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江西省一個百萬人口大縣,縣名沿用2160年,1957年被改名

江西省一個百萬人口大縣,縣名沿用2160年,1957年被改名

地名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某個地方的歷史底蘊,亦或人與事,是每個地方獨特且珍貴的歷史遺產。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有些地名永遠的消失了,有些地名則任憑風吹雨打流傳數千年。比如江西省贛州市下轄的于都縣,其建縣歷史超過2200年,「雩都縣」之名沿用2160年,然而卻在1957年因為用字生僻被改為更容易識別的「于都縣」。

一、雩都縣

于都縣境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有人類居住,春秋時期屬楚國領地,春秋晚期吳國強盛後打敗了楚國佔據了此地,越國滅了吳國後繼續佔有此地,戰國中期楚國滅了越國後復歸楚國所有,秦朝統一後分天下為36郡,縣境屬九江郡南壄縣轄地。秦末亂世劉邦打敗項羽建立漢朝後,對全國的郡縣進行調整,於公元前201年分南壄縣雩山以南地域設雩都縣,因縣北有雩山而得名,縣城設在今貢江鎮古田村一帶,於都自此建縣。

二、六縣之母

雩都縣建縣之初,縣境非常廣闊,還包含了現在的瑞金、會昌、石城、寧都、安遠、尋烏等六縣的廣大區域,在隨後的歷史發展中,其餘六縣先後從雩都縣析出獨立建縣,因此雩都縣被稱為「六縣之母」,而「雩都」之名則一直延用至新中國成立後。六縣析置時間如下:

1、三國孫吳時,於公元236年分雩都縣設陽都縣,後在西晉統一中國的公元280年改名寧都縣。

2、南朝梁時,於公元544年分雩都縣南境置安遠縣。隋朝時安遠縣又併入雩都縣,後在唐朝時再次分設安遠縣。

3、隋文帝開皇十三年即公元593年,析寧都縣東境設石城場;唐昭宗天祐元年即公元904年,析雩都縣象湖鎮淘金場置瑞金監;五代南唐保大十一年即公元953年,升瑞金監為瑞金縣,升石城場為石城縣。

4、宋太宗太平興國七年即公元982年,劃雩都縣東南境置會昌縣。明神宗萬曆四年即公元1576年,析安遠縣東南境設長寧縣,1914年改長寧縣為尋鄔縣,1957年改尋鄔縣為尋烏縣。

三、于都縣

新中國成立初,雩都縣之名依然沿用。1956年起中國大陸全面推行簡體字,在此背景下,一些識別度不高的地名被改名,雩都縣也名列其中,於1957年改名為于都縣,在社會上的識別度大大提高,于都縣先後隸屬於贛州專區、贛州地區、贛州市。截至2017年,于都縣總面積2893平方千米,全縣總人口111.5萬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風明骨 的精彩文章:

天津盤山:5A級景區,乾隆皇帝巡幸32次,寫詩1702首

TAG:漢風明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