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百年歷史終須記,一戰華工不了情

百年歷史終須記,一戰華工不了情

原標題:百年歷史終須記,一戰華工不了情


  中新網11月11日電 (高曉軍)「你還記得"小偉"嗎?那個才歷經二十載春秋的青年,他帶著懵懂,和僅有的卑微行囊,來到一個血腥風雨的歐洲。」


法國記者兼作家格溫內爾用一個名叫「小偉」的漫畫人物,讓14萬一戰中國勞工的經歷躍然於紙上——100多年前,他們年紀輕輕便背井離鄉、遠赴重洋;他們奔赴前線、馳援歐洲戰場;他們修鐵路、挖戰壕,戰勝一切艱難困苦,為協約國的勝利做出貢獻。他們向外界展現的,就是「偉」字所代表的勇氣和力量。

如今,距離第一次世界大戰停戰已有百年,銘記歷史,珍愛和平。這14萬中國勞工的貢獻和榮耀終於被世界承認,他們的事迹正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曉、傳頌。

1917年,法國布洛涅的中國工人。視覺中國


「世界一流的工人」

「眾弟兄,大家來聽,你我下歐洲,三年有零,光陰快,真似放鵰翎。人人有父母弟兄、夫妻與子女,天性恩情,親與故、鄉黨與賓朋,卻如何外國做工……」這是一戰期間流傳於威海衛的一首華工出洋歌。


據記載,為了彌補戰時勞動力的不足,1916年,英國戰時內閣批准徵募中國勞工,並將勞工部隊正式命名為「中國勞工旅」。


一戰期間,英法兩國先後招募中國勞工約14萬人。其中,約10萬人隸屬英軍中國勞工旅,4萬人歸法軍指揮,另有數百名學生作為翻譯。這些中國勞工主要來自山東省,也有部分來自遼寧、吉林、江蘇、湖北、湖南、安徽和甘肅等地。


「中國勞工旅」在歐洲「困苦咸嘗,艱辛畢遇」。按照最初約定,華工的工作是以工代兵,並不參戰。但事實上,他們的工作幾乎都是處於最前線。他們表現優異,在戰場修建公路、戰壕,維修鐵路和坦克,甚至拆除未引爆的炸彈,但凡戰爭所需,幾乎無處不往、無所不為。無論是在前線還是後方,華工從事的都是最艱苦、最繁重的工作。


英國記者韋克菲爾德曾稱讚說:「每一位華工都是頂呱呱的多面手,能忍難忍之苦,工作風雨無阻、冷熱不懼。他們善於學習,對英國遠征軍的各種工作需求,都能應付自如。」協約國聯軍總司令、法軍元帥福熙也忍不住感慨:「華工是世界一流的工人!」。

然而,14萬華工中,約2萬人埋骨他鄉,甚至有的人都沒有留下名字,只有工號。

1918年,法國阿拉斯,中國工人在搬沙包。視覺中國


被忘卻的「軍隊」


在一戰結束後的近百年里,出於被有心或無意地掩蓋等各種原因,一戰華工的貢獻並未得到應有的尊重和承認,他們的經歷往往被歷史封存,鮮少有人提及。

戰爭結束前,紀念一戰的名畫《戰爭的聖殿》在巴黎公開展出,這幅畫描繪了法國在盟友簇擁下的勝利景象,但因在畫作即將完成的1917年美國參戰,為了在畫中加上美國人,創作者將原畫中的中國勞工旅抹去,換成了美國人。


一戰後,英軍曾在比利時舉行戰勝國運動會,雖然華工受邀參加,但會場卻唯獨沒有代表中國的旗幟。


此前,在英國近6萬座一戰紀念碑中,有的甚至是戰馬、軍犬、鴿子的紀念碑,卻沒有一處提及中國勞工。很多歐洲人甚至不知道華工曾經參加一戰,或者認為不值得研究。

20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00周年之際,法國政府和旅法華社在巴黎13區博迪古公園舉行高規格儀式,紀念一戰期間赴歐參戰的中國勞工。

「歲月難訴華工魂」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00周年之際,《歐洲時報》講述了一位一戰華工的故事。


程玲的祖父畢粹德,來自山東萊蕪市上裕村,1917年和同村11名華工一起應募赴法,後在做飯時被炸彈炸死,魂斷他鄉。和大多數華工一樣,畢粹德被英國軍方授予騎士勳章,滾邊刻著他在華工隊的編號「97237」。

程玲展示祖父畢粹德的勳章。(《歐洲時報》記者陳述 攝)


多年後,程玲的女兒赴英留學期間,通過英國墓葬管理委員會獲得一份死亡華工埋葬地點的清單,結合勳章編號,最終找到程玲祖父的墓地所在地—法國博朗古軍事墓園,才得以為只有編號的畢粹德墓碑刻上了他的名字與籍貫。


一戰結束後,部分華工留在法國、比利時,並與當地人組建家庭,成為當時兩國華人社會的核心。華工朱桂生、張長松等人後來把自己人生的大部分時光都貢獻給了法國社會。


2002年,法國最後一名華工朱桂生,以106歲高齡在拉羅謝爾市逝世,「標誌著一段歷史的結束。」

2017年11月15日,一戰華工青銅紀念雕像在比利時西部與法國接壤的波普林格市正式落成。

「我們不應遺忘」


華僑華人始終沒有忘卻華工先輩。1998年,一戰停戰80周年,在巴黎市政府的支持下,法國華僑華人捐款在巴黎樹立了一個紀念碑,以彰顯十幾萬華工在一戰時作出的貢獻。同年,法國政府把代表軍人最高榮譽的「榮譽軍團騎士勳章」授給當時還在世的兩位參加過一戰的老華工。


2017年11月11日,30多名華人在倫敦唐寧街前的陣亡烈士紀念碑敬獻花環,這是英國首次在正式活動中紀念參與一戰的中國勞工。

英國僑社一戰中國勞工華表紀念碑設計提案。(華工立碑項目發布會主辦方供圖)


之後,英國第四頻道電視台播出紀錄片《英國被忘卻的軍隊》。不僅展示了部分有關一戰華工的信件、日記和文件,還從華工後代和歷史學家的口中追憶這段未被記錄的歷史。此外,英國僑社還為一戰華工設計紀念碑,製作完成紀錄片《華工:一戰中不可忘卻的面孔》。


2018年8月,英女王代表、梅西塞德榮譽軍官Mark Blundell在紀念一戰華工捐軀紀念儀式上表示:「我們不應遺忘這些華工。」


時代的車輪不停轉,華工的故事永流傳。14萬一戰華工的英勇事迹,永遠不會被歷史遺忘。他們的印記,早已被刻在那片他們曾踏足的土地上,並成為友誼與和平的種子,生根、發芽、日漸茁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曹德旺美國建個廠咋就那麼不招人待見?
直播|國家田徑隊軍營冬訓 運動員會操英氣十足

TAG:中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