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犯罪片什麼樣,看這部電影就知道了
[情梟的黎明],今天剛好上映25年。
它的英文原名其實很簡潔,叫「卡利托之路」(Carlito"s Way)。九十年代,譯名行浮誇之風,而這樣的名字也剛好與電影的文藝情調很搭。
如果你是阿爾·帕西諾的粉絲,那麼你一定不曾錯過這部經典之作。
如果你喜歡布萊恩·德·帕爾瑪的電影風格,那麼它也一定會常常勾起你的回味。
令人想不到的是,在25年前上映之初,電影的口碑卻是嚴重的兩極分化。
1993年11月10日,電影在美國正式上映
當時,很多人竟然覺得這部電影缺乏新意,是又一部平庸、無聊的犯罪片。
雖然這對於導演德·帕爾瑪來說早已習以為常,不過還是不免讓他感到失望。
總有人對德·帕爾瑪有所質疑,認為他的作品太過老派,總愛戲仿老片,致敬經典。
他總是不以為意。當年的[疤面煞星]還不是有一堆挖苦和酸諷。現在這些人又開始批評這部新片不如前者了。
[疤面煞星]同樣是帕西諾和帕爾瑪的「雙帕組合」,也同樣獲得了兩極分化的口碑
當然也有慧眼的影評人,如羅傑·伊伯特,一早就表達了自己對電影的喜愛:
「這是德·帕爾瑪最好的作品之一,他在電影里做出了一些超棒的橋段。」
美國著名影評人羅傑·伊伯特在自己的電視節目里對這部電影豎起了大拇指
第二年伊始,電影開始在歐洲陸續放映。
歐洲的觀眾明顯識貨得多。電影手冊將其列為當年十佳影片No.3。之後,又將該片捧上了整個90年代十佳影片No.1。
在中國,電影也形成了很好的口碑。豆瓣上,這已經成為了德·帕爾瑪評分最高的電影。
而在阿爾·帕西諾的作品序列中,評分也僅次於[教父]系列和[聞香識女人],與[熱天午後]不相上下。
國內觀眾對於[情梟的黎明]的喜愛明顯高於美國觀眾
它的優雅,它的優秀,直至25年後的今天,也不顯得俗套和膩味。
電影中如教科書般的表演與鏡頭調度,在二十多年來不斷為人津津樂道。
▼
故事還得從1993年初講起。
第65屆奧斯卡頒獎禮,53歲的阿爾·帕西諾終於憑藉[聞香識女人]拿到了一座影帝小金人。
阿爾·帕西諾至今只拿過一次奧斯卡影帝,便是[聞香識女人]
正是炙手的他,決心將自己一直念念不忘的犯罪小說《Carlito』s Way》搬上銀幕。
早在20年前帕西諾就已經聽說了卡利托的故事,源於他在拍攝電影[衝突]時認識了紐約州最高法院法官的埃德溫·托雷斯。
托雷斯法官工作之餘也搞點文學創作。他根據自己小時候在貧民區的經歷以及多年來對法外世界的觀察,撰寫了兩部關於波多黎各黑幫老大卡利托的小說。
托雷斯本就是波多黎各人,不僅從貧民區成長為了美國大法官,還兼寫小說,圖為08年的法官
《After Hours》是《Carlito』s Way》的續集,講述了卡利托出獄之後的故事。
續集中的卡利托與帕西諾年齡接近,更適合改編成電影。編劇大衛·凱普不負眾望,很快拿出了一版相當優秀的劇本,不過名稱依然沿用前一部小說的「Carlito』s Way」。
大衛·凱普編劇的佳作極多,出名的便有[碟中諜]和[侏羅紀公園]
如今,劇本和演員都很吸引人,就差一個完美的導演了。
帕西諾想起了十年前一起合作過的布萊恩·德·帕爾瑪,那部開創性的[疤面煞星]現在已成為了犯罪電影的巔峰。
[疤面煞星]翻拍自30年代的同名黑色電影,奧利弗·斯通對原作做了大刀闊斧的改編
毫無疑問,他是最好的人選。
與帕西諾的如日中天恰好相反,德·帕爾瑪感覺自己這幾年有點跟不上趟了。
雄心勃勃的[越戰創傷]、改編暢銷小說的[虛榮的篝火]連續在票房上遭遇慘敗。帕爾瑪開始對電影有點灰心,精力也漸漸地轉移到家庭上。
接下來的[危情羔羊]口碑平平,收益尚可。靠這種片養家糊口,剛剛好。
德·帕爾瑪認為[越戰創傷]做得很完美,票房卻慘敗
溫馨的家庭生活並不能讓德·帕爾瑪感到滿足。他對電影有種瘋狂的痴迷,缺少了製作電影的熱情,總覺得渾身不大對勁。
他還想再拍幾部好電影。
就在這時候,[情梟的黎明]劇本被送到了他手上。
德·帕爾瑪一開始對這個電影興趣不大,直到他讀到了劇本
這個充滿魅力的犯罪故事,讓德·帕爾瑪愛不釋手。他很快讀完劇本,熱血充滿了全身。
「來吧,我知道怎麼把它拍成一部好電影!」
「雙帕」組合再度聚首,兩人完全信任對方。帕爾瑪負責一部完美的電影,帕西諾負責一個完美的男人。
德·帕爾瑪導演從不畏懼與大牌明星合作,他的固執與對演員的調教同樣出名
▼
像是憋了一股多年的勁,德·帕爾瑪在這部電影展現了非凡的創造力。
電影最妙的一點,就在於開頭就把結局告訴給了觀眾。
越是自信,越是不怕劇透。
即使提前讓你知道了真相,你還是會無法自拔地看下去。
正如希區柯克在[迷魂記]中,毫不畏懼地在半道即向觀眾揭開了謎團的真相。
[迷魂記]的手法對於德·帕爾瑪具有非常深遠的影響
因為他知道,自己的作品不會被觀眾只看一遍。同時,這也賦予了故事一股憂傷的宿命感。
當你多年之後再次重溫[情梟的黎明]時,一開頭就能讓你的眼眶濕潤。
電影開頭設計風格是德·帕爾瑪從兩萬多張黑白照片中汲取出來的靈感
德·帕爾瑪對場景的調度和鏡頭的運用是讓人放心的。他技巧的多樣性,使他面對不同場合,都能遊刃有餘。
比如電影中最驚心動魄的一場追逐戲,導演用盡了跟拍長鏡頭與多線蒙太奇,手法豐富,又不與劇情爭搶風頭。
電影中的長鏡頭拿捏得很恰當,增加緊張感的同時也不顯得冗長
卡利托和律師朋友在醫院裡的最後對話是另一場精彩得令人難忘的戲。這場戲一共重寫了將近30遍。
導演拋棄了幾乎所有華麗的手法,只用最簡潔、平穩的固定鏡頭,讓兩個演員——阿爾·帕西諾和西恩·潘自如地發揮。
醫院戲是導演執意加上去的,他認為這是體現卡利托正義感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當然,這些也都具有編劇大衛·凱普的諸多功勞。他為了寫好電影的旁白,煞費苦心,讓劇本充滿了老式黑色電影的迷人氣質。
沒有人會忘記電影中的精湛表演。阿爾·帕西諾的演技當然是無法挑剔的,但西恩·潘的表現卻更加驚艷。
戲精西恩·潘對任何角色都手到擒來,如今已經拿遍了三大電影節和奧斯卡的影帝獎
有趣的是,吸引西恩·潘加入的並不是電影本身,而是一份不錯的片酬。因為他當時正在為自己第二部導演作品的經費發愁。
即使如此,西恩·潘依然展現了驚人的敬業精神。電影開拍的第一天,他就為了角色做了個大捲毛來到片場。
這個出乎所有人意料的舉動,竟然讓這個形象變得異常鮮活。
律師角色的造型是西恩·潘自己突發奇想做出來的
更不用擔心女配角佩內洛普·安·米勒,德·帕爾瑪鏡頭下的女演員從來都是美艷得超乎你想像。
她唯一一次獲得金球獎最佳女配角提名,也就是在這部電影了。
德·帕爾瑪電影里從來也少不了激情戲
至於阿爾·帕西諾,那隻能用一個字來形容——
帥!到!炸!
阿爾·帕西諾屬於個性派演員,他讓角色充滿自身的魅力,而不會去迎合截然不同的形象
一個昔日的黑幫大佬,堅守道義的老江湖,聰明,堅毅,又有些張狂,彷彿就是[疤面煞星]中托尼老了之後的樣子。
與那部電影一樣,帕西諾塑造的角色贏得了觀眾的喜愛,大家對他是否能夠化險為夷而提心弔膽。
這同樣也是希區柯克慣用的手法:越受歡迎的主角,才越能激起觀眾的同情心。
地鐵追逐戲整整拍了一晚,大夏天裡穿著皮衣的帕西諾最後熱到崩潰
▼
布萊恩·德·帕爾瑪雖然也總被認為是新好萊塢運動的旗手之一。
不過,與四傑(斯科塞斯、科波拉、斯皮爾伯格、盧卡斯)相比,他所獲得的嘉獎和好評,顯然要少很多。
馬丁·斯科塞斯和斯皮爾伯格都曾受到過布萊恩·德·帕爾瑪的恩惠
因為他總是被認為過於步老一輩大師的後塵,缺乏自己的獨創性。
然而在他看來,這沒什麼不好。
「人們總是在談論希區柯克,但除了我,並沒有什麼人追隨他。」
德·帕爾瑪的[剃刀邊緣]基本就是向希區柯克[驚魂記]致敬的作品
希區柯克,或者如奧遜·威爾斯、威廉·惠勒等這些對德·帕爾瑪影響深厚的大師們,所創造的驚艷手法並沒有因為他們離世而一同逝去。
而是在德·帕爾瑪的手裡,與自己的風格相互融合,重新構造,在新的時代里繼續發揚光大。
電影的高潮段落本來安排在世貿大廈,結果因為發生了恐怖襲擊案不得不移到火車站完成
德·帕爾瑪自己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好電影,對於[情梟的黎明],在影片剛出來不久他就說過:
「我沒法拍出比這更精彩的電影了。」
誰知道,他三年後又拍了部[碟中諜],紅遍全球。
TAG:看電影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