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戰時,德國實力極強,卻為何最終戰敗了?因為它有一個短板

一戰時,德國實力極強,卻為何最終戰敗了?因為它有一個短板

發生於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在世界歷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在這次戰爭之中,德意志帝國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國家。同英、法、俄等老牌列強相比,德國屬於後起之秀。它在1871年才完成統一,繼而走上殖民擴張的道路。不過,德國雖崛起的時間相對較晚,但發展的速度卻相當迅猛,同時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表現突出,很快超越了法國比利時、西班牙等老牌殖民帝國。

至一戰前夕,德國已經成為全球名列前茅的新興強國。1913年,德國本土面積54萬平方公里,殖民地面積259萬平方公里,僅次於英、俄、法。德國工業水平先進,工業產值約佔世界的15.7%,經濟總量居於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與此同時,德國建立了高度發達的軍事體系,擁有歐洲最為強大的軍隊。那麼,德國具備如此強大的戰爭能力,卻為何最終輸掉了一戰呢?這其中有一點很關鍵:德國有一個明顯的短板。

這個短板就是地緣環境不佳。我們翻開一戰時期的地圖就會發現,德國地處歐洲大陸中央,其西部是老牌列強法國,其東部則是面積遼闊的沙皇俄國,其西北又與「日不落帝國」隔海相望,總體處於四面受敵的境地。與此同時,德國大部分國土都是平原和丘陵,其東西兩方的邊境基本無險可守,極易遭受法、比、俄等協約國軍隊的入侵。地緣上的劣勢,導致德國容易陷入「兩線作戰」的困境中。

其實,歷史上的德意志地區,就是一個四戰之地,經常淪為各方交鋒的戰場。例如,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戰爭,其戰場基本都在德意志地區內,導致德意志各國損失了1/3的人口。1756~1763年的七年戰爭,又令德意志地區飽受摧殘,而且作為德意志強國的普魯士,也在這場戰爭中嘗過了腹背受敵的苦果。正因為地緣環境不佳,所以普魯士為代表的德國人,才逐步養成了強悍尚武、注重軍事的傳統。

一戰爆發前,德軍參謀部知道德國容易腹背受敵,並且還提出了相應的對策。這個對策就是著名的「施里芬計劃」,該計劃認為:德國應該優先集中兵力,以閃電般的速度攻克巴黎,令法國退出戰爭;然而再騰兵力,以對付動員速度較慢的俄國。然而,施里芬計劃設想的過於完美,忽視了實際執行過程中的諸多變數。馬恩河戰役後,德軍進攻法國的勢頭遭受遏制,同時俄國參戰速度也比預想中的要快。戰爭陷入僵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英舞蹈 的精彩文章:

中國有個姓氏,非常奇特,百家姓里沒有,耳朵也和我們不太一樣

TAG:小英舞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