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北約三艘軍艦相繼「自殺」!最後一艘仍在搶救,看到罪魁禍首,眾人不敢相信!

北約三艘軍艦相繼「自殺」!最後一艘仍在搶救,看到罪魁禍首,眾人不敢相信!

原標題:北約三艘軍艦相繼「自殺」!最後一艘仍在搶救,看到罪魁禍首,眾人不敢相信!


來源:迷彩虎、講武堂、中外艦聞


據挪威廣播公司網站11月8日報道,挪威海軍護衛艦「英斯塔」號當天凌晨與一艘掛馬爾他旗的油輪發生衝撞,嚴重進水。


據報道,當時「英斯塔」號護衛艦上共有官兵137人,右舷上層結構被撞開約8米×3米的長方形破口,水下破損情況未知。


此次碰撞當即造成七人受傷,其中兩人重傷。海水迅速湧入「英斯塔」號的破口,開始向右傾斜。艦員們經過損管作業但因破口過大宣告失敗。因軍艦隨時都有完全沉沒的風險,因此,艦長下令全員棄艦。


而此前該艦剛剛參加完冷戰後北約最大軍演「三叉戟接點2018」。


算起來,這已經是北約近年來被輪船撞壞的第三條船了。


這兩年的北約不知道是倒了什麼大霉,軍艦總是好死不死的和輪船玩對對碰。


2017年6月17日,美國費茲傑羅號驅逐艦在日本外海和重達4萬噸的「水晶」號貨船相撞發生擦撞事故,導致7人死亡。



而那一次的撞擊,導致菲茲傑拉德號左舷上結構與水線下都有非常嚴重的損傷,特別是被貨輪球型艏直擊的部位,其造成的破口寬度甚至足以讓一輛轉軌車開入,而這裡也是艦上7名船員殞命的位置和原因。


與此同時,菲茲傑拉德號的兩塊昂貴的宙斯盾雷達天線也被商船的船首給干廢了...


完事過了兩個月,美國驅逐艦彷彿被撞上癮了,於是乎,又一艘宙斯盾驅逐艦和輪船杠上了...


2017年8月21日清晨,美國海軍「麥凱恩」號導彈驅逐艦在新加坡東部海域和馬六甲海峽附近與一艘商船Alnic MC相撞。事故造成「麥凱恩」號左舷側損毀,10名船員失蹤、5人受傷。


撞船的時候,「麥凱恩」號導彈驅逐艦正準備前往新加坡港口進行例行訪問。而和「麥凱恩」號懟上的化學及燃油商船Alnic MC是一艘利比亞註冊商船。


巧合的是,這兩艘被輪船懟了的美軍驅逐艦,曾經都闖入過我國南海。


而這一次,北約國家挪威的海軍護衛艦直接來了個更狠的,直接被油輪懟沉了。。。



事故發生在當地時間凌晨4時左右,當時皇家挪威海軍護衛艦「海爾格·英斯塔」號正在南下返回母港的途中。航行至挪威第二大城市卑爾根以北海域時,與一艘懸掛馬爾他旗的油輪(Sola TS)發生碰撞。


根據挪威方面的描述和給出的照片可以發現,這一次的碰撞相當嚴重,直接導致了艦體出現巨大開口,「進水遠超排水能力」,船員根本無法控制進水。


現場圖片顯示,艦體右舷後側水線上出現巨大裂縫,自煙囪一直延伸到艦尾直升機甲板。



▲瞧瞧這個大豁口,這還是上層建築,水下被球型鼻艏撞的窟窿還不知道多大呢。

再加上去年美軍驅逐艦的「壯舉」,導致很多朋友都納悶了,表示說說:明明是軍艦,按說這質量應該比民用標準高得多才對,怎麼被民船一撞,不是大修就是直接沉沒呢?反而民船本身屁事都沒有。




如果說現代軍艦撞一下就大修,嚴重點就沉沒,大家就覺得這軍艦是紙糊的的話,那讓我們回憶一下以前的撞船事件……


日德蘭海戰英國大艦隊司令傑利科海軍元帥,在1893年是擔任地中海艦隊旗艦維多利亞號戰列艦的副艦長,當時他們在黎巴嫩海域組織演習,地中海艦隊司令海軍上將喬治·特賴恩爵士發出一個錯誤的轉向命令被迫執行以後,就被旁邊的坎帕唐號戰列艦撞了,直接迅速沉沒,包括特賴恩爵士在內的358人遇難。


而傑利科運氣好被撈起來了。撈起來他的就是日後日德蘭海戰中他的手下大將,指揮快速戰列艦編隊的伊唐·托馬斯海軍上將。


戰列艦也不過如此,那驅逐艦被撞了出事那是再正常不過了。



▲圖:維多利亞號被撞沉


▲圖:後來的傑利科海軍元帥


船本身就是幾萬噸的重量,速度也不慢,衝撞威力是非常嚇人的,千萬不要低估這可怕的威力。



上圖就是衣阿華號戰列艦的406毫米炮彈。穿甲彈就算打不穿裝甲,也可以讓裝甲板出現裂縫,導致船體進水沉沒,其實和撞船的原理差不多。


如果算動能的話,一枚重1220公斤、速度800米/秒的炮彈是390兆焦;一艘重2萬噸、速度10米/秒的船是1000兆焦,誰大誰小一目了然。


而這一次沖灘坐沉的挪威盾艦,將它撞沉的「索拉」號油輪塊頭更大。


「索拉」號油輪為馬爾他船籍希臘實際經營,為「阿芙拉」級(Aframax)非巴拿馬運河型超大油輪,滿載排水量13.3萬噸以上,載重噸11.2萬。



而挪威這艘護衛艦才多大?該艦滿載排水量約5200噸,由西班牙因扎爾集團承建,挪威負責舾裝。是西班牙海軍自用的「F-110」型宙斯盾護衛艦的外銷版本。


5000對110000,小盾艦表示「臣妾真的做不到啊」!

至於有朋友說撞一下就這樣,戰時挨一發導彈得成啥樣,這個大家首先要了解導彈是多大的威力。


實際上即使是像魚叉、飛魚這樣的導彈,也已經相當於一戰二戰的12寸到14寸炮彈威力了,想想那些萬噸級巡洋艦挨12寸到14寸炮彈的情況,一樣是一發下去就喪失很多戰鬥力,挨個幾發就得沉了。



比如說上圖就是4000噸的美國佩里級護衛艦,挨了一發飛魚都沒有沉,這表現已經相當不錯了。正經的美帝良心貨。


12寸炮彈重300公斤,比飛魚的戰鬥部重一倍,但和整個導彈的命中重量差不多;裝的炸藥只有十幾公斤,不到飛魚的一半。真要論起來,挨一發飛魚比挨一發12寸炮彈重多了。


至於說現代軍艦都是皮薄餡大貨,某種程度上來說,還真沒錯!


實際上,現代軍艦早已經不依靠傳統的均質軋制鋼裝甲板來進行艦船防護,原因很簡單,因為矛比盾要厲害的多!



隨著現代反艦武器彈藥技術的快速進步,反艦導彈的殺傷威力越來越大,對水面戰鬥艦船的破壞效果也越來越大,一旦被其命中,就有可能對水面戰鬥艦船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從目前來看,反艦導彈和潛射魚雷是對水面戰鬥艦船威脅較大的反艦武器彈藥,主要依靠其攜帶的戰鬥部對水面戰鬥艦船造成較為嚴重的毀傷。

其戰鬥部主要分為:聚能爆破型(外爆式)、半穿甲爆破型(內爆式)和半穿甲「多P裝葯型」(內爆式),聚能爆破型主要是依靠其產生的高速射流(尖端速度達到10000米/秒)侵徹艦體外板,破壞艦體結構;



▲此次珠海航展展示的C-705反艦導彈半穿甲戰鬥部,該導彈發射重量僅為300多公斤,戰鬥部重達100多公斤,可說是導彈雖小,脾氣暴躁



▲C-802導彈的戰鬥部,頭部帶有防跳爪,外殼刻有槽,爆炸刻產生大型破片,擊穿多層船板,在中東實戰中表現出了恐怖的威力



▲空射鷹擊12超音速反艦導彈威力巨大,可以擊穿戰列艦傳統的裝甲。


半穿甲型主要是依靠彈體或者破片的動能,穿透艦體的外板,在艦體內部爆炸或者造成破片殺傷。而比如蘇聯時代的SS-N-19等超音速重型反艦導彈,能夠攜帶1噸重的彈頭,威力遠比戰列艦主炮厲害得多。


所以,現代戰艦,主要從兩個方面來加強自身防護:


一是良好的防護結構設計,主要是指採用艦船結構設計手段對水面艦船的要害和關鍵部位進行防護;二是採用先進的裝甲結構材料(複合裝甲)對水面艦船的要害和關鍵部位進行防護,主要針對破片攻擊以及穿甲爆轟帶來的「二次殺傷」。


▲圖片:採用複合裝甲防護的航母抗打擊能力增強不少。



▲圖片:美國尼米茲級航母的裝甲防護。


此外,現代水面艦船還廣泛採用了衝擊波抑制與卸荷技術和單兵防護裝具技術,能夠進一步提高被反艦武器彈藥命中的情況下,增強艦體和艦上設備的抗衝擊能力,有效控制或者縮減毀傷效能,提高海軍人員的生存概率。



▲圖片:現代軍艦裝甲設計。



▲圖片:新型複合材料性能表。


至於說軍艦單純的船殼鋼板厚度,其實並沒有多厚,還不如大型民用船舶的船殼厚。所以說如果只比拼誰抗撞,軍艦並不比民船好,更何況這重量級差著這麼多。

言歸正傳,這一次挪威海軍驅逐艦被撞沉,應該和軍艦的質量關係不大,沒準,又是船員疏忽惹的禍。要知道美國去年兩次被撞的調查結果都表明,船員和艦長的失誤才是撞船的罪魁禍首。


當然,這一次挪威海軍驅逐艦被撞之後,艦長也是想盡了一切辦法不讓這艘驅逐艦沉沒,在下達棄艦命令前,我們能看到這艘軍艦迅速拐了一個直角彎,沖向海岸坐沉。這也是軍艦應對沉沒的一個方法,畢竟坐沉要比完全沉沒的損失小得多。


截止到現在,挪威還在搶救這艘軍艦,至於能不能成功?小編表示,吃瓜吃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烽火軍事 的精彩文章:

我國這款武器即將亮相,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掌握此技術的國家,美國戰機將無處遁形!
北約支持沒啥用?報告顯示波羅的海國家根本無能力阻止俄羅斯空軍

TAG:烽火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