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為什麼雙十一總是控制不住的買買買?你所有的痛都有科學依據

為什麼雙十一總是控制不住的買買買?你所有的痛都有科學依據

又是一年雙十一,預售、定金膨脹金、滿減紅包、直降紅包…各大電商平台的促銷活動不斷翻陳出新。

你們的購物車裡是不是被塞得滿滿的?這時候,想要捂住錢包是不可能的了。

為什麼雙十一前發誓絕對不買東西的你,還是在商家的促銷的「花招」前,情不自禁的買買買?我們這到底是怎麼了?

為什麼總是控制不住的買買買?

「心理賬戶」在作怪

理查德·塞勒教授認為,人們對於錢和資產,就像對於物品一樣,會進行歸類,在頭腦中建立各種各樣的賬戶,從而管理、控制自己的消費行為。而這種歸類是在下意識中完成的,所以人們通常感覺不到心理賬戶對自己的影響。

這一個個隱形的心理賬戶告訴人們該在什麼地方花錢,花多少,當人們把一個賬戶里的錢花光了,他不會再從其他賬戶里挪出錢來去消費。因此要說服人們增加對某個心理賬戶的預算是很難的,但是要讓人們把一筆花費規划到另一個賬戶里是很容易的。

因此,不難發現,很多人在「雙十一」之前就開始「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為的就是在「雙十一」進行瘋狂血拚,覺得這錢花的特別值,不買東西的都「虧大發」了。

「稟賦效應」在作怪

所謂「稟賦效應」就是指當你擁有某樣東西後,你對這樣東西的評價會變高,從而會影響我們的消費行為。

商家們的聰明之處,在於設置了一個「購物車」,當你經過精心挑選,把商品放進購物車時,你會下意識的覺得這個東西比購物車外的更有價值,當商家再扔上幾個「打折」「促銷」的「炮彈」時,你就徹底被「稟賦效應」了,就開心的買買買了。

「價格知覺」在作怪

心理學上有一個韋伯定律,講的是,人們對兩個類似的刺激之間的能夠覺察到的最小差異量,是與先前刺激的強度相關的。舉例來說,20塊錢的東西,降了1元錢,我們覺得無所謂,但是2塊錢的東西降了一元錢,我們覺得特別便宜。

這就不難解釋,為啥你明知道購物車裡的商品是提完價格之後,再打五折的,你依然覺得自己是「撿到大便宜」。比如一件衣服是300元降價50元,你不覺得便宜,但是商家提價到500元,然後打對摺250元,你就完全控制不住的,得去買了。

「從眾心理」在作怪

顧名思義,就是別人怎麼做,你就跟著怎麼做。這是人們的一種本能,也是人們規避風險的一種方式,尤其是當你不知道如何做決定時,就跟著大多數人做選擇,總是不會錯的太離譜的。

「雙十一」前,各種促銷信息鋪天蓋地,節日的氣氛無孔不入,讓你覺得,雙十一就是該花錢,所有人都是這樣做的。因此,這種從眾心理,就會讓你不由自主的加入「血拚」的行列。

「多巴胺」惹的禍

心理學研究表明,購物的時候,大腦會分泌多巴胺(一種讓人產生愉快心情的物質),因此購物能夠讓人快樂,幫助人們釋放壓力。正是這種讓人快樂的多巴胺,讓人們產生了衝動性消費。

當然,購物行為結束後,這種多巴胺的濃度就會下降,因此,很多人買後會後悔,發誓再也不要買了。

為什麼上次買完後悔下次還會繼續買?

心理學研究發現,當人們的態度和行為不一致時,人們就會產生「認知失調」,為了改變這種失調狀態,就兩條路,一是改變行為,一是改變態度。

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上一個「雙十一」的戰利品我們並不是十分滿意,但是我們依然會在這個「雙十一」繼續購買?那是因為,行為發生了,根本無法改變,那我們就只能改變自己對購買物品的態度,會安慰自己說「很對得起這個價格了,還是會用得到的」,然後,就心安理得的就迎接下一次的購物節了。

如何控制自己購物的慾望?

雖然我們有各種理由去「買買買」,但是我們也要為錢包考慮,因此,這裡給大家支兩招:

一是下單前,想一想,明年的雙十一你會買這些東西嗎?如果不會買,那就不下單。

二是下單前,想一想,如果這個商品是給朋友或家人買的,你覺得他的功能性和實用性好嗎?如果不好,請不會要下單。

最後,溫馨提示一句:雙十一下單前,請三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中國 的精彩文章:

不可思議的25個人體冷知識,測測你了解自己的身體嗎?
嚇一跳!挖鼻孔竟會增加肺炎風險?快收回你「罪惡」的手

TAG:科普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