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Kris Wu動了誰的蛋糕?

Kris Wu動了誰的蛋糕?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鈦媒體註:本文來源於微信公號音樂先聲(nakedmusic),作者:Livia,編輯:范志輝,鈦媒體獲授權轉載。

11月6日,吳亦凡度過了自己的第28個生日。這也是他在離開Kpop圈回國後度過的第5個生日。

和往年一樣,今年梅格妮們也給他準備了一些大陣仗:各處LED大屏應援、公益項目應援等。恰逢吳亦凡的《Antares》專輯在美國發行,粉絲又熬夜爆肝打榜衝出了美國iTunes專輯總榜1位、美國iTunes Hip-Hop/Rap專輯分榜1位、美國iTunes單曲總榜1位和美國iTunes Hip-Hop/Rap單曲分榜1位的海外最好成績。

然而,與這份生日禮物一起來的還有鋪天蓋地的口誅筆伐。隨著一句漂洋過海的「Kris Who」,連剛接到的LV代言都成了冷飯——28歲的吳亦凡終於徹底坐實了頂級流量的位置。


《Antares》究竟可以打幾分?

這幾天的朋友圈一直被Kris Wu刷屏,轉發的大多數人在吃「Kris Who」的跨洋瓜時可能壓根不知道「Antares what」。那麼,有多少人是聽完整張專輯後對音樂做出了客觀評價,又有多少人連其中一首歌都沒聽過就立刻轉發?這個答案雖不得而知,可以預想後者數量該是遠超過前者。

「Antares」,取自位於天蠍座心臟部位最亮的α星之意。它也是中國古代推星演算中形似蒼龍的東方蒼龍七宿的龍心。天蠍座是吳亦凡的星座,而在近期接受《Forbes》採訪時,他還同時表示這顆星星指引了自己作為龍的傳人的方向和前路,代表東方出征全球音樂市場的野心可見一斑。

從專輯名字來看,吳亦凡及其製作團隊的企劃風格依舊帶了點K-pop產業的印記:「concept」(主題)一詞向來是他們把控的重點。不過除此之外,吳亦凡的音樂嘗試倒是再也沒有了曾經出身男團rapper的影子。

頂著萬眾矚目的名字,這張雙語出道專輯一共有14首作品,包括已經發行過的《Like That》、前段時間與Jhene Aiko合作的《Freedom》以及和Travis Scott合作的《Deserve》,還有《天地》、《Tough Pill(中文版)》和《Hold Me Down(中文版)》三首中文作品。

儘管對《November Rain》的動聽旋律和《Explore》的新突破給予好評,英國《衛報》的評論家還是毫不留情給這張專輯打了2/5分,認為它具備了作為一張處女作該有的所有特徵:無論是語言的運用還是從原創的藝術性,都較為貧瘠。

「他開始模仿Travis Scott、Quavo和Drake——理論上這並沒錯,但他單調的男團聲線根本不適合他去做這些模仿。他的大部分英文歌詞也都比較嘻哈式陳詞濫調,甚至讓人覺得尷尬。」《衛報》的評論家還表示,這是對吳亦凡流行才能的一次錯誤使用。

不過,外媒Variety對吳亦凡在音樂製作上的嘗試給予了肯定,認為其邀請著名製作人Murda Beatz(曾擔任Drake和Migos製作人)以及Travis Scott等參與合作很聰明。

而《Clash Magazine》給《Antares》打了7/10分:「《November Rain》氛圍柔和、旋律感強烈。緊接著和Rich The Kid合作的《Coupe》之後是一首頗為強烈的《Tough Pill》,會讓你想跟隨音樂扭動身體且不停循環播放。《We Alive》和《Selfish》聽上去很像同一支作品被分成了兩首,拉慢了整張專輯的步調。不過像《Freedom》和《Deserve》這樣一些已經很受歡迎的發行作品還是給它添注了一些活力。」文章稱讚這是吳亦凡離開EXO之後對新聲音的探索,但同時也指出歌詞及相關情感表達的不足,讓音樂製作變得平淡無奇。

《Clash Magazine》對《Antares》的評價

由此可見,加拿大國籍的吳亦凡骨子裡仍然沒有對西方式價值觀的歸屬。又或許是這張重要的專輯太需要在中西方文化的表達中尋求一個平衡,結果在歐美音樂圈看來就是畫虎不成反類犬。

在《Forbes》的採訪中,吳亦凡提到「即使中國的嘻哈現已如此流行了,黑幫說唱在這裡仍然不好用,因為你要說出這個地方的人可以相信的事情。」然而從結果來看,以歌詞作為嘻哈音樂精神內核的標準來說,這張專輯的傳達度確實是兩邊不討好。

《Antares》飽受爭議的另一點是專輯裡對Auto-tune的大量使用。作為面向全球音樂市場的第一次起航,吳亦凡依舊沒能拋棄他鐘愛的電子人聲音色,卻因此飽受國內音樂同行和嘻哈樂迷的詬病,「加拿大電鰻」戲稱也由此而來。有意思的是,業內歷史悠久的Auto-tune Pro人聲處理插件的製作公司名字竟也叫「Antares」。

從專輯元素上來看,舞曲,Trap,EMO rap等都涵蓋其中,不過與其說《Antares》製作風格豐富,不如說是作為專輯監製的吳亦凡本人音樂審美寬泛。此外,略顯空洞的歌詞,缺乏新意的beat以及吐字模糊的「吳亦凡式黑人flow」,也在無形中讓質量打了折扣。

目前,《Antares》的豆瓣評分為6.0,參與評價的3753人中有63.1%給了五星,16.3%給了一星。打五星的應該以粉絲群體為主,那麼打一星的六百多人里,又有多少耐心聽完後認真評價的?


誰製造了「Kris Who事件」?

暫且不提豆瓣上關於本張專輯六成粉兩成黑還有兩成看似路人的局面,可以肯定的是,「Kris Who事件」從音樂圈輻射到整個社交媒體圈收到的口風基本完全一致:「華人之光」丟人丟到了國外,拉低世界音樂市場對C-pop的整體印象,粉絲終於送了件讓偶像無法承受的生日大禮……

牆倒眾人推,時刻處在輿論中心的頂尖流量遭遇此景並不稀奇。然而,吳亦凡到底何德何能,讓除了粉絲以外的整個互聯網群體都如此眾志成城不遺餘力地「踩」呢?

在說這個問題前,首先需要理清楚國內外媒體針對此事的報道邏輯。最早是因為《Antares》在iTunes登榜,擠下了美國人民的心尖尖A妹,因此引發西方網民和媒體的好奇,Kris Wu成了外網搜索熱門;而當這件事情被傳播到國內時,深知(甚至詬病)東亞飯圈文化的國內媒體就已經準備好開始全面口嗨的狂歡。

「他們都有套路的!他們用VPN!他們買好多好多賬號給機器人刷榜!無恥至極!」於是還懵圈的外國人恍過神來,開始全面清查數據分析是否有機器操作。接下來短短几天內,事情一直峰迴路轉:先是A妹經紀人一波讓人到現在還摸不著頭腦的戲精操作,再是《Antares》正式於國內平台發行後迅速在iTunes掉出前列,媒體直接出稿稱其被iTunes美區下架,最後竟然又由A妹經紀人本人在ins上長篇大論一通,證實這壓根不是事實。

A妹經紀人INS內容

回顧整個過程,除了在事件爆發之初對「機器人刷榜操作「心存疑慮時做出相關報道以外,西方主流媒體還做了些什麼?經過翻閱外網資料後,音樂先聲發現,主要有兩個方向:對整件事情的客觀梳理和對「打榜」行為的理智探討。

針對《Antares》在過去兩天內曾突然掉榜的現象,Variety還給出了自己的答案:當《Antares》於11月2日上線美國iTunes時,中國國內並未發行,可能是因為團隊希望能在吳亦凡11月6日生日當天發歌的策略安排。那麼這就構成了一個典型的供需情景:美國的供給滿足了中國的需求。理所當然,當中國市場已經有了這種供給之後,受眾就不再對海外平台有這樣的需求。

Variety評價

反觀國內,事發幾日依然熱度不減,可掛在首頁的、轉在朋友圈的全是一邊倒的負面表達,在其中起到主導的便是音樂圈和媒體圈的極端反映。華爾街新聞說這是《吳亦凡的面子》,網易新聞說《吳亦凡讓世界人民了解「中國水軍」的力量》,鳳凰娛樂索性直接開噴《吳亦凡,你把臉丟到了國外!》……

事實上,打榜文化在整個亞洲音樂產業都不罕見,也是圈層文化的典型互動方式,不料卻收穫如此評價,吳亦凡到底動了誰的蛋糕?


Kris Wu到底動了誰的蛋糕?

說起這次Kris Who風波,不得不提起一個人:出生於1995年的內地脫口秀演員池子。11月6日,池子就該事件發文稱:「來,我善良一回,我提醒吳亦凡的粉絲,你們這麼刷榜,他永遠不知道自己音樂什麼水平,沒辦法進步,為了他好,別刷了。」此後,因為微博被吳亦凡粉絲要求道歉的言論攻陷,又「發表聲明」稱「我哪裡做錯了你們要我道歉。」

池子的前後兩次發言其實代表了絕大多數路人「路轉黑」的過程。這裡面存在著雙向的溝通障礙:粉絲群體無法說服路人去理解「打榜」和「刷榜」的含義區別,因此路人不會接受海外打榜的性質;路人無法理解粉絲維護偶像的群體心理,繼而更加深化了「飯圈即邪教」論。

先天性抵觸「飯圈」概念的,其實更多來自獨立音樂人圈和他們的音樂受眾。在此次事件里,還要包括把hiphop帶成國內近主流潮流文化且自己也已經有了一定規模飯圈的一眾rapper。唱衰的理由很簡單:大家認為吳亦凡和這張《Antares》實力根本做不上第一位,可偏偏打著「華人之光」名義被粉絲捧上神壇中心無所遁形,丟的是整個中國音樂圈的臉。

其次便是部分對飯圈文化反感的音樂行業從業者。事實上,中國乃至整個亞洲的音樂產業模式和音樂審美都深受歐美影響,業內人士們更是對歐美製定的市場規則(包括各種榜單等)有著超乎尋常的信任度。

在大家都默認了歐美音樂市場代表這個行業的絕對標準和要求後,竟然有東亞粉絲群體撕裂了這層距離、破壞歐美製定的玩法規則,大部分人對此覺得非常不安:歐美製霸音樂市場,榜單本是他們的遊樂園。中國作為一個新玩家,還沒能正式拿到邀請函呢——偏偏這時,有人出高價弄到了一張入場券。怎麼辦,他們會不會覺得我們不懂規則,覺得我們都是土包子、暴發戶?以後組隊的時候會不會不帶我們玩了?

除此之外,更多的便是壓根沒有聽歌的網友群嘲心理。與本屆網友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毗鄰的韓國:同樣是高度發達的娛樂環境,以及有點匪夷所思、熱血沸騰的粉絲文化產地,面對Kpop的出口,全國國民表現出了高度統一的支持態度。

前有Wonder Girls,後有CL,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有BTS的實力與運氣——這些姑娘作為Kpop出海的先鋒無一不曾深深受挫。然而,深諳飯圈之道、號稱每十個人里就有一個跟娛樂圈打交道的韓國市場卻從來沒有出現過大規模的群嘲現象,反而高度關注、歡迎她們之後的回國發展。作為打榜文化的起源地,這些K-pop的門面們就沒有粉絲在歐美排行榜力圖爭取一席之地嗎?相信答案是肯定的。

到目前為止,討論Kris Who風波的多是批判粉絲丟人的,鮮少有客觀評價專輯質量的;多的是嫌棄自己作為華人一員被代表的,鮮少有賦予走出舒適區的流量歌手文化自信的。

而所謂的「流量原罪論」錯了,背鍋的不該是流量,而是實力的不足;「流量原罪論「也沒錯,站在最吸引人眼球的位置就要做好被當作標杆的覺悟,業務能力和吸金能力不匹配反而會導致市場秩序的傾斜、失序。

直到現在仍然在摳「打榜」和「刷榜」字眼的,不如學習iTunes、Spotify等一眾西方流媒體去思考:殭屍粉已經被證明並非屬實,而亞洲發達的粉絲文化最終確實以這樣的方式闖入了主流音樂市場之中。那麼,到底應該怎樣評判如此應援的操作方式呢?這是否應該被視作歐美各大榜單系統核算方式的漏洞,還是更應該正視具備高參與度的粉絲們給音樂市場帶來的活力與消費前景?

《Forbes》將吳亦凡定義為「全球化媒體時代明星的縮影」,而吳亦凡說他的最終目標一直會是成為先鋒——毫無疑問,這次他的粉絲用一種奇特的方式也讓他做到了。比如,現在的谷歌上,打出「Kris」後,搜索建議的第一位是「Wu」。

從這個角度來說,吳亦凡確實是向全球化的目標邁出了一大步。然而,現在這樣的局面到底是不是他所求呢?無論他人如何評價,梅格妮們依舊活躍在外網上,沉默而堅定地繼續著這份生日禮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鈦媒體APP 的精彩文章:

虧損上市,寶寶樹如何講好這部商業故事?

TAG:鈦媒體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