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他留學法國最高電影學府La fémis,卻用iphone拍了部日語片

他留學法國最高電影學府La fémis,卻用iphone拍了部日語片

法國LaFemis電影學院張凡夕導演的畢業作品《不眠少女》,在本屆NEW ERA青年電影季主競賽單元中,獲得「評委會特別提及獎「。

在巴黎學習電影的中國留學生Fran?ois在網路上發現一支奇怪的靈異視頻,一直堅信此類事件的他決定飛去東京尋找視頻中的女孩。在高中同學Justin的幫助下,他很快找到了女孩Hitomi

然而,事件的嚴重性超乎想像,他們不得不帶上Hitomi逃離東京,兩位男生的朦朧感情也在過程中漸漸浮出水面。拯救這個女孩還是拯救導演們的世界?Fran?ois將不得不面對一個兩難的選擇…

靈光乍現

涉及劇透,未看過片的慎讀

導演張凡夕這部畢業作品最開始的構想其實是想拍一個日式恐怖片,把學校的老師都嚇得不敢看的那種。導演和法國編劇花了很長時間,好幾個月一直在攢劇本,卻一直沒有想到很好的恐怖片的點子。某天導演突然有了另一個靈感:「其實一直覺得夢境是一種神秘的、人類還幾乎未知的東西,從科學上來說,人類還是不太清楚夢到底是怎麼形成的。當你在夢裡面的時候,你一切都覺得那麼真實,並堅信那並不是夢。」

或許做夢就像創造了一個世界一樣?裡面的每一個人和生物都有自己的獨立意識,對自己的真實存在堅信不疑?然而當這個夢的主體將要蘇醒的時候,是不是一切都要開始分崩離析了?

iphone拍攝

這部影片除了有個別鏡頭用的是gopro,其他所有鏡頭都是用iPhone 7拍攝的。片子從2016年底就開始籌劃,當時還沒有什麼人用手機拍片(後來有陳可辛導演的《一分鐘》等等手機短片出現)。

然而張凡夕並不想要只是用手機代替普通的攝影機而已,他決定讓手機成為片中的一個重要的元素,採用偽紀錄的手法,在片中開篇就點名這部片子就是影片的主角用手機拍的。而不是大家看片的時候,是感覺畫質渣,但其他與普通電影的敘事手法沒有區別

導演張凡夕表示:「因為現在iphone等智能手機的攝影功能每一代都越來越好,人們也越來越習慣在手機上去看影視作品,以及通過各種app去拍自己的短視頻。使用手機拍電影不僅僅是一個當下的潮流,更是一個未來必然的趨勢,早晚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去做的。」

四國語言

這部影片的台詞用到了中英法日四種語言,所以劇本是用英文直接寫的,並沒有時間把劇本翻譯成所有的語言。主創們只有一個大概的英文劇本,裡面的對話非常簡單,只是類似於大綱的一個框架。於是具體拍攝起來就有了很多現場發揮的部分,這樣就增加了拍攝難度。然而得益於iphone拍攝帶來的靈活性,使得臨場發揮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證,也使得演員更自然、更有發揮空間。

選角過程

男主角JustinXu是非專業演員第一次演戲。導演挑選他,主要是因為他本人就是像影片中表現的一樣,是一個在日本居住了十幾年的中國人。他的舉手投足的風格,和整個人幾乎是母語一樣流利的日語的水平,儼然是一個介於中國和日本之間的一個人。因為文化融合本身也是影片想要表達的主題之一,所以影片的這個角色塑造完全是按照演員本人量身打造。

女主角的部分,就比較冒險了。因為資金並不充足,導演飛到東京的時候,還都沒有找到女主角,但是片子還有三個星期就要開拍了。導演拜託了在東京藝術大學製片系的一個日本女生朋友,發布廣告進行了三四位日本女生的試鏡。在日本找到英語講的好的演員真的很難,再加上對演技的要求,可以說是難上加難。

最終選擇的女主角中田絢千擁有豐富的表演經驗。最重要的是她自帶的氣質。她在面試的時候看向鏡頭的那種眼神,就讓導演覺得有一點點毛骨悚然。儘管看起來是非常弱不禁風的瘦弱女生,但即使她面無表情的時候,也好像有一種非常堅定的氣場。所以導演很快覺得這個角色非她莫屬。從最終成片來看,她的確撐起了整部影片的奇幻氣質,令很多觀眾過目不忘。

拍攝後制

影片的拍攝時間是十天左右。後期製作比較長。其中畫面剪輯用了五六個星期,聲音剪輯兩個星期,還有混音調色。耗時最長是的特效,包括視覺特效和聲音特效。聲音特效方面,採用了鯨魚等各種生物的聲音採樣來製作影片中每次當事物開始消失的時候從天空中傳來的神秘低沉聲音。視覺特效方面,其實是導演對成果不太滿意的部分。

首先因為是手機拍攝,素材的質量比較差,增加了特效的難度。其次由於預算和人員限制,當時現場沒有一個很好的特效指導在現場去監督素材,所以後期其實遇到了很多困難,而且類似的手機拍攝還要做特效的先例不多,可以參考的方案比較少。最終成片的效果是換了好幾個團隊趕工,不算特別理想的效果。導演其實覺得成片中的特效拖累了觀眾對片子的理解,但是導演也表示,沒做好就是沒做好,不會希望觀眾諒解,而是承認不足,今後再接再厲。

表現主題

有不少觀眾注意到影片中隱隱約約的同志元素。其實自從多年前的第一部長片作品涉及到此題材,張凡夕一直以來很小心,避免被定型為這個固定題材的導演。然而在創作本片劇本的時候,並非刻意安排,而是假設把身在日本的老同學也設定為女生,那麼劇情就有點成了一個男生要在兩個女生之間選擇一個的俗套,似乎整個的重點都偏離了。

影片中這個特定故事,現在這樣的安排是最能夠突出影片重點的。實際上人和人的感情是複雜的,導演也不認為片中的感情就一定要被定義為所謂的愛情。尤其是面對世界末日這樣的極端情形下,複雜感情的升華是有可能的。

關於影片主題,導演認為可以說是表現一種孤獨感和焦慮。如同導演本人的生活,在法國一晃已生活多年,又去各個不同的國家拍片,回想起來簡直是小時候無法想像的生活。然而走過的地方越大,看過越多的世界,那種個人渺小的孤獨感越強烈。關於自己人生所有的一切的「真相」也存在一種不確定感。相信這種感覺是很多人都有的。對於自我存在,乃至對於整個世界的質疑,是全人類共有的一種焦慮。

但同時導演也補充道,當一部電影作品問世,就像孩子出生:即使你是他的父母,你也不能保證你是最了解他的人。一部文藝作品,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解讀。它是獨立存在的,並不是說作者就是最能夠總結出它的主題的人。不通的觀眾從作品中看到不同的感受產生共鳴,就是最好的。

考上法國最高電影學府La Fémis

張凡夕向廠長詳細介紹了報考法國最高電影學府La Fémis的過程。「首先最重要的準備就是法語要好,要學很多年的法語打好基礎。具體到考試過程,分很多輪,為期大概半年。第一輪要通過筆試,一千多個人坐在同一個大考場裡面,外國人和法國人一起,看一段影片然後三個小時的時間寫一個分析。在此之前,你還要自己在家準備一份調研報告,學校會每年給三個主題選擇,你要根據主題寫一份報告,類似拍紀錄片之前要做的社會調查那種形式。最好圖文並茂,或者有自己拍的視頻更好。」

「然後第二輪是不同的系有不同的考試,導演系的話是現場給你十個片段或者台詞,給你六個小時寫一部電影的故事梗概出來,最好還附帶一段對話。」

第三輪只有法國人要考(因為有些外國人是在自己國家的法國大使館考試的,所以公平起見所有的外國人都不參與這一輪),現場給你演員和攝影師,拍一部片子,評委現場點評。」

第四輪是面試,由法國的各個行業的導演、製片人、攝影師等專業人士組成一個評委團。他們會問你各種問題,大概半個小時的時間。然後就等放榜了,每個專業錄取六個人。關於我們學校的考試,有一個從我們學校離職的女導演ClaireSimon拍了一部紀錄片叫《LeConcours》,專門紀錄這個考試的全過程。大家可以搜來看一看,滿是吐槽。」

中法電影教育差異

談到中法電影教育的差異時,張凡夕認為差異很多,一言難盡。「講一個比較簡短的:法國人對於導演這個職業的理解,跟中國不太一樣。中國很多學院派導演,比如張藝謀,王家衛,顧長衛這些特別好的導演,很多都是攝影師出身,拍片子有一種畫面先行的感覺。但是法國學院派培養導演的文學性比較強,很多人之前都是學文學的。當然這跟法國整個的教育體系有關,他們從中學開始就非常注重學生的思辨能力。所以法國導演很多是從文本出發去做一部片子,從人物出發,而不是像中國很多導演是用畫面。」

「當然,這兩個哪個好在我看來沒有定論,各有各的道理。另外一點就是法國電影的工業化程度比較高,就像美國一樣,每一個工種都非常專業,甚至我們學校還有專門的場記系。他們非常強調各司其職,每個人管好自己工種的事情。這一點說起來容易,實際上以中國現在的情況來看,電影中每一個行業的人的專業度可能還有一定的差距。中國電影工業還年輕,還需要我們每個人努力去推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場庫 的精彩文章:

你每天都在做很多無意義的決定

TAG:場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