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熊劍平:東廠是如何走到明朝政治舞台中央的?

熊劍平:東廠是如何走到明朝政治舞台中央的?

原標題:熊劍平:東廠是如何走到明朝政治舞台中央的?


1


從卑微到顯達


中國人似乎向來對宦官沒有太多好感,更多的往往是憎惡和鄙視。司馬遷曾說:「行莫醜於辱先,詬莫大於宮刑。」作為曾經遭受腐刑之人,發出這樣的感慨應該是發自錐心之痛,也多少代表了中國人一種根深蒂固的觀念。


宦官被世人輕視,有著多種原因。其一是身體特徵,由於受過閹割,宦官的面相和嗓音等,都發生變異,出現變態,比如唇下不長鬍須、嗓音不男不女等,許多體征都與正常男人存在很大差別;其二是出身卑微,宦官中有不少都是罪犯或俘虜出身,因為受到懲罰而被閹割。此外也有一些出身貧寒,他們生活貧困,又不願意通過勞動改變命運,只想以自宮的方式來到皇宮乞食,因此而被人們看不起;其三,可能是更為重要的原因,宦官因為靠近皇權,所以總有少數作威作福的宦官,而這些往往更容易被人們所牢記,由此而導致人們對宦官的群體印象欠佳。

當然,宦官自己並不會這麼認為。因為他們都是皇宮中人,所以自我感覺超好,自視非常之高。這也可以理解。相對於普通百姓和朝廷大員,他們畢竟更加靠近皇權,所謂靠山吃山,可以恃寵而驕。


事實也是如此,在皇宮內部,總有一些太監仗勢為禍,甚至插手朝政,並且攪得風生水起,惹得朝臣側目。至於在皇宮之外,太監們外出辦事,則往往打著皇權這一旗號,威福凌人,盤剝百姓,所以更加招人嫉恨。


有皇權就有宦官,明朝也不能例外。與歷史上宦官為禍甚烈的時代,比如漢代末期、唐代末期相比,明代的宦官也以勢盛而著稱。特別是在明代中後期,宦官機構之大、權力之隆、地位之顯,均有趕超歷朝之勢。


在明朝建立之初,太監的數量已經開始急速上漲。只是這時的朱元璋剛剛坐上皇位,對誰都充滿了高度警惕,對於數量上升過快的太監自然也會有一絲忌憚。當然,相比那些孔武有力的男人,這些形體不全之人畢竟還是相對安全,而且深宮後院也確實離不開太監們的打理,那便只能在默認其發展的同時,一邊嚴加管制,層層設防。



明太祖朱元璋


即便是朱元璋嚴格控制,但仍然阻止不了太監規模的一再擴大。朱元璋只得制定一些硬性規定:比如宦官的官階最高不得超過四品,內臣不得與外官有移文往來,內臣不得兼有外臣之文武官銜等等。其中有兩條規定顯得尤其嚴厲:其一是「內臣不得識字」,剝奪了宦官的受教育權;其二是「內臣不得干預政事(一說外事)」。而且,為了保證第二條規定的落實,他命人在宮門立了一塊鐵牌,上面書有「內臣不得干預政事,犯者斬」。


太祖皇帝所立的這一規矩,建文帝一直嚴格遵守。朱允炆即位後,繼續使用祖父的一套辦法駕馭宦官,對其實施嚴格管理,有時甚至比洪武朝更加嚴格,稍有違法之舉,就會受到嚴懲。這在有效防止太監干政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少負面效應。比如在靖難之役中,朱允炆所得罪的這些大小宦官,或被朱棣悄悄收買,或主動與朱棣主動聯繫,一直偷偷地替朱棣搜集情報,傳遞情報,對戰爭進程產生了重要影響。


既然曾受惠於太監,那麼朱棣對太監的態度自然也會發生相應的改變。明代宦官地位的根本改善,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崛起,正在永樂朝實現。是朱棣投桃報李,給了他們機會。


有句名言說,播下的是龍種,收穫的卻是跳蚤。這句話正好可以形容朱元璋為限制太監所作的種種努力。在經過很長一段時間孵化之後,這個邪惡的跳蚤終於在永樂朝破殼而出。

有學者認為,明朝「二十四衙門」的建制,其實是在永樂朝才得到徹底完成。而且朱棣在遷都之後,在北京和南京各保留一套宦官機構。這種南北兩京的建制,終明一朝始終得以保留,也和朱棣有著直接關係。



明成祖朱棣


所謂「二十四衙門」,包括十二監、四司、八局。其中,十二監分別是:司禮監、內官監、御用監、司設監、御馬監、神宮監、尚膳監、尚寶監、印綬監、直殿監、尚衣監和都知監等。四司分別是:惜薪司、鐘鼓司、寶鈔司和混堂司;八局則分別是:兵仗局、銀作局、浣衣局、巾帽局、針工局、內織染局、酒醋面局、司苑局。


二十四衙門中,以十二監的地位更加重要,執事太監品秩更高。而十二監中,又以司禮監權力最大。當然,在明朝初期,司禮監因為朱元璋和朱允炆都有意的壓制,所以尚顯平庸,大小太監仍然只能卑微地乞食皇宮。這種局面,也是到了永樂朝才有所改變。


除了給太監定崗定編,給予其相應的身份地位之外,太監的權力得到大幅提高,可以染指政治、軍事、經濟、外交等各個領域,並發揮了突出作用。由於朱棣的有意安排,太監不僅有機會接觸宮中要務,也會奉命出使;不僅擔負監軍的職責,還能領兵作戰;不僅搜集情報,監控臣民,還能參與抓捕和審判,並在相當程度上影響審判結果......


太監地位日隆、威勢凌人的另外一個重要標誌,是他們通過司禮監掌控了東廠,又藉助於東廠對錦衣衛加以監視和控制,攫取包括司法權在內的更多政治權力。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局面,多半也是因為朱棣。他在有意無意之中,忽視了父親處心積慮所設置的種種規定,從而給了宦官步步為營、攫取權力的機會。


2


廠衛並立


東廠的成立時間,史學界尚有不少爭論。下面進行一番簡單梳理,介紹幾種代表性觀點。

有學者認為,在洪武朝就已經有類似東廠這種機構出現——比如「繩頑司」這樣的宦官機構,擔負著搜集情報的職能。


從現有史料也能看到,朱元璋很早就使用太監搜集情報,監控官員。比如早在洪武元年(1368)就曾使用太監悄悄偵察浙江省參政郭景祥。在剷除胡惟庸的過程中,丞相謀反的情報,也是首先由宦官獲得。想必在朱元璋的安排之下,太監早早地盯上胡惟庸,實施了最為嚴密的監控,所以才能奪得告發丞相的首功。朱元璋一貫重視情報,也曾利用各種手段搜集情報,使用太監從事情報工作也屬情理之中的事情。


雖說洪武朝存在著與東廠職能相似的宦官機構,但它最多只能說是東廠的前身,並不代表東廠就是朱元璋所創設。


商傳先生研究認為,東廠的初設時間固然是在永樂朝,但不應晚於永樂七年(1409)。也就是說,在永樂初年,朱棣就已經創設了東廠。


更多的學者則認為,東廠是在紀綱被殺之後,系朱棣為限制錦衣衛權力而設,其初設立時間為永樂十八年(1420)。這也是《明史·成祖本紀》和《明通鑒》等史書中的說法,所以影響最大。


明史(二十四史繁體豎排·全28冊),中華書局出版


在《明史》中,除《成祖本紀》之外,《刑法志》也記載了東廠成立之事,卻沒有確定初設時間,而且措辭相當模糊:「故即位後專倚宦官,立東廠於東安門北,令嬖暱者提督之,緝訪謀逆妖言大奸惡等,與錦衣衛均權勢,蓋遷都後事也。然衛指揮紀綱、門達等大幸,更迭用事,廠權不能如。」


「即位後」這三個字,只是給出了一個非常模糊的時間。一個「蓋」字,更是說明了作者的為難之情,也即對初設時間的難以把握。另外,「東安門北」的選址,可說明東廠初設該是在遷都之後,但是作者給出了因紀綱強勢而導致東廠權勢無法與錦衣衛相提並論的信息,從中可以看出,東廠在紀綱的時代就已經存在,並不是在遷都之後才開始設立。


從《明史·刑法志》的這一段記載中,我們很難找到確定的創設時間,《明史·成祖本紀》在表述上雖然持有非常肯定的語氣,卻很難讓人完全信服。上述史料的錯亂無序,足令人瞠目。東廠初設時間之所以無法確定,也可以從中找到部分原因。


我們懷疑,東廠的設立在當時就是一件秘密事件,其運行也始終處於非常保密狀態,朱棣存心不讓別人知道,史官也便無從查證。

在以上三種主要觀點中,我們更傾向於認同商傳先生的研究結論:東廠的初設時間是在永樂朝初期,而且不晚於永樂七年(1409)。也就是說,在永樂初期,廠、衛便已經開始並立。只是這個時期,太監地位雖有很大提高,但東廠地位尚且式微,所以人們只知有衛,而不知有廠。


不管東廠成立於何時,其獲得重用應該是在紀綱案發之後。太監的地位變得越發隆起,也與紀綱一案直接相關。如前所述,紀綱竟然利用錦衣衛擴展權力,並圖謀不軌,迫切需要對其進行限制和監控。從宦官告發紀綱圖謀不軌的這一細節出發,我們有足夠的理由懷疑,在朱棣的授權之下,東廠很可能早已開始了對紀綱的偵察行動。


在永樂朝,東廠也可能早早就擔負起搜集情報的職能。朱棣相信太監,也將監軍的任務交給太監,派出鄭和遠下西洋,據說就是為了尋找建文帝。包括尋找建文帝下落之事,朱棣也可能交給東廠。因為有學者研究指出,「設立東廠,也含有偵察建文帝下落的用意。」


如前所述,東廠的職能為「緝訪謀逆妖言大奸惡等」,這與錦衣衛大致相當。既然工作性質接近,同樣富有偵察情報工作經驗,當紀綱坐實謀反之罪,錦衣衛變得不可信時,朱棣自然會改而重用東廠。


在紀綱被殺之後,他手下的一些重要黨羽,如莊敬、袁江、王謙、李春等人,並沒有隨之而全部受到株連。朱棣對他們的懲處明顯地有所保留,而且錦衣衛中的不少力量都被充實到東廠。尤其是其中的骨幹分子,很快就找到了再就業的機會,只是單位變了,上班地點變了。


據《明史》,在紀綱被殺前後,東廠的權力範圍尚且「與錦衣衛均權勢」。但在不久之後,東廠的實際權勢就明顯地超越錦衣衛,不僅分掉錦衣衛的威權和職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對其實施監控。


總之,東廠和錦衣衛,這二者相輔相成,人們習慣並稱為「廠衛」。明代的情報職能由此開始變得更加發達,朱棣希望通過這種設置,既能取得某種疊加效應,同時也可以互相牽制,防止某一家機構獨大。此外,也可由此實現多途搜集情報,可以將各方所得情報互相印證,避免被假情報所誤。這正是孫子「五間俱起」所要達到的效果。


胡濙當初被朱棣派出去尋找建文帝,在他身後,始終另外有人悄悄地跟蹤和監視。胡濙的一舉一動,朱棣便可以全程掌握。一次,有一個少數民族的酋長希望用他的櫻桃和胡濙換書。胡濙爽快地將書送給酋長,卻沒有接受酋長的櫻桃。等胡濙回京彙報工作時,朱棣突然問道:「櫻桃是小東西,路上也可以解渴,你為什麼不接受呢?」胡濙立即明白,自己原來一直是被全程監控,不由得暗暗吃驚。


不僅是胡濙,朝廷中的大小官員也都會受到嚴密監控。即便是出門搜集情報的錦衣衛,也會受到多方「關照」。「關照」他們的人,則是宦官。這就是朱棣的巧妙設計。在這種統治模式之下,每個人都是戰戰兢兢,毫無自由可言。


在永樂朝,情報機構的基本局面是廠衛並立。但在紀綱死後,東廠實力更加雄厚,宦官完全把持著大局,錦衣衛所搜集的情報往往需要經過東廠才能報給皇帝,所以錦衣衛地位淪落,遠不如東廠強勢。

這種廠衛並立的精巧設計,尤其可以看出朱棣的匠心獨運。東廠的強勢,似乎不能用「後來者居上」簡單概況。毫無疑問,東廠和錦衣衛都是強權部門,但這兩個部門由誰來主導也很有講究。朱棣的設計思路是,通過沒有軍權的東廠來監控擁有一定軍權的錦衣衛,而不是相反。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紀綱這樣的威權人物重新出現。另外,雖然是由東廠主導,但是東廠的隊伍中充斥著大量的錦衣衛,這也可以起到互相監督的作用。


所以,這已經是東廠獨大的局面,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並立」。成功控制錦衣衛之後的東廠,也很自然地成為新的威權部門,明朝的歷史也會由此而打上濃厚的宦官印記。


3


大權在握的廠公


在司禮監的內部,掌管司禮監印信的宦官被僚屬稱之為宗主,總領東廠的則稱廠公或督主。


東廠的屬官沒有專職人員,其中有不少都是從錦衣衛招來。比如掌刑一般由由一個錦衣衛千戶擔任,理刑則由一個百戶擔任。除了部分官員之外,還有大量差役都是來自錦衣衛。東廠和錦衣衛的關係,由此可見一斑。


當然,並非所有的錦衣衛都可以隨意進入東廠,而是要經過非常嚴格選拔。選哪些人呢,東廠有個非常獨特的標準:只選那些狡黠和乖巧的士卒,不要那些老實巴交的人。其中道理也很簡單:如果不夠狡黠,便沒辦法完成各種特殊任務;如果不夠乖巧,就不能充分領會太監意圖。


其中,差役長也叫檔頭,專管偵伺。平常戴著一頂帽子,帽子的頂端尖銳,穿的則是青白色帶旋褶的衣服,上面系著小布條,腳下則穿著一雙白皮靴。


檔頭的手下,有幾個聽差的,叫番子。千萬不要小看這些番子,正是他們承擔了基本的偵察任務。京城的那些亡命之徒,騙財的,挾仇的,都視番子為窟穴。因為平常刺探情報也都大量依靠他們,所以番子也可以稱為「准特務」。他們四處打探情況,每打探到人家一件隱私,就秘密地通過番子報告給檔頭,檔頭再根據事情大小和情報的價值大小,付給他們相應的報酬。這就形成了一條灰色的產業鏈,很多無賴和土匪都賴以寄生,其中既有黑吃黑的情況,也卷進去不少無辜的臣民。無論是誰,一旦被卷進去,便墜入萬丈深淵。


以錦衣衛為主題的電影《綉春刀》


番子執行任務時,都有一套「黑話」,外人完全聽不懂。比如,他們將每一個事件都叫「起敷」,花錢則叫「買起敷」。當探知有犯禁行為發生時,檔頭便率領番子趕到,在其門外左右派人把守,這叫做「打椿」。


當外圍安插完畢之後,其它番子就會迅速地闖入室內,開始抓人,併當場進行審訊。這期間並不需要掌握充分的證據,也不需要出示符牒。如果當事人按照要求給足賄賂,番子自然就會徑直離開。如果拿不出錢,或者不能讓番子和檔頭滿意,就會遭到嚴刑拷打。至於所用刑名,可稱「乾醡酒」,又叫「搬罾兒」,其痛楚比官家規定的刑罰要厲害十倍。


為了滿足私慾,番子有時候還會授意那些挨整者牽連出一些有錢的財主,再對這些財主進行敲詐,逼迫其行賄。如果能夠得到足夠多的金錢,那就可以彼此相安無事。如果這些財主愛惜錢財捨不得行賄,或所給不多,滿足不了特務們的要求,就會被栽贓並立即報告皇帝,隨即就會被抓捕並關進鎮撫司監獄。接下來,財主的命運就會完全由不得自己掌握,在各種酷刑之下,隨時都會命喪獄中。


每月的第一天,幾百個廠役便會圍在一個庭院中抽籤,然後各自受領任務,分別出發監視各級官員。其中,監視內府諸處、會審大案和北鎮撫司所審訊重犯的,叫「聽記」;到其它官府和各個城門搜訪的,叫「坐記」。某官做了某事,某城門發現某奸事,胥吏一條條地記下來,再告訴坐記,再由坐記報告廠公,這叫「打事件」。這其實是一個較為完整的情報工作流程。


即使是在深夜,如果有情報傳遞到了東華門,也可以從門縫中及時塞進去,再有人及時地報告給皇帝。所以,事情無論大小,天子都可以知曉。有時候,就連某些家庭柴米油鹽之類瑣事,也會被皇帝知道,有的竟然在宮中被傳為笑料。


皇帝之所以會將這些芝麻蒜皮的小事抖露出來,倒不只是為了戲耍朝臣,而是希望起到某種震懾作用。朝臣的一舉一動都在皇帝的嚴密監控之下,隨時都被皇帝所掌握,他們不能不因此而惴惴不安,都對特務充滿畏懼。


錦衣衛的情報情報工作流程也和廠差不多,需要完成搜集到傳遞這個過程,但是所得情報必須寫出疏條上奏,這才能讓天子知道。這樣一來,他們的情報傳遞就必須要通過廠公完成,所以也會就此處於廠公的監控之下,錦衣衛的勢力也因此而遠不及廠。



《出警入蹕圖》(局部)

不僅是錦衣衛受到東廠的監控和牽制,在朱棣朝興起的內閣,更是對東廠充滿忌憚。


在朱棣手裡,不僅僅是創設了東廠,同時也創設了內閣。他希望通過內閣替自己分擔一些政務,省去事必躬親的煩勞。這其實是對其父廢相的一種變通之法,在不違背祖制的同時,也能更加高效地完成理政。至於內閣成員,選擇的都是資歷較淺、級別較低的官吏,所以只能起到秘書的作用,並沒有辦法獲得更大的權力,也沒有能力對各級政府指手畫腳,所以朱棣完全不用擔心皇權由此而旁落。


內閣制確乎是一個非常精巧的設計,所以能夠在有明一代一直得到延續。但是到了明朝後期,內閣的權力慢慢變大,什麼事都可以伸手,內閣首輔便成了宰相一樣的人物。像嚴嵩和張居正這樣的內閣大學士,更是權傾朝野。


內閣之所以權力逐漸變大,也是因為相對更靠近皇權,始終是皇帝的貼心助手。這樣的便利,太監其實也有。他們不僅非常靠近皇權,甚至吃住都在皇宮。後來,當司禮監取得參與批紅的權力後,更是不離皇權左右,成為皇帝的貼心助手。更何況,廠公還掌控著特務機構,可以通過操縱廠衛特務組織,全面介入政務,所以內閣首輔自然都會對其畏懼三分。


事實上,明代的不少皇帝,尤其是朱棣,都更加信任太監,而不是閣臣,所以太監的權勢往往要超過內閣,更超過都察院等其他部門。


總之,自從朱棣重用太監之後,太監專權的局面在明朝時有發生,司禮監地位日隆,成為不折不扣的權力部門。而且,這一現象幾乎延續了整個明代,尤其是明代中晚期,在大太監劉瑾專權之後,司禮監更加顯出其強勢。因為東廠、西廠和錦衣衛等緝事廠衛,全部都由其掌控。趙翼曾對明代皇權之外的權力機構情況進行過總結:「明代首輔權雖重,而司禮監之權又在首輔上。」首輔是類似於丞相的職位,但其權力仍然不如司禮監。司禮監在明代的權勢之大,已經大大超出了人們的預期。


(本文節選自《錦衣衛——畸變的國器》,中華書局出版)


↑點擊書影進入京東購買


《錦衣衛——畸變的國器》


熊劍平 著

書號:9787101130706


定價:32.00元


內容簡介


錦衣衛,是明代專有軍政特務機構,在談及明朝制度建設的時候,錦衣衛是避不開、繞不過的話題,它所代表的「特務政治」影響了整個明朝的發展方向。他們直接聽命於皇帝,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親國戚,並進行不公開的審訊,也有參與收集軍情、策反敵將的工作。正是這種神秘的特性讓很多人對其真實面貌不甚瞭然,本書正是對這一機構去偽存真,還原歷史上真實的錦衣衛,講述其中的權力糾葛與禍福興亡。


作者簡介


熊劍平,安徽巢湖人,歷史學博士,國防科技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著有《權力的掌控——軍機處》《暗影——中國古代的刺客與間諜》《改變歷史的二十四場戰爭》《〈孫子兵法情報思想研究》《〈孫子兵法史話》等。在《中國人民大學學報》《軍事歷史研究》《孫子研究》等期刊發表論文數十篇。


目 錄


楔子:帝王心機


第一章 廢 相


一、危險的丞相

二、貼心的毛驤


三、收網殺人


四、從幕後走到台前


五、殺更多的人


第二章 殺 將


一、蟄伏的毒蛇


二、新晉大將軍


三、一不小心「被謀反」


四、令人膽寒的酷刑


五、天下英雄入吾彀中


第三章 錦衣再起


一、更狠的人才能贏


二、升級版的錦衣衛


三、升級版的指揮使


四、血腥的殺戮


五、尋找建文帝


第四章 野心膨脹


一、繼承人之爭


二、才子蒙難


三、錯殺已成習慣


四、貪慾無法遏止


五、榮耀俱成往事


第五章 宦官升降


一、從卑微到顯達


二、廠衛並立


三、大權在握的廠公


四、不喜歡太監的仁者


五、作風整頓


六、太監學堂


第六章 護國與誤國


一、全能衛隊


二、探情尖兵


三、層層盤剝


四、官官相護


五、當太監有了文化


六、黑暗中的微光


第七章 皇帝忽成階下囚


一、當戰爭成為兒戲


二、不作不死


三、天子蒙塵


四、患難見真情


五、突如其來的群毆事件


第八章 輪流坐莊


一、在戰亂中即位


二、受困南宮


三、奪回大位


四、挫敗石亨陰謀


五、擊碎宦官迷夢


六、以德報怨


第九章 世人但知汪太監


一、西廠因妖狐而起


二、初露猙獰


三、天怒人怨


四、旬月重建


五、牆倒眾人推


第十章 海神來過惡風回


一、難得平靜


二、虎中稱王


三、耍奸玩狠


四、總領廠衛


五、逞性妄為


六、權閹之死


第十一章 娛樂至死


一、迷失於荒誕


二、天上掉下個乾兒子


三、一群乾兒子


四、權力的任性


五、心懷異志的寧王


六、將娛樂進行到底


第十二章 遭遇權臣


一、從藩王到帝王


二、權臣上位


三、錦衣都督


四、不畏強權的沈煉


五、權臣伏法


第十三章 深重的危機


一、被逼「瘦身」


二、不肯屈服的都督


三、生前身後兩重天


四、神宗親政


五、難解的懸案


六、被掏空的帝國


第十四章 萬民之唾棄


一、有壓迫,就會有反抗


二、末世大璫


三、抱團作惡


四、不屈的冤魂


五、末路凄惶


六、廠衛終成替罪羊


後 記


(統籌:陸藜;編輯:思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書局1912 的精彩文章:

勞榦:秦始皇的創局與秦國的滅亡
讀完《史記》,該讀《通鑒》了

TAG:中華書局19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