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不懂孩子的成年人啊!

不懂孩子的成年人啊!

大概兩周前,我冒著被打臉的風險發了如下朋友圈,盆友們討論的很熱鬧,爸爸媽媽們用自己娃的相似情況舉例支持。還沒娃的則紛紛表示這樣真好。一派祥和溫暖氛圍。

兩周快過去了,我被打臉了么?先留個懸念,忍不住的話你也可以拉到文末看結局。

這件事情讓我強烈的感受到兩歲孩子的尊嚴和自律,對自主性和成就感和渴望。而這些關鍵詞在我最近看完的兩本書中反覆出現。一本是出版於1909年的《發現孩子》, 一本是發表於1936年的《童年的秘密》。這兩本書出自於同一個作者之手,她的名字叫做Maria Montessori。 對,就是蒙特梭利教育理念的的創始人,瑪利亞.蒙特梭利。

雖然之前我也看過不少介紹蒙特梭利學校的文章,恰巧在在現在上的也是一個蒙氏幼兒園。 但是為什麼說恰巧呢,那時因為我從沒有認真的看過蒙特梭利女士的原作,也不是因為真誠的熱愛蒙氏理念才選擇了這個學校。我們純粹是因為喜歡這所學校本身,也不反感蒙氏理念,而做的選擇。 當然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是這所學校給我們提供了學費減免。這就很難拒絕了是吧。

讀完兩本書,發現關於蒙氏教育理念,我所讀過的很多文章,曾見到的蒙氏學校的廣告,聽到的很多家長關於蒙氏學校的評價,都暴露出對蒙特梭利教育的巨大誤會。

要在這說明的是,我無意寫文章獨推蒙氏教育理念。 每一種教育流派都有閃光點,具體怎麼選擇要看孩子的性格和家庭的三觀。 好吧,我得承認這句話不能應用於狠抓學業的幼兒園,我真的沒法喜歡的起來。而蒙特梭利的這兩本書也是被我當成和其他養育書籍一樣來讀,並確實收到很多啟發,甚至震動的。

蒙特梭利常常以一個慈祥的奶奶的形象出現。然而她對兒童教育的這些觀念,對於批判當時的主流教育方式,是很反叛很犀利的啊。哪怕放到現在,別說過時,甚至依然可以妥妥的讓很多學校,甚至家長汗顏。

我不打算花時間來介紹蒙氏的教育理念,網上已經很多了。對於這樣已經成為重要的教育流派而影響了無數家庭,培養出大量人才的教育理念,原原本本的奉上蒙特梭利寫下的文字就是最有力量的了。 所以,以下內容是這兩本書里我的重點標註。這裡的每一句,都經得起反覆閱讀,理解和記住。

一個小建議:在讀接下里的內容之前, 先想一想你以為的蒙氏教育是怎樣的?

不懂孩子的成年人啊

常見誤解舉例

蒙氏的教室里太安靜,太有序,孩子太自律,老師太嚴肅。孩子的天性不應該如此啊,幼兒園裡就應該是孩子們歡笑打鬧,跑來跑去才對啊。

蒙特梭利這樣說:

「讓兒童自由發揮;多鼓勵他們;讓他們在雨中漫步;讓他們赤腳踏入水池中體驗水花四濺的快樂;讓他們在帶著露水的牧場草地上盡情奔跑,並且盡量赤腳奔跑;當大樹發出邀請時,讓孩子在樹陰下安然入睡;當清晨的陽光像喚醒所有生靈一樣喚醒了孩子時,讓他們放聲歡笑,清醒和睡覺的差別就在於此。但是,現實中的我們卻與此恰恰相反,我們焦慮地問自己:如何讓孩子在艷陽下睡覺,如何教孩子不要脫鞋或者不在草地上徘徊。」

圖片來源:Pixabay

「我們以為嬰兒既沒有活躍的肌肉,也沒有靈敏的感覺和精神。於是,我們把嬰兒的成長看成是自己的功勞,認為嬰兒取得的所有進步都與他們自身沒有關係。我們把自己想像成了孩子的塑造者,認為只有在我們的幫助下,孩子才能夠成長起來。我們自以為是地認為幫助孩子成長是我們的責任,我們必須要對孩子進行指導,以便他們的情感、智力和意志都能夠得到發展。」

「這種證據當然可以更正那些舊觀念——可被支配的教具數量必須與兒童相匹配。孩子擁有的玩具越多,對他的幫助就越大,同時越能促進他的發育——這種觀念雖然普遍但卻是錯誤的。與之相反,孩子對教具數量的繁多產生的困惑,只會使其內心的混亂更加嚴重,而且也會使之更加氣餒。」

圖片來源:Pixabay

「沒有認識到孩子擁有一種積極的精神生活是人類所面臨的重大問題之一。孩子需要在一個漫長的過程中漸漸完善自己的精神生活,所以他們並沒有把這種精神生活完全地表現在我們面前。他們就像被困於地牢中的靈魂,渴望陽光、微風和雨露,渴望以平穩的速度健康成長,可是每當他們想要衝出地牢的時候,就會有一股強大的力量向他們襲來,讓他們備受打擊。這股力量來自地牢出口看守他們的巨人,這些巨人時刻守在那裡,一旦發現他們想要逃脫,就馬上把他們打回到地牢里。」

「成年人總是以為三四歲的孩子什麼都沒有見過,於是總把一些普通的東西展示給他們看。就好像我們認為一個人是聾子,於是每次和這個人說話的時候都會費力地大聲喊叫。然而當我們用盡了全力,感到筋疲力盡的時候,這個人就會向我們抗議道:「其實我一點也不聾。」

」成年人對孩子也是如此。我們認為只有華麗的、色彩鮮艷的、震耳的東西才能讓孩子產生興趣,於是我們在孩子的世界中填滿了這樣的東西。這些東西的確能夠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可是只要我們仔細觀察孩子是如何被明亮的燈光、飄舞的彩旗、響亮的聲音所吸引的,我們就會發現,這種吸引力產生得快,消失得也快。這種吸引只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對孩子沒有絲毫益處可言。

真正決定孩子發展的是孩子的內心。他們總是對我們毫不在意的東西產生濃厚的興趣,並自然而然地對這些東西進行觀察,從而我們可以得知,孩子的內心世界十分獨特。但是,如果我們看到一個人被一個小東西吸引,並全神貫注地盯著這個東西,我們並不可以說這個人對這個小東西產生了深刻的印象,或許他只是對這個小東西產生了一種富有感情的理解。」

「孩子因為活潑好動而造成無序和混亂時,成年人反而能夠耐心地「袖手旁觀」,這是因為成年人很容易接受敏感和活動迅速的節奏。我們能夠從孩子混亂無序的行為中看出他們想要做什麼,卻很難從一個靜止的,或行動緩慢的孩子身上了解到他們的想法和意圖。」

「所以我們一看到孩子在緩慢地進行活動,就會忍不住上前干預,以便他們能夠快一些完成手頭上的事。我們以為這樣是在幫助孩子,卻不知我們的行為反而是在阻礙孩子的自然發展,並會使孩子產生心理上的壓抑。孩子在做自己喜歡的事,可是我們卻不讓他們這樣做,於是孩子就會出現「任性」的表現,聲嘶力竭地大哭大鬧,拒絕家長給自己洗澡、穿衣服或梳頭。孩子想用這種衝突來向家長表明他們想靠自己的努力成長。」

圖片來源:Pixabay

「如果一個孩子在進行思考的時候突然被成年人打斷,他構建心靈內部的艱難工作也就受到了阻礙。他的思緒被破壞了,心理發展也無法順利地進行下去。而成年人總是認為自己在為孩子著想,一味地把孩子拉到床上,然後哄他們睡覺。殊不知成年人的這種無知行為很可能使孩子的基本需求受到壓抑。」

「雖然尊敬長者是孩子們應該做的,但是成年人卻並沒有做出值得孩子尊重的行為。成年人認為自己對孩子的侵犯是一種正當行為,並把這當成自己的權利。成年人把孩子的反抗當成是危險並無法容忍的行為,自己卻不失時機地對孩子的需要進行壓制。」

「成年人為了保持自己的完美形象,從不承認自己對孩子做了過分的事,反而認為是自己讓孩子變得善良、聰明、虔誠。」

「長期的實驗中,我們發現孩子會在自己的活力受到外界干擾時產生難過和憤怒。我們不懂得孩子為什麼會這樣,於是我們把孩子的反抗當成無理取鬧,或認為孩子是為了得到嬌寵所以做出這樣的事情;我們認為孩子反覆無常,喜歡動不動為了一點小事發脾氣、耍性子;我們認為孩子是任性的,他們會毫無理由地大吵大鬧。我們也注意到孩子出現的類似表現只會使事情更加惡化,然而我們仍不去探討他們為什麼這樣做,只是認為他們應該得到懲罰。其實,我們只有找到讓孩子產生這些行為的真正原因,才能避免這些原因不停地對孩子產生不良影響。」

圖片來源:Pixabay

「多年的經驗讓我明白了我對這件事的理解是正確的。我逐漸意識到,在孩子的心中有一種很強烈的自尊心。大多數成年人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所以才令那麼多的孩子受到了傷害,並遭受著壓抑。」

「孩子不能從理性的角度去對他們受到的待遇是否公正而進行判斷,但他們能夠感到有些事情和他們希望的不一樣,並因此產生抑鬱情緒,甚至是心理扭曲。孩子對成年人產生了怨恨,他們不喜歡那些行事輕率的成年人,所以他們會用一些特殊的行為進行反抗,如說謊、怯懦、出格的行為、看不出明顯理由的哭鬧、失眠和過度的驚恐,因為孩子沒有辦法對抑鬱的原因進行理性的思考。」

「如果孩子的確表現出了某種抵抗,那麼這種抵抗並不是針對成年人而產生的抵抗,而是一種在壓制下產生的無意識的反應。他們並不想與成年人發生直接的衝突,他們只想保護自己心靈的完整。」

「孩子在敏感期內會對身邊的一些東西產生出狂喜的感情,然而當一個孩子成長到2歲之後,漂亮的東西和鮮艷的色彩就不能夠再令他感到好奇和欣喜了。他們開始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些我們不會注意到的小物體和小細節上,也就是說,那些我們認為並不起眼的、沒意思的東西,在這些孩子眼中恰恰是最有趣的東西。」

老師比教具重要

家長也可以參考

常見誤解舉例:

蒙氏教育么,買教具自己在家給孩子玩玩就好啦。Hi, 你家孩子喜歡哪幾個?我也來買買。

我家旁邊新開了一家蒙氏學校,我看東西都挺好的。

蒙氏教育=教具?蒙特梭利女士答應么?

「假若孩子的性格冷靜溫和,那她也要儘可能的和藹可親;但要是孩子表現得很調皮,那就應該苦口婆心地教導他,但是僅限於表達清楚自己管理他的權威即可,不應表現出因為他吵鬧和不守紀律而應受懲罰的架勢。」

「其實,在這種情況下,權威對暫時失控的孩子來說是一種必要的支持。他們需要強有力的支持為依靠,就像是一個跌跌撞撞走路的人,需要抓住點什麼才不至於摔倒。這個時候,輔助工作就意味著向弱小無力的孩子伸出有力且友好的援手。」

「倘若教師不只糾正了兒童的錯誤,還衝他說「不對,你錯了,應該是這個」之類的話,那麼比起「光滑的」和「粗糙的」這些辭彙,所有指正性的詞語在其頭腦中產生的印象會更加深刻。兒童會一直記著這些話,從而阻礙其學習。反之,如果教師能夠在孩子犯錯後保持沉默,那就可以留出空間,保證其思想意識的完整性,如此一來,下堂課就能有效地覆蓋第一節課的內容。」

圖片來源:Pixabay

「在我們的學校中,我們發現,如果我們在給孩子做示範的時候表情、動作、語氣等過於誇張,態度過於熱情,孩子就會無形之中感覺到壓抑,他們的自我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就不能得到自然發展。換句話說,孩子有一個支配他自己完成活動的自我,可是這個自我卻遇到了另一種不屬於孩子本身的自我。後一種自我擁有很強大的力量,於是它取代了第一種自我,成為了支配孩子行動的主要力量,同時剝奪了孩子還不成熟的行為。」

「作為一名老師,用什麼方法觀察孩子是極其重要的。我們一直強調,老師必須系統地對自我展開研究,從「心」做好準備,這樣才能擺脫那些會妨礙老師與學生之間關係的、根深蒂固的缺點。我們需要在一種特殊的引導下發現這些存在於潛意識中的弱點。我們必須從一個客觀的角度來看待我們自己。也就是說,老師必須得到一種引導。從一開始就對自己的缺點及壞脾氣進行研究,而不是只對「孩子的脾氣」等進行研究,不應該總是想要糾正孩子的錯誤。老師想要清除孩子眼中的塵埃,就要首先把自己眼中的沙子清除。」

關於孩子, 也關於我們

「人類進步的每一次勝利,以及前進的每一個腳步,都來自於某些內在強制力。一個青年學生如果受到興趣和愛好的驅策,就會成為一個老師或一個醫生,但是如果他僅僅單純地希望有一份遺產或一個好的婚姻或其他外在優勢,那他永遠也成不了一個真正的教師或醫生,而且,他也不會通過自己的工作對世界做出任何貢獻」

「有時候,我們也會有某種被賦予快樂的時候, 如此可持續的生活在平和之中。 當我么你陷入愛河,獲得之自己懷孕, 或出版了一本書, 或有了一個偉大發明,或感到自己是全世界最幸福的那個人時,這種情況就會發生。 但是,如果一個權威人士,或一個像老師一樣凌駕於我們之上的人,此刻跑過來給我們一塊獎牌或某些其他獎勵,他就把我們真正的獎賞搶走了。大失所望的我們,不禁會哭出聲來:「你是誰,為什麼要讓我認識到自己並非至高無上,還有另外一個比我更強的人出來頒發獎賞呢?」人類最好的獎賞只能來自於心靈。」

圖片來源:Pixabay

「我們並不會因為害怕法律而去犯法;我們不偷、不搶、不殺,是因為認識到這些行為本身的邪惡性。法律的處罰僅僅讓我們認識到它更加強烈,而生命的要旨告訴我們,應該盡量避免產生這種邪惡的行為。」

「因為擁有秩序感,他們才能夠意識到每樣物品都有其相應的擺放位置,並能夠記得每樣物品應該擺放在環境中的具體位置。這就意味著,人具有適應自己所在環境的能力,也具有從細節上支配環境的能力。心靈和環境之間進行著這樣的協調:一個人可以閉著眼睛到處行走,並且只要一伸手就能夠拿到自己想要得到的東西。這樣的環境是使人感到平靜和快樂的必要條件。」

寫在最後

這些蒙特梭利在半個世紀,甚至一個世紀以前寫下的文字,對你有所觸動么?對於蒙特梭利理念,你是否有過誤會呢?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所以我被打臉了么?當然有啊,在在現在的睡眠程序有越來越長的趨勢。可是,養娃哪兒能怕打臉,打臉才是常態么。打打臉皮就厚了,心態就寬了,然後才能坐在這裡寫給你們看啊。當爹媽就是時而春風得意,時而又被打到在地,站起來揉揉胖臉牽起娃的小手一起往前繼續奔跑的啊

排版:Ruiying、小爽

題圖來源:Pixabay

文章來源: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成長合作社」,轉載請聯繫原賬號。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微信: SquirrelClub

微博:科學松鼠會

科學松鼠會,是一家以推動科學傳播行業發展為己任的非營利組織,成立於2008年4月。我們希望像松鼠一樣,幫助公眾剝開科學的堅果,分享科學的美妙

看完點個贊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松鼠會 的精彩文章:

如何吃油才健康?動物油和植物油真的應該換著吃嗎?
義大利面不會折斷成兩截,除非你對它這樣做……

TAG:科學松鼠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