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諫議坡遙想先賢所想到的
原標題:在諫議坡遙想先賢所想到的
鍾明全
欲說悠久燦爛的廣安文化或廣安文明,應該追根於遙遠的濮巴時代,她的發祥,應該源流於宕渠兩岸水域和自然的生態環境。秦漢隋唐,遺留於廣安的遺址遺迹,在廣安時有發現。尤其是湖廣填四川的幾次移民遷徙,更使廣安這片土地融合了本土和客家文化,使廣安這塊看似封閉、實則兼容並包的土地,具有了文化的厚重與多樣。在這片土地上,湧現了許多歷史文化名人,我所知道的有,北宋諫議大夫張庭堅,明朝戶部尚書王德完,清代鄧時敏、李准,即使在近現代,也出過保路運動領袖蒲殿俊、黃花崗烈士秦炳、數學泰斗何魯,以及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
綜觀廣安這片土地,因為有江河縱橫,便會有舟楫往來;因為有官道驛站,便會有遷客騷人;因為有外族外敵入侵,便會有抗金抗元抗清抗日的志士仁人。我相信,人傑地靈、鍾靈毓秀的廣安,一定行走過無數的才俊豪傑,他們定會留下無數的題刻墨寶、詩文字畫。只是年代漸已久遠,或其他原因,遺存於今的,已不多見。
在眾多的遺存中,我想說一說諫議坡。諫議坡又名諫坡,或界坡。據廣安州新志載,諫議山,州五里,古名車婆岩,舊有亭。左正言張庭堅之故居。史料稱,張庭堅,字才叔,廣安軍(今四川廣安)人。北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進士,調成都觀察推官,尋為太學《春秋》博士,紹聖年間通判漢州,1097年入為樞密院編修。徽宗即位,召對,除著作佐郎,擢右正言。因其敢於諍言直諫,遭受朋黨排擠,不斷貶謫,但其忠言赤膽,矢志不變。其在右正言間,稱頌司馬光、呂公著,薦蘇軾、蘇轍等,說明其才識過人。1106年,張庭堅赦歸故里,卒於廣安家中,時年57歲。
這樣一位偉人,陸遊在經過廣安境內的時候,除了寫有《岳池農家》外,還專程憑弔,並寫了《過廣安吊張才叔諫議》。詩云:「春風疋馬遇孤城,欲吊先賢涕已傾。許國肺肝知激烈,照人眉宇尚崢嶸。中原成敗寧非數,後世忠邪自有評。嘆息知人真未易,流芳遺臭盡書生」。陸遊在詩中充分肯定了張庭堅忠肝義膽、仗義執言、一心為國的心志和精神,也描述了在他心中,廣安較之皇城,是何等的僻遠、落寞。一個愛國如家的賢士能人,卻在國家危亡之時無能為力,而庸才奸臣當道的朝政,中原不敗,已不可能。
我們常常尋找古代名人在廣安留下的印跡而不得,這個用張庭堅最高官位命名的諫議坡,又有陸遊的詩歌吟唱,當是一個極大的文化地標。諫議坡,不僅因為有張庭堅、陸遊,更因這條石板官道上,走上去便是以前的保安寨。在這條路上走過的,一定還有鄧時敏、何魯、鄧小平。我常想,小平之所以在三落後能三起,其中一個原因,便會有家訓中的「後人須學好人」,以及走在諫議坡這條漫長、曲折的石板路上所受到的啟蒙或感化。在原出廣安縣城到協興的那一段路里,除諫議坡,還有蠻子洞、八角廟、萬春橋及瀑布。所以,重視諫議坡的歷史人文遺存,便能更好地引領人們遙想先賢,思慮未來。
※「巴文化」應該成為廣安重要的文化標識
※向警予:「模範婦女領袖」
TAG:廣安日報數字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