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為何將未出嫁女子形容為「黃花閨女」?
就如現在的女孩喜歡化妝打扮一般,古時的女孩也很喜歡裝點自己。從最普通的眉黛畫眉,到不同年代不同畫法的唇妝,再到極具有時代代表性的花鈿。這些都是我們珍貴的歷史素材。而從這些細枝末節的歷史碎片中,我們可以推測出許多「慣用語」的由來,比如「黃花閨女」——這個年輕少女的代名詞。
黃花閨女這個名詞的由來,可以和南北朝時期的壽陽公主聯繫起來。根據宋高承《事物紀厚》中的記載:有一日,壽陽公主在庭院中賞花嬉戲,感到疲倦後便在含章殿下睡著了。不想,在她睡覺的過程中,有幾瓣梅花落在她的面頰上。等她醒來後,這幾片梅花花瓣經過汗水的潤澤,花痕竟拂不去了。人們又驚又喜,這嬌艷的花痕非但沒讓公主的容顏折損,反而襯得公主更加嬌嫩柔美。
這樣的妝面激發了壽陽公主的創作靈感,此後,她出席重要場合時,都會在額頭或面頰上貼上幾片梅花。壽陽公主本就是走在潮流尖端的人物,貴族女們看到她這樣的扮相,也紛紛模仿。後來這種類型的妝容傳到了民間,民間少女們也紛紛效仿,世人稱之為「梅花妝」。
不過梅花總有固定的生長規律,過了梅花開放的季節,人們想出了新的辦法來替代梅花。人們發明了一種用花瓣研磨出黃色的粉末,利用魚膠或蜻蜓翅膀等輕薄之物,沾上黃色粉末,粘貼在面上,成為了一種裝飾品。這也就是「花黃」的起源。
這種妝容特別受未出嫁的少女們的青睞,姑娘們的青春容顏,在花黃的襯托下顯得更加靚麗迷人。出嫁後的女性因為身份的轉變,她們的妝發都隨之發生變化。所以漸漸地貼花黃成了只屬於少女們的專利,而黃花閨女也就慢慢演變成未出閣的少女的代名詞。
慢慢地隨著時代觀念的變化,黃色有了更加深層次的含義,它作為菊花的形象色,也被賦予了菊花特有的象徵意義。黃花代表著未受玷污,聖潔高雅的形象。也因此,黃花閨女就代表著少女們清純貞潔的人物定位。未出嫁的女孩們天真爛漫,就如這燦爛優雅的黃花一般,寄託著人們對少女們的喜愛和關懷。
參考資料:《木蘭辭》、《雜五行書》
※魯國有個傳奇寡婦,獨自一人撫養9個兒子,還跑回娘家帶孩子
※古代最憋屈的王朝:對外戰爭勝率高達7成,卻一直被詬病軍事很弱
TAG:無風起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