝廷的風氣又逐漸變壞。

戰國末年的趙幽繆王也是聽信了奸臣郭開的讒言,沒有實際去考察,導致廉頗、李牧兩位武將沒有用武之地,加速了趙國的滅亡。

人無論是喜還是怒,事實由他們嘴裡說出來都會有變化,且都不再符合事實了,或者是說出溢美之詞,或者是極力中傷

所以我們聽別人說話就一定要細察,不能完全聽信,要從多方面多角度去考慮,而不是聽一面之詞,就對某人的印象根深蒂固,也會影響自己對別人的判斷。

在檢省別人言語的同時,我們也不要說別人的壞話,孟子曰:「言人之不善,當如後患何?」

如果你樂於指摘別人,那就要想想後果是什麼了,想一想,你在和別人說壞話的同時,別人肯定也會想,你會這麼說他,那他也會漸漸地遠離你了,同時他也會和別人說你的壞話。

所以,你說別人的壞話,其實也就是在說自己的壞話。

我們是否愛說壞話,其實和身邊的朋友有很大的關係。

葉夢得還說,「擇交每務簡靜,無求於事。」所以我們在選擇朋友的時候,就要謹慎,不應該有目的性功利性,不是為了求他辦事而和他成為朋友,而是要力求簡單嫻靜,真正的志同道合

所謂「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以同利為朋」,所交的朋友都是些不愛議論長短、傳播是非的人,那我們自然而然就成為這樣的人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荀子》:愛笑的你 運氣肯定不會差
《荀子》:做最好的自己 遇見最好的未來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