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太極拳對改善人體素質的作用

太極拳對改善人體素質的作用

摘自《輕敲太極門-太極拳理法與勢法》

編輯|禪音

清溪潺流

 天禪3

巫娜 

00:00/05:38

人的基本運動素質包括:力量、耐力、速度、靈敏度、柔韌性等。其中力量大致分上肢力量、下肢力量和核心力量,速度又分反應速度、動作速度和位移速度。

太極拳作為一種運動方式,一般的認知是可以改善人的柔韌性和靈敏度,大部分人都不認為太極拳可以增強力量、耐力和速度。特別是力量,因為各種原因被有意無意地弱化了。其實所謂太極拳的「四兩撥千斤」,並不是要求太極拳練習者只能有四兩力。一個人的力量是和肌肉的數量和質量相關的,而保持一定量的肌肉是我們的免疫系統能有效運行的保障,因此,練太極拳的目的絕不是弱不禁風。那麼,為什麼太極拳特彆強調「放鬆」和「不用力」呢?我們知道,所有的身體運動都需要骨骼肌的收縮來產生動力,在沒有練習太極拳之前,每個人都有自己習慣的用力方式,這就意味著在做一個動作時,我們有自己習慣的調用肌肉的方式。有習慣,就意味著不均衡,做到同樣的動作,可能會有不同的肌肉協同方式都可以達到同樣的目的,練太極拳的時候,讓你放鬆,首先就是讓最習慣受力的肌肉鬆下來,但是這些肌肉放鬆的同時還要保證動作的順利完成,這就有了讓人調用自己不習慣調用的那部分肌肉或者使用不同的肌肉協調方式的可能。

因此,所謂的放鬆和不用力,裡面包含著兩層含義。

首先,是將自己原本習慣的最容易調用的肌肉力量減小,用平時不習慣的或者無意識調用的肌肉力量去替代,這樣就鍛煉了日常很少使用的那部分肌肉,讓全身的肌肉結構趨於均衡和協調。

其次,放鬆的目標是不用多餘的力,用最小的力量達到動作的目標,這就意味著肌肉之間沒有多餘的損耗和對抗,這也是增強人的速度、耐力和靈敏度的必要前提。

太極拳練習時,動作和呼吸是以特有的節奏配合在一起的,全身肌肉協同,沒有局部的僵力,保證了循環系統能順暢地將氧輸送到全身各處,身體各部分的有氧功能啟動和運行也相對會比較順暢,因此,太極拳運動時,相對同等強度的其他體育項目,在運動過程中有氧供能的比重應該會相對更高一些。跟前文食物營養的認知相同,在運動中,傳統太極拳並不以單獨使一種或幾種身體素質提高為目標,太極拳對運動模式的組合和配比,是要同時調整全身所有的身體素質和臟腑功能的,這就是所謂的「損有餘而補不足」。

讓身體糾正偏差,回到中正安舒的狀態上去。讓身體各部分的功能以最有效的方式運行,讓身體各種素質都達到與當前臟腑功能理想匹配的程度。量力而行、無過不及、不丟不頂,是太極拳練習的原則、養生的保證,也是太極拳對敵技擊的特點。太極拳非視覺,不表演,其意也源於此。表演意味著要用自身的某種極致狀態去取悅觀眾,而追求這種極致大多是需要「損不足而益有餘」,透支自身相對較弱的功能去修飾本已是最強的那部分能力,這是與太極拳的基本原則相悖的。

因此,太極拳練習過程中時刻不能丟掉平衡和對稱,平衡和對稱,也是太極十三勢中的「中定」和「掤」勁的現代表達方式。

太極拳是一種全面改善身體素質的運動方式,這種改善,以前可以用技擊實戰的能力來衡量,在各種環境條件下,在生命安全受到威脅時,能用最有效合理的方式去應對,以提高自己的生存概率,比如在戰場上,存活率高的技術就是合理的,這種合理性不是人為判定的,而是用殘酷的生存競爭選擇出來的。而在現代,用現代醫學檢測來定量測試代表身體素質的參數,可以用作太極拳練習效果的檢驗和參照。

我們在學習傳統文化,學習太極拳的過程中,無論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所有最優秀的人類智慧結晶都應該為我們所用。身體力行地在實踐過程中滲透融合,為我們的身心健康找到平衡的保障。太極拳從根本而言,並不僅限於一種運動方法,而應是對我們的生活習慣的全面調整和改變,我們當糾正偏差,從太極拳運動時對身體的要求,推而廣之,讓我們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都做到中正平和。

(廣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taichi 的精彩文章:

逢轉必沉是氣沉丹田的秘訣,可惜99%的人沒練對!
談太極拳之練習,楊澄甫口述/張鴻逵筆錄

TAG:太極taic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