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淮軍出自湘軍但也有本質區別:湘軍靠理念打仗,淮軍靠裝備克敵

淮軍出自湘軍但也有本質區別:湘軍靠理念打仗,淮軍靠裝備克敵

太平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後,八旗軍和綠營兵屢戰屢敗,自江北大營被攻破後,曾國藩的湘軍擔任了抵擋太平軍的主力。湘軍是以團練的性質走上歷史舞台的,其實「團練」不能算是正規軍,可這支虎狼之師最終卻剿滅了太平天國運動。

湘軍集團中的後起之秀淮軍在李鴻章的領導下,於太平天國後期大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之勢。眾所周知,淮軍出自湘軍,雖然在性質和編製上大同小異,可如果仔細分析,發現它們在很多方面存在不同,尤其是在武器配備上。

淮軍成立於同治元年二月(1862年3月),其目的是為了解救上海。當時的上海駐紮著三千多人的英法聯軍和美國人華爾率領的「常勝軍」,他們配備有先進的武器,這是李鴻章沒有見過的。他給曾國藩寫信說:「洋兵數千,槍炮齊發,所當輒靡。其落地炸彈真神技也!」

李鴻章發出這樣的感嘆的時候,距離第一次鴉片戰爭已經過去了20多年。時間是有力量的,它已經讓部分中國人不得不承認,西方的裝備與火器的確勝過天朝。面對來自西方的裝備和技術,李鴻章沒有絲毫的排斥意識,反而像一個飢餓的人找到了食物,馬上產生了興趣。

從此,李鴻章便對西洋的器物和技術產生了迷信般的狂熱,這種狂熱貫穿他的一生。對於李鴻章來說,這種狂熱不僅體現在情感上,更體現在行動上。到達上海一個多月後,淮軍有了100人組成的洋槍隊,他們使用西方新式的來複槍;不到半年,淮軍已經有了1000多支來複槍,火力大增。

同時期,湘軍各營也使用小槍和抬槍。不過他們使用的仍然是老的制式,在前膛裝葯、裝彈,然後裝火線,士兵點燃火線後釋放彈藥。這些槍缺陷很多,不僅裝葯時藥粉容易被風吹散,而且火線容易被雨水浸濕,整個過程耗時、複雜。

淮軍引進的洋槍,操作起來既簡單威力又大。李鴻章在淮軍在大範圍推廣洋槍的使用,部隊戰鬥力大增,屢打勝仗。如此一來,李鴻章精神大振,要求除了伙夫,淮軍儘可能使用洋槍,淮軍的每個營中(沒營約500人)至少有300支以上的洋槍,即使是最弱的營隊,其火力也超過湘軍兩倍以上。正常情況下,淮軍一個營的戰鬥力超過湘軍一個營的三倍以上。

李鴻章不滿足於槍械的更換,進而在淮軍中使用洋炮。1863年2月,淮軍正式成立了炮隊,炮隊參加了對太平軍的作戰。由此開始,中國陸軍有了一個獨立的兵種——炮兵。一年之後,即1864年6月,淮軍擁有炮隊六個營,威力最大的火炮可以發射108磅重的炮彈。

李鴻章不但為淮軍購進先進的西式武器,而且著手改變淮軍的兵制。進入上海不久,李鴻章「最注意的為西洋軍伍,與英國駐華海軍司令何伯商定章程,撥派所部3000人交於英軍軍官訓練。」

一般都講「淮從湘出」,意思是淮軍是從湘軍這一母體中長出來的。湘軍的兵制因為不斷取勝而受到推崇,可是,李鴻章毅然將其拋棄,用更先進的方式訓練淮軍,指揮作戰。可見,李鴻章對西方先進事物的接收是多麼敏銳、快速。

需要說明的是,在當時並非只有李鴻章看到了中西方在輪船、槍炮方面的巨大差距,曾國藩、左宗棠等人同樣有這方面的認識。但是,只有李鴻章表現出了狂熱的態度。他在淮軍中推廣使用洋槍,對湘軍並不保密,並且把購買的西式裝備送往曾國荃的大營。曾國藩知道後,總是勸阻曾國荃不必使用。

由此可見,曾國藩仍然堅持「拙樸」的理念,認為這種理念是湘軍克敵制勝的根本辦法,而過於求新、取巧必然會損害這種理念的執行。曾國藩把心中的理念放在第一位,而李鴻章把事功、實效放在第一位。說到底,李鴻章才是真正的實幹家。

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他們誰對誰錯呢?或許這樣一段話可以做個客觀的概括:平定太平軍後,曾國藩抱殘守缺,漸漸退出歷史舞台,而他成為後人傳誦、學習的對象;李鴻章帶領出一支更強大的淮軍,是洋務運動中首屈一指的人物,在後來的歷史中扮演了更為重要的角色,而他的身後則是一片罵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歷史 的精彩文章:

總督上任召集屬下商議禁煙,一官員說:不抽上幾口鴉片議事沒精神
鐵帽子王調戲侍女自認罪過不大,誰知賠了30萬兩銀子還圈禁三年

TAG:千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