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錢幣上的書法都是御用名家?

古錢幣上的書法都是御用名家?

中國是世上最早製造貨幣的國家之一,貝、布、刀、圓形狀多樣,甲骨、篆、隸、楷、玉箸、瘦金各體皆有,集歷代書法之大觀。自古以來,帝王對錢幣上的書法都十分講究,許多錢幣上的文字,都是由皇帝卸筆親書,或由著名的書法家撰寫。

古錢文的書法美,是用文字鑄記地、記重、記年、記干支、記年號。其中篆、隸、楷書主要表現為靜態美,但篆書筆畫迴環曲折,隸、楷書的磔、折、鉤、挑,又有一種動態的美感。

春秋戰國時期——刀布圜錢 大篆

春秋戰國時期刀布圜錢文字,皆屬大篆,多出於鑄錢工人之手,隨范刻就,不刻意追求藝術效果,顯得明快質樸。

先秦刀幣——李斯 秦篆

先秦的刀幣,出現於春秋戰國中期,也正是農業生產力有較大發展的時期。當時的諸侯需要加工精製的器物,因而促進了工藝技術的發展。最為典型的刀幣有齊國的「齊法化」、「齊返邦長法化」,燕國的「尖首刀」、「明宇刀」,趙國的「甘丹」、「王化」字的圓首刀幣等,「齊返邦長法化」6字刀幣,長18.5厘米,重45克左右,這種文體具有生命活力的美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書同文字」的建議,命令禁用各諸侯國留下的古文字,一律以秦篆為統一書體。李斯便奉秦始皇之命製作這種標準字樣,這便是小篆。而關於小篆的由來,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說:李斯等人在奉秦始皇之命製作標準字樣時,「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

我們可以從秦國鑄造的大環錢「第一重四兩」、「第五重四兩」、「第十一」、「半兩」等秦錢幣中看到小篆的風采。它是筆畫均勻的曲線長形,結構的美十分類出。其運筆的輕重、虛實、強弱、轉折、頓挫,凈化工線條,好似音樂旋律一般。走書法家張環瑾評論道「畫如鐵石,宇若飛動。其形莊嚴,其勢飛騰。」

不久,秦代程邈將篆書改革為隸書,打破了篆書曲屈迴環的形體結構,形成新的書體。蔡邕稱其「 刪古立隸文」。成為新的古幣銘文。

西漢末年——曹喜 懸針篆

西漢末年(公元7年),新朝王葬時期鑄造的錢幣,其篆體文字末尾或尖如懸針,或圓如垂落在書法上具有多樣變化的美感,後人稱這種字體為懸針篆,也是古代錢文書法中的一絕。

懸針篆「大泉五十」錢

懸針篆是小篆的一種,也叫垂針篆,是篆書的異體,懸針是指「豎畫收筆出鋒」,鋒就像鋼針倒懸一樣。南朝宋王愔的《文字志》說:「懸針,小篆體也,字必垂畫細 末,細末纖直如懸針。」宋朱長文《墨池篇》說:「懸針之書,亦出曹喜。」宋僧夢英《十八體書》說:「懸針、垂露曹喜所作。懸針篆,抽其勢,有若針之懸鋒芒。」看來,前人對懸針篆早有議論,而且上述二人肯定懸針篆是曹喜所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鑒定收藏 的精彩文章:

傳世景德鎮窯五彩與鬥彩瓷器鑒定
大清乾隆年制 紫釉長頸膽瓶一對

TAG:鑒定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