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入關後,全國有十五個地方被認為是重中之重,派八旗精銳駐防
清代是滿族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自順治入關後,他們為了標榜滿漢一家虛心學習中原文化,使用漢人禮儀。可說到底,清代統治者對漢人始終不那麼放心,生怕有一天又被漢人當成異族趕回關外。因此,在軍事上採取了措施進行防範,這就形成了後來的八旗駐防制度。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所謂的八旗駐防便是將八旗官兵分派各省駐紮,鎮守地方,稱為「八旗駐防軍」,是與留駐京師之「駐京八旗軍」相對而稱的。順治二年,派八旗官兵駐防順德、濟南、德州、臨清、徐州、潞安、平陽、蒲州等處,此為設駐防八旗之始。此後,以八旗官兵陸續派駐全省要衝之地,形成全國八旗駐防軍的體系。
派往各省的八旗駐防軍一般分為三個等級,即八旗將軍、都統和副都統。設立將軍的地方共有九處:如山西綏遠將軍、浙江杭州將軍、江蘇江寧將軍、福建福州將軍、湖北荊州將軍、陝西西安將軍、甘肅寧夏將軍、四川成都將軍、廣東廣州將軍。
設立都統駐防的二處:直隸張家口都統、熱河都統;設副都統駐防的四處:直隸密雲副都統、山海關副都統、山東青州副都統、甘肅涼州副都統。這些八旗將領均是獨當一面的駐防長官。
以上的十五個地方是清代八旗駐防的重中之重,被歷代皇帝視為險要之地。在有些相對不重要的地方,還設立「城守尉」和「防守尉」,如直隸保定城守尉、山西太原城守尉、永平防守尉等。
八旗將軍為從一品,與加尚書銜的總督同級,因其駐防地方為駐防旗兵的最高統領,亦有封疆守土重責。凡是與各省總督同駐在一個城市的,若是遇重大軍政事務必須會同上奏朝廷,而且按例將軍列銜在總督之前。如果各位看過電視劇《于成龍》的話,就知道江寧將軍赫里排在兩江總督于成龍之前。
也就是說,我們所理解的清代最高地方長官為總督的這種說法並不完全準確,尤其是在清初,八旗將軍的地位明顯要高於總督。雖然中後期八旗將軍的權勢不如總督,可仍然地位尊崇,權勢較大。
八旗都統、副都統原為八旗兵之統率,都統的滿名叫固山額真,亦稱昂邦章京;副都統即梅勒額真,亦稱梅勒章京,均系順治十年改稱漢稱。八旗中滿、蒙、漢軍務設都統一人,掌一旗之政令,又旗分左右兩翼,各設副都統一人統領。
駐防之都統、副都統與各旗之都統、副都統雖然品級相同,但職任不同。駐防者乃鎮守地方之統領官,掌所守地方旗兵之軍政。都統品級為從一品,與駐防將軍相同,沒有上下級關係;副都統為正二品,在有的將軍駐防地亦有副都統,為將軍屬下。城守尉為正三品,防守尉為正四品,他們轄與將軍或都統、副都統兩種。
此外,八旗駐防軍還設有專城協領者。在八旗兵制中,直接管轄佐領的官員稱為參領,滿語為「扎蘭額真」,亦稱甲喇章京,順治十七年改為參領。而各駐防軍八旗軍,設協領轄各佐領,協領為從三品官,一般均為各將軍、都統、副都統所轄。佐領為正四品官,是八旗的基層組織;分管佐領為正五品,派往各地駐防的八旗官兵,都是由各旗佐領下撥出的。
一般情況下,駐防將軍、都統、副都統出缺,由兵部知會軍機處開列請旨補放,當然也有皇帝特旨任命的。其餘駐防各官均為兵部揀選。
清代中期時,八旗軍隊總數在20萬餘人左右,駐防京師的八旗軍為10萬餘人,駐防各省的大致也是10萬餘人。駐防京師的八旗主要作用是拱衛京畿,而駐防地方的八旗更多的是為了監視漢軍。在遇戰事的情況下,就近的八旗駐防軍也會派往前線作戰。但到了後期,這些八旗子弟已經排不上用場了,而是被綠營和團練所取代。
※此人在位兩年,其瘋狂、殘忍前所未有,歷代暴君在他面前黯然失色
※鰲拜的目的僅僅是想獨攬大權,但此人野心更大,想取康熙而代之
TAG:左都御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