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文看懂:廣東人為什麼這麼好吃?

一文看懂:廣東人為什麼這麼好吃?





號稱「沒有感情的廣東人」


為什麼這麼

好(第四聲)吃


每個人會給你不一樣的答案


但!


有一點都會提到:

廣東有太多

好(第三聲)吃




我敢保證


以下這篇圖文


是你迄今看到的最完整的粵菜指南


看完後

學會點廣東菜、吃廣東菜


是濕濕碎(小菜一碟)啦!











早茶


一盅兩件嘆世界
















緣起




為名忙,為利忙,忙裡偷閒,飲茶去。


勞心苦,勞力苦,苦中作樂,點心來。




沒別的,這個對聯只想告訴你:「

再瞎忙

,也要進來飲杯茶,吃些茶點放鬆放鬆。」




早茶,是廣東飲食文化中濃彩重墨的一筆,周末、節假日、甚至是工作日的早晨,管他辣么多!只要膽子大,天天茶文化。




老廣扶老攜幼,約上知己三五,一起喝茶去。走進茶樓,借飲茶的由頭,一嘗各式點心。







「三茶兩飯」,是老一輩廣東人的說法,早中夜三茶市之中,早茶絕對佔據C位。舊時,年長的廣府人更是早晨五六點就提著鳥籠,直奔茶樓。



為什麼要「奔」,因為要「

霸位

」,茶樓可不是你家開的,自己鍾愛的位置,不早點去,就會被別人霸佔。對,用「霸佔」這個詞絕對不過分。老廣心中的專屬茶位,要先下手為強!







搶到茶位的茶客,終於可以鬆懈下來,「嘆茶」正式開始。老廣可是要在這

優哉游哉一上午

的,純發獃也不埋單,廣東人果然是在食物鏈的頂端,要有敢惹我就把你吃掉的霸氣。不然怎麼對得起「沒有感情的廣東人」這稱號。







前世




廣東早茶可以追溯到

清朝咸豐年間

。那時有一種館子叫「一厘館」,門前掛著寫有「茶話」二字的木牌,供應簡單的茶水糕點。館內設施簡陋,幾張木凳木桌就敢迎客,沒別的,你走累了,進去歇歇腳、發發獃就對了。







後來開始有茶居,就是空間大點、桌子椅子多點而已,算是2.0版本。再之後,規模翻倍,裝修變得精緻起來,供應的點心也更講究。升級到3.0,就是茶樓了。




此後,廣東人上茶樓喝早茶的習慣蔚然成風。







喝茶,茶是必不可少的。茶性本寒,地理知識還沒還給老師的朋友一定知道:

廣東全省屬於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

,特別是特別是省會廣州,溫暖多雨、光熱充足、夏季長、霜期短。




古時的嶺南,瘴氣橫行,廣東人自古就十分注重食物的冷熱溫寒。所以早茶的茶水

以溫潤馥郁的紅茶為主

鐵觀音、普洱、大紅袍、菊普、菊花茶

在茶樓最常見。




先來一壺茶,暖暖胃,提提神,再吃上幾件點心,又再慢慢「嘆」上幾杯,真是消食又去膩。







今生




與其他地方不同,廣東人喝茶只是借口,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點心。




「一盅兩件,人生幸事。」所謂的「一盅」是茶,「兩件」指點心。

香茗與茶點齊飛,能品出人生百味







廣式茶點按價格區分,有

小點、中點、大點、頂點、特點、超點

六個等級。




這六個點不僅指代了價格,更是代表了茶點所花的時間與工藝。

沒有足夠的耐心,哪來點點心思,何來幾千種口味變化,怎來造型各異的人間美味




都說

茶俗

是文化的沉澱,環球姐說這是

人們心態的折射

。廣東人

務實

的性格在飲茶文化中盡顯無遺。去茶樓喝茶,沒有繁文縟節,只保留了一些簡單而必要的規矩。




走進茶樓,通常服務員都會第一時間問有多少人,並記錄在點心卡上。







落座後,老廣都要先用熱茶清洗一遍餐具。







用燒開的白開水或第一道茶水,順著筷子倒出。用筷子迅速攪動茶杯里的熱水,順時針逆時針各五圈,然後迅速換成調羹,上下來回十下。




趁著水溫還未降低,將茶水倒入碗中,將茶杯杯口置於水中轉動,十下以上為最佳。




最後,將碗端起,趁著餘溫,同樣轉動著碗口使茶水均勻流過碗口之後倒入公用茶水碗。







如果是自助式點餐,顧客可根據點心單的茶點和各自喜好去選點心。下單後,茶點由送餐員送上,並在點心卡對應的等級或條目上蓋印,以作記錄。







若是傳統的「推車仔」,即服務員推著茶點小車來回走動。客人要是相中心水茶點,便可叫停車仔,待服務員在點心卡上蓋印後,客人便可取走相應食物。







倒茶時,要一氣呵成,收茶水時速度要快,水柱要細,包含「膽大心細」的寓意。

當對方給自己斟茶時,要用

兩指輕叩桌面

,表示致謝,但倒無妨。




如要續水,則將茶壺蓋揭至三分之一或一半,靜待服務員加水。如果生意太好,服務員忙得長時間不來,就需要叫「靚女」或「靚仔」示意他們過來加水了。




這些茶俗延續數百年至今,漸漸變成嶺南獨特的風俗。







廣納百味為粵味




廣東茶點4000多種,光是皮就有四大類,二十三種,餡有三大類四十六種。總之就是很多,環球姐可不屑於說她是全國點心之冠云云,沒意思。好吃才是王道,務實的廣東人懶得跟你比數量!




與其一味只盯著數據,說些雲里霧裡的,廣東人更喜歡實在點。北方各地的技藝,西式糕餅的功夫,

廣東人海納百川,異族交融,中西合璧,廣納百味為粵味







四大天王




不到長城非好漢,沒吃過 「四大天王」,環球姐強烈建議你再來一次廣東。







別誤會,不是劉德華、郭富城、張學友、黎明這四位老人家。




水晶蝦餃、叉燒包、廣式燒賣、蛋撻

,號稱粵式點心的

「四大天王」

,因為太經典,是廣東,特別是廣州幾乎所有茶樓都會出品的點心。







皮如白雪,薄似紙的

水晶蝦餃

,形似彎梳,故得別名「彎梳餃。」




在20世紀30年代由廣州市

河南區

伍村五鳳鄉的一間家庭式小茶樓所創。







據說當時的伍村很繁榮,一河兩岸,景色優美,河面上常有魚艇叫賣魚蝦。酒樓老闆為了招攬顧客,採購了每日新鮮從河裡捕撈的鮮蝦,加上豬肉、筍等作餡料,製成蝦餃。




因鮮美異常,遂成為早茶市食客的鐘愛之物,後逐漸傳遍廣州的各大茶樓酒家。







蝦餃皮原本厚不光亮,後來經過點心師傅的不斷改良,將皮的原料

麵粉改成「澄粉」

,才有現在這般晶瑩的效果,成為粵式茶點的「四大天王」之一。








環球姐科普:


如何判別蝦餃好不好?


蝦餃講究三成製作,七成加溫。意思是造型再漂亮,加溫把握不好就GG(搞砸)。


辨別方法:蝦餃端上桌後別急著吃,趁著還熱氣騰騰,用筷子翻看蝦餃底部。如果底部顏色與頂部顏色不一致,說明蝦餃蒸沒蒸透。吃起來,頂部和底部的口感也會有差別,給個差評就對了。









高身雀籠型,大肚子收篤,爆口而僅微微露餡,這就是廣東老牌名點——

叉燒包




還記得被你們吐槽成翔的《舌尖3》嗎?裡面那個做叉燒包的94歲老爺爺就是

粵點泰斗陳勛







做了

80年

點心的他,說起叉燒包,依然眉飛色舞。陳勛強調:叉燒包要

多、有汁,包子皮要有8至10個褶子

,雖有爆口但又不能大到走餡。







作為一個不喜歡油膩的女生,既討厭餡料里肥油橫流,又怕肉太瘦,一口咬下去乾巴巴。




但一個達標的叉燒包,完全不會有以上顧慮。按照陳勛所說:「

燒餡料的瘦肉佔6成,肥肉佔4成

,口感最佳。」







當包子蒸熟後,皮軟餡靚,微微露出的叉燒餡,滲發出陣陣蜜汁香氣,還沒入口環球姐就感覺口水漫延。







掰開胖嘟嘟的包子皮,裡面香濃的醬香開始撲鼻而來,瘦中有肥的叉燒餡,在環球姐面前上演著赤裸裸的「叉燒誘惑」。




一口下去,頓時感覺皮既鬆軟又有嚼勁,配合濃香的叉燒肉和醬汁,相得益彰十分野味!







廣式燒賣

講究一個「鮮」字,精選肉質飽滿細嫩的上等豬腿肉,每口下去都是緊實有彈性的肉,吃起來不油也不幹,很有層次感!







淡黃色的外皮,包裹著

7分瘦3分肥的肉餡

,若再來些清香爽口的香菇粒,必定更鮮、更甜、更滑、更嫩、更多汁,怎能不食指大動。







「蛋撻」

你一定耳熟能詳,

「蛋缽」

你卻一頭霧水。別急,聽環球姐娓娓道來。




尋滋解味,撻

(Tart)

和派

(Pie)

都是西式點心,兩者的區別在於

撻的餡料外露,派則全包







英國人早在中世紀時代就發明出用牛奶、雞蛋和糖做成的點心,後來在20世紀中英文化交流最盛的時代,英國人把這種用果醬、牛奶、蛋漿做成的撻

(Tart)

帶到廣州。







1920年,廣州各大百貨公司為了吸引顧客,每周都會要求公司的廚師設計一款「星期美點」招攬客人,聰明的廣式點心師傅就把

中式燉蛋

西點撻

結合。

蛋缽就此誕生,後逐漸成為廣州茶點的一部分。







後來,由於蛋撻在港式茶餐廳中日漸受到追捧,為了順應潮流吸引顧客,廣式蛋缽才更名為「蛋撻」。




環球姐科普:


傳統的廣式蛋撻的酥皮為拿酥皮。

在製作過程中加入很多黃油(Butter),粉皮不分層。


這種蛋撻,

撻皮香口松化,隔夜不軟。撻心更是平滑如鏡。







在第二屆全國烹飪比賽中,陳勛建議把傳統的叉燒包、蝦餃、干蒸燒賣、蛋撻拿去參賽,終不負眾望,獲封「四大天王」,揚名四海。




飲茶品點嘆世界




廣式點心主要由3大類組成:

嶺南民間小吃、麵食點心、西式糕點




在嶺南地區,人們以大米為主食。這在廣式點心中體現無疑,諸如許多米製品、雜糧製品,這些都來自嶺南的民間小吃。




其中甚者,環球姐

光是讀名字就能想像那裡的人情風貌







看見「西關」二字,必然聯想到

西關小姐、東山少爺







廣州有句話:「有錢住西關,有權住東山。」







西關是商業繁華區,多為出身富商之家的小姐。花飛蝶舞,軟軟的粵語,纖細的身段,受過良好教育,她們是地道的大家閨秀。







可以說

「西關小姐」就是優雅、時尚、才學兼備和大家閨秀的代名詞







東山向來是廣州權勢實力人士的世居地,出入東山多是官家子弟,

這些意氣風發、風流倜儻的青年才俊則被外界稱作「東山少爺」




洪秀全、黃花崗起義、廣州起義、陳鐵軍、十九路軍戰士等

都閃爍著廣州東山少爺、西關小姐的身影和

血性







現在廣州東山一帶的洋樓,是民國初年一些華僑和軍政官僚在廣州市東山新河浦、恤孤院路等地興建的仿西洋別墅。

時間帶走了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唯有這些洋房依舊在風雨中靜穆。




言歸正傳,那麼這西關艇仔粥,難道是……







喂喂,別想歪了。這碗粥里沒有人。




舊時的西關,由於江邊兩岸遍植荔枝樹,有荔枝灣美稱。

「一灣青水綠,兩岸荔枝紅」

便是此寫照。







江上人家撐著艇仔

(粵語指小船)

沿江賣粥,如果岸上或另一船上的客人有需要,粥艇上的主人便把粥品一碗一碗地遞賣出去。




既然是出自船家之手,艇仔粥自然就地取材,魚肉、魷魚等水產信手拈來,此外還有蝦仁、瘦肉、牛肉、油條、油炸花生、蔥花等。




所以也有人稱

西關艇仔粥

荔灣艇仔粥




現在,艇仔粥早已上岸,無論是街邊的食肆還是高檔茶樓,都能吃到鮮甜味美的艇仔粥。







這裡的白雲,不是天上的那朵棉花糖,而是南粵名山之一的

白雲山









古時,住在白雲山下的人,常用山上流下來的水來清洗雞爪。後來發現,用山泉水清洗的雞爪比自來水、井水清洗的更加美味,腌制後也更加爽脆。




因此,人們就將這種做法的雞爪命名為

「白雲鳳爪」







至今仍有不少老廣,提著水桶不辭勞苦上山打水,果真是「大自然的搬運工」。







拉腸

又叫腸粉、拉粉,是廣東地區一款十分常見的街坊小吃。起源廣州,出現於清末。




現在你可以看到的腸粉分為

布拉腸粉

抽屜式腸粉




布拉腸是用米粉、澄面、玉米粉和生粉混成粉漿置於白棉布上蒸成,以品嘗餡料為主。




抽屜式腸粉是用純米漿置於蒸屜中蒸成,主要品嘗腸粉的粉質和醬汁調料。














「半塘」

是對古時廣州城以西的郊外一帶的舊稱。很久以前,由於這片區域地勢低平,多半為池塘、窪地,故被人們稱作「半塘」。







半塘出產的馬蹄

(荸薺bí qi)

特別甘美。當地人選用優質的馬蹄粉蒸製成

馬蹄糕

,糕體金黃透明,咬一口彈牙爽口,帶有馬蹄的清香。




特別是在喝上一兩口茶之後,品嘗一兩件馬蹄糕,別有一番清新滋味。







糯米雞

起源於廣州夜市。




最初的糯米雞可沒有荷葉,而是用瓷碗裝著生糯米、醬腌雞肉、香菇,隔水蒸熟而成。




但這不方便肩挑售賣,於是後來才漸漸改成用干荷葉包裹成方塊狀。隨著不斷改良升級,餡料變得豐富起來,增加了叉燒、臘腸、蝦米、鹹蛋黃。







漸漸地,荷香糯米雞從廣州傳到了香港一帶,粉絲又翻了幾倍。




除了嶺南小吃,

麵食點心

也不容小覷。




《廣東新語》中記載:「廣人以面性熱,不以為飯」。意思是:那時的人們很注重溫熱寒涼,並不以性熱的面作為主食。




清代以後,隨著廣州對外貿易地位的突出,來自北方的商旅不斷增加,適合北方人飲食的麵食逐漸出現,後經過多年融合改良,最終演變成具有嶺南風味的茶點。




這裡,環球姐特別推薦

雲吞

鮮蝦雲吞面




雲吞源於北方的「餛飩」

。傳入廣東時,因粵語中「餛飩」與「雲吞」的發音相近,再加上它的外表似縐紗,頗像一團雲,取其

「一口一顆」

之意,於是將「餛飩」改稱為「雲吞」。







現在,很多國家都把餛飩叫作「雲吞」,英文「wonton」便是源自廣東話。




而老廣的雲吞面更是大有來頭。







在廣州,舊時雲吞面分

"大蓉"、"中蓉"和"細蓉"三種

,分別代表不同的分量,"大蓉"的分量是最多的,

有 2 兩面和 8 顆雲吞,是"細蓉"的兩倍




一碗上乘的雲吞面,有「三講」:




一講面,必須是彈牙爽口的

竹升面




二講雲吞,用

三七開肥瘦

的豬肉和鮮蝦球制餡,成品要有「剝剝脆」

(粵語音譯,很脆口的意思)

的口感;




三講湯,要用

大地魚和豬骨熬成的濃湯




傳統竹升面用純麵粉、鴨蛋做成,重點來了,

不添加一滴水








麵糰搓好後,做面師傅騎在粗大的竹竿上,均勻地碾壓麵糰。反覆碾壓一兩個小時,再將薄薄的麵皮揉拉成銀絲般幼細的麵條。




只有這樣,麵條才能柔韌有彈性,可口爽滑,有著濃郁的蛋香味。




至於

西式糕點的傳入

,得感謝廣東的地理位置,

地處沿海毗鄰港澳

,創造了

中西交流的便利條件

,無數糕點師的交流與碰撞,才讓西點成為了粵式點心的一部分。




粵點泰斗陳勛坦言,80年點心之路,心得十二字:




洋為中用


古為今用


南北並舉


















粵菜


清淡鮮美















之前環球姐看到網上有文章反駁廣東菜不一定清淡。




是的,若按照現在的行省劃分,粵北等地的菜品確實不滿足清淡鮮美的特點。但環球姐本篇說的廣東菜,是指廣府菜。




以廣州為核心的廣府菜 

「清淡鮮美」

是粵菜之靈魂所在

。廣州菜集合了南海、順德、東莞、順德、中山等地風味,吸收京、杭、蘇、揚等外省菜優點,借鑒西方菜之所長,自成一家。







廣府菜

沒有刺激味蕾的重油重辣,卻能在清鮮中透出五滋六味




重視原味,不時不食




一物有一物之味,不可混而同之。




這句話說的是重視食物的原味,直白點,就是

本來的味道




粵菜在烹調過程中,大多只會用到姜、蔥、糖、鹽、生抽、米酒、澱粉和油。在廣東人看來,香料是用來掩蓋食材不新鮮的味道。所以吃廣東菜有一個法則:香料的用法與用量和食物的新鮮程度成反比。




而不時不食,則是

強調時令的概念

。環球姐列舉一些俗話,讓你感受一下:




吃魚以「秋鯉、冬鱸」為佳。







吃蝦有「清明蝦」,正所謂三月黃魚四月蝦,五月三黎燜苦瓜。







吃蛇講究「秋風起吃三蛇肥」。







吃蔬菜則「北風起,菜心甜」、「筍分四時」。







什麼季節,吃什麼,廣東人都是一套一套的。







環球姐就納悶了,那吃福建人的季節是……




粵式烹技




粵菜的烹飪方法有20多種,在此不能一一贅述,環球姐從中挑選了8種,讓大家感受感受。







煮(zhǔ)

,是將處理好的食材放入足量湯水,用不同的加熱時間進行加熱,待食材成熟時,即可出鍋的技法。




廣東素有

「無雞不成宴」

一說,這隻「雞」便是白切雞。清代大美食家袁枚寫道「雞功最臣,諸菜賴之,故令羽族之首……」懶得翻譯,就是很牛!







得此美贊的白切雞就是煮出來的。




煮雞時水要一次性放足,以沒過整隻雞為準。過程講究

三浸一泡一涼

,即水開後關火,掂雞頭將雞身浸燙幾秒後提起,如此三次為「三浸」;隨即把雞放熱水中泡20-30分鐘,取出控水後馬上入冰水冷卻,是為「一泡一涼」。







這樣一來,雞肉表皮緊緻彈牙,美味無比,

再配上薑蓉油碟

,堪稱完美。這道菜大宴小席皆宜,深受廣東人民喜愛。




環球姐科普:


雞一般選

清遠雞、文昌雞、三黃雞。以雛母為佳,皮薄骨細、肉質鮮嫩。







啫(zhě)

,這一技法頗具廣東特色,

將火候發揮到極致

,追求食物的新鮮生嫩。







猛火急攻,力求縮短烹飪時間

,利用沙煲的傳熱性,把煲里的食材焗熱,中途不加湯汁,完全靠食材本身所揮發的蒸汽來焗熟材料。







當然,在有追求的菜館,廚師還會煞費苦心地控制火力與計算「抄起」沙煲的時間,當沙煲離開爐灶奔赴餐桌的路上,烹飪仍在進行,只有當揭開鍋蓋的那一刻,菜品才算完成,正式登場。







如果你來到廣東,沒有此待遇,環球姐只能建議:

可憐的吃貨啊,再換一家餐廳試試吧,人與美食終究要講緣分。







焗(jú)

,指利用蒸汽使密閉容器中的食物變熟的方法。實操起來,方法豐富多樣,比如鹽焗、鍋上焗、烤爐焗、鼎上焗等。








焗制的菜肴

原汁原味濃香、厚味濃香

,頗具粵味。如上湯焗龍蝦、鹽焗基圍蝦等。







扣(kòu)

。與扣字相關,莫過於家喻戶曉的

扣肉

,以香芋扣肉為例。







把已調味的五花肉和芋頭整齊排放入扣碗之中,然後進鍋隔水蒸,熱力的作用讓食材彼此滲透,完成味與形的合體。




蒸熟出鍋,把香芋扣肉覆扣入碟中,再潑上勾芡或其他調料,大功告成。







灼(zhuó)

常言道:「死豬不怕開水燙」,這隻死豬大概在經歷「灼」。用煮滾的水或湯,將生的食材燙熟,稱為「灼」。







灼分兩類,一是

「原質」

灼法,就是什麼都加,直接把食材燙熟,這樣才能符合老廣的要求——味鮮,如白灼蝦。








另一種是

「變質」

灼法,燙之前要對食材加料加工,使其變爽,鵝腸、豬腰常用此法。







焯(chāo)

與灼類似,把生的食材投入滾沸的湯水中,將食物迅速加熱至剛熟,製成的一道熱菜,上碟後配以調好的蘸料食用。








如果要出考題,環球姐一定將「灼」、「焯」這兩個技法放在一起。




焯這一烹技將廣東菜的 

「清、鮮、爽、嫩、滑」

體現得淋漓盡致。







煲(bāo)

,多用瓦煲,因其有透氣性好、吸附性強、傳熱均勻、散熱緩慢等特點,利於水分與食材的相互滲透。







由此可見,煲法主要用於湯品烹制,最忌大沸大滾,害怕湯汁混濁,一般用文火慢熬,待食材煮爛後再加調味品。







煀(qū)

是「熏」的意思,將食物直接放入鑊

(鍋)

中或瓦罉

(煲)

中,加入大量姜蔥等香料料頭,蓋上蓋,以慢火燒至香味散出,食材成熟。







來到廣東

順德

的朋友,可以嘗嘗此類煀制菜式,像

「煀活河鯉」「瓦罐煀水魚」









粵人尚「吃道」:地上走的,除了四隻腳的桌凳,凡有腳的,皆為席上佳肴;天上飛的,除了飛機,凡有翅膀的,都是盤中美餐。




於是人人都拿廣東人口不擇食作梗,呵呵,環球姐也是如此。




但無情也好吃人也罷,玩笑過後環球姐開始欣賞了起來。




可愛的廣東人,愛吃

不只為了填飽肚子

,更是

一種享受

,這是一種

活在當下

的生活態度。
















老火湯


好喝不過一碗媽子靚湯

















百食湯為先




廣東人愛喝湯

,而且最好喝的湯往往不是出自酒樓大廚,而是媽媽的那碗老火靚湯。在好友告別時,老廣們有時會來一句

「得閑來我屋企飲碗媽子靚湯」

。由此可見這碗湯的分量。








「四時皆是夏,一雨便成秋」

。由於嶺南氣候潮濕炎熱,常喝湯水不僅能補充水分,且能清熱去火。




嶺南的食療文化以特有的老火湯聞名。顧名思義,這湯要熬製得久一些。所以主要食材要用質地粗老,耐得住寂寞和長時間加溫的葷料。通常是切大塊,整件放入,燉的溫度一般在90-95℃,時間2-4個小時不等。

近年來,由於科學的普及,老火湯的熬制時間已漸漸縮短至2小時以內。







「寧可食物肉,不可啖無湯」,這是老廣的飲食習慣,進餐時,先湯後飯。酒樓用餐,服務員通常詢問:「要不要來一煲今日靚湯?」




從高檔菜館到街邊快餐,「明火例湯」、「招牌靚湯」、「老火湯」等字樣隨處可見。







在城區的大型菜市場里,相熟的街坊若碰見,依然會問上一句:「今日煲咩靚湯啊?」。這種煙火氣息,要走進市井才能看見,環球姐建議,

若有機會要去廣東的菜市場逛逛,別有一番風味




環球姐科普:


專家建議肉類湯煲1個小時左右,最長不超過2個小時;以魚類為食材的湯,時間控制在1小時之內。每周喝湯不應超過3次,注意合理搭配,多吃蔬果。




順時進補,因人而異




春溫、夏熱、秋涼、冬寒。




廣東人依照四季的變化,把湯水分為

「驅寒除濕」、「消暑退熱」、「滋潤腸燥」、「補益強身」

四種功能。




如春雨綿綿的季節,要來一碗赤小豆雞湯。







炎炎夏日,要煲西洋參冬瓜老鴨湯。







秋天乾燥,煲一鍋霸王花菜乾豬肺湯。







寒冬時節,則要喝一口暖暖的桂圓花生排骨湯。







環球姐科普:


「三高」人群,尤其是腎病的人群,都不宜經常喝湯。高尿酸血症或痛風人群要少喝嘌呤含量高的老火湯,特別是用海鮮、肉類、蘑菇、動物內臟等食材煲的老火湯。


肥胖人群要少喝脂肪含量高的老火湯,宜喝清淡的蔬菜滾湯。


高血壓人群要少喝濃味的湯,喝湯要盡量清淡,控制鹽的攝入,每天少於6克。 


小孩要注意少喝用補益類藥材(人蔘、鹿茸等)或性腺(鞭類、雪蛤)等含激素的食材煲的老火湯。







湯,是最有家庭感的暖胃美食,它不僅包含了生活態度,

更傳遞了濃濃親情




廣東人煲湯更像

精心布局一齣戲

,從天氣變化到調料加減,都要一一琢磨,細細思考。




吃瓜群眾冷嘲熱諷,煲湯不就是將食材扔進水裡煮嘛。很多研究也指出:任何形式對食物的加工都會讓其營養流失。但這絲毫沒動搖老廣的信念。




廣東人依然堅持煲湯,

視時節而變,視體質而調,視癥狀而改




環球姐覺得,這煲湯,已不僅是一種信仰,更是與愛人、親人交流的橋樑。










吃過廣東的早茶,讓人有了期待,等待明天,期盼早晨,原來早餐真的是一天中最初的期待。




嘗過粵菜,才懂得:能吃辣固然厲害,但能靜下心來直面味道本原,也不是易事,甚至勇氣可嘉!好比現在還有多少姐妹敢素顏發照到票圈?




喝過老火湯,最讓人感動。滋補藥膳,四時養生,八個字創造了無數煲湯由頭,暖胃的湯水延綿不斷,裡面濃縮的是愛。




世間唯一不變的恰是變。




那些你鍾愛的菜品,味道是否還與當年一樣,那個陪你吃飯的人今安在?




有老廣說,現在的茶樓變了,味道大不如前。




也有人堅持不變,粵點泰斗陳勛說,他做的叉燒包配方堅持如一,80年前是怎樣,現在依舊。




環球姐覺得,

美食背後永遠站著人

,若額頭終將刻上皺紋,你只能做到不讓皺紋刻在你的心上。若不能改變世界,至少嘗試一下

不被這個世界改變




願廣東人永遠好吃下去









本文轉載自公號「環球美食地理」,由最愛君團隊新成員環球姐主理。如果喜歡,歡迎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最愛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中國不是百年前的中國,莫言還是那個莫言
為什麼說,現在的東北是「殘東北」?

TAG:最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