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生存與生活|美學體驗之於人生

生存與生活|美學體驗之於人生

生活美學是現代人所熱捧一種生活方式,它的定義是什麼?我認為是現代人在生活物質基本滿足下,所產生的一種精神需要。國人對心理這一塊的認知並不充分,並不重視。所以當經濟提升、物質充裕之後,人們剛剛開始關注內在的精神需求。


釋放壓力、陶冶情操、掌握技能等等,這都是對精神需求的一種渴望和表達。生活美學之所以被追捧,正是它迎合了這類的精神需求。因為生活美學的體驗,是能夠讓人在行為可及的選擇中,恢復並保持某種精神需要。這樣的精神需要能讓人從焦慮、抑鬱等等負面情緒中脫離開來,獲得力量。

生存與生活|美學體驗之於人生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每一個人都會面對負面情緒,每一個人都需要排解、舒緩和轉化所承受的壓力。普遍認為女性更容易認同生活美學帶來的體驗感,可能是因為她們有更多的時間來內化負面情緒,從而尋求精神寄託。並且因為她們具有更多的同理心,從而更樂於去改變和完善自己的處境。

生存與生活|美學體驗之於人生

事實上每個人都需要平衡自己的狀態。不論是需要自我專註的事情或者是感官上美好的體驗,都是平衡狀態的良方。從忙碌的生活狀態中脫離出來,提倡「慢」的生活。或者從空虛無聊之中,投入到某項事物中,獲得成就感,歸屬感,價值感(快的生活),都是對「生活美學」的理解。所以生活美學是面向大眾的,但是大眾理解的生活美學並不充分和完全。


生活美學是精神需要,文化則是填補精神需要的必需品。某個物體具有某種文化屬性之後,能夠給人帶來寄託和心理安慰。生活美學的魅力之處,就是其能夠改變人的精神狀態和體驗。比如飲茶和茶具的選擇,茶具其本身不具備文化屬性,它是一個實用性的物品。但是當它被賦予了文化價值,人文內涵之後。人們觀賞它的過程、使用它的過程,甚至喝茶這個行為的本身,就帶給了人足夠的愉悅體驗。

生存與生活|美學體驗之於人生

文化來自生活,文化又高於生活。所以人處於生活的壓力和變化下,需要文化來反哺自己的精神需求。生活美學能做到的,無非是改變環境(很少)或者改變心境,從而讓人回歸到愉悅感中。

生存與生活|美學體驗之於人生

物質世界決定生存的位置,精神世界界定生活的品質。生活本來就是美的,就如同生命本來可貴一樣。陽光樹蔭、朝霞晚風、天上飛過的雲團、風中凌亂的草木,平凡又美妙,就像「白日夢想家」中攝影家說的那樣:「有時候並不想把它拍下來,只想靜靜的享受這美妙的時刻……」


文中作品及圖片,均為倦勤軒原創禪雕作品&拍攝供圖。

文字部分來源於網路,如有權益影響,請及時告知酌改,感謝!


堅持品質 價值收藏

信仰手工 倦勤禪雕

+

什麼樣的作品能取悅你

你就是什麼樣的人

用你的品味

定義你自己

+

匠人精神 手工原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倦勤軒禪意雕刻 的精彩文章:

倦勤禪雕達摩造像賞析(三)
雕刻藝術品收藏與投資持久之道——長期價值判斷與撿漏

TAG:倦勤軒禪意雕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