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綠營大裁軍,如何安置退伍官兵?

綠營大裁軍,如何安置退伍官兵?

文|陳卿美

作為清廷的常規部隊,綠營軍武裝力量長期以來扮演著重要角色。重要的地方在於,一是規模大,鼎盛期有六十萬之多,是八旗軍的三四倍。二是綠營的組成以收編的明軍及漢人為主。漢人部隊備受清廷重視與警惕。三是屢次擔任平叛重任,為清廷統治做出了傑出貢獻。在這個意義上來說,綠營軍就是滿清政權的壓艙石。

俗話說,花無百日紅。受八旗軍腐敗的影響,綠營軍也逐漸墮落。嘉慶朝以後,綠營兵露出疲軟之態,戰鬥力急劇下降。咸豐朝後,面對攻勢凌厲的太平軍,綠營軍幾乎失去了還手之力。隨著清廷統治危機的加深及新式武裝力量的崛起,龐大的綠營軍逐漸成了被裁減的對象。

綠營軍的真正大規模裁撤,是甲午戰爭以後。甲午戰敗,割地賠款,2.3億兩的天價賠款額讓清政府壓力山大。何以解憂?唯有裁軍,因為裁軍是見效最快的辦法。為了籌集賠款,清政府絞盡腦汁,想盡了辦法,但都不能短時見效,遠水無法解決近渴。

1895年6月,戶部上奏,「擬令各省裁留精壯三成,其餘老弱一概裁撤」。光緒當即批示,「著該督撫各地就地方情形悉心妥籌,核實裁汰……該將軍督撫世受國恩,務當體念時艱,共失公忠,力圖補救,不得瞻徇遷就,畏難苟安,僅以一奏塞責,是關至要。」裁掉七成,保留三成,以裁兵節餉。如此大動作,史上罕見。光緒一聲令下,全國大裁軍拉開帷幕。

聖旨雖難違,但各省反應冷淡。山東巡撫李炳衡建議,裁兵不裁官,兵丁裁五成,期限為五年。廣西巡撫張聯掛說,一年裁撤七成難度太大。除了部分省份表達不用意見外,大部分省份竟然未有回復,置朝廷的命令於不顧,做遊離觀望狀。清廷不得下旨嚴催,各省才開始逐漸有所行動。

綠營兵

據清廷《酌減兵勇折》載,1896年,張之洞署理兩江總督,對防汛的部分綠營兵進行了裁撤。其中江蘇裁減2287名,安徽裁減865名,江西裁減2092名。後又加大裁撤力度,達到三成。河南也裁撤三成,廣東、廣西裁撤兩成,四川只裁撤了一成。山東表現最好,裁撤了五成,同時還裁減防勇兵1.6萬人,裁減練軍1900人。

即便如此裁減,全國綠營、勇營、練軍加到一起,還有八十萬之多,每年糧餉需要3000萬兩。朝廷為此大為不滿,多次嚴加追問。

部分觀望的省份陸續有所行動。直隸奏報,分三年裁減三成,宣化一次性裁減,節省餉銀9.84萬兩;浙江奏報,裁撤兵丁2316名,節省餉銀4.9萬兩;陝西奏報,裁撤兩成,節省餉銀2.3萬兩;甘肅裁撤兩成,3509名,節省餉銀4.3萬兩。最終,除了新疆沒有裁撤外,其他各省均有大規模裁撤。

至慈禧發動戊戌政變,光緒被囚。在此之前,光緒皇帝都在一直嚴令各地方大裁軍。三令五申,不停催問。各地督撫迫於壓力,不得不多次加大力度,甚至為了裁軍而裁軍,只為完成朝廷下達的指標。

經歷了史上最大規模綠營裁軍,廣大官兵的補償安置又成了新問題。不過,這點光緒也有最高指示,「至所綠營大裁軍,如何安置退伍官兵?裁兵勇應酌給遣餉銀米之處,並著該將軍督撫等體察情形,奏明辦理」。至於具體的經濟補償,各省根據自己的情況制定相應計劃。

兩江地區經濟發達,經濟補償也最為豐厚,所有被裁兵丁均補償1年恩餉、恩米。山東補償3季,河南則只補償2季,山西、陝西、甘肅各補償1季,福建根據不同情況,補償1到2個月。

各地經濟水平不一,補償標準自然也不相同。如福建綠營兵丁的年餉銀在21兩,而補償一個月則只有1.8兩,兩個月則是3.6兩。兩江地區的綠營兵丁的年餉銀約為19.2兩,補償一年也正好是這個數。由此可見,大多數補償標準是介於1.8-19.2兩之間。

督撫的調動也直接影響著裁決補償,如劉坤一署理兩江總督時,將張之洞制定的補償一年餉銀的標準減為8個月。而張之洞調任湖廣總督時,又將湖北、湖南的補償標準調高至一年。可見,張之洞還是比較仁慈。

兵丁的裁撤相對簡單,只要做好經濟補償,讓其回鄉自謀職業即可。事實上,因為軍務廢弛,很多綠營士兵都在兼職做事。比如在蘇州,就有綠營士兵合夥開起了藥房。因此,士兵的這種身份過渡沒有什麼障礙。

難度大的則是職官。這些人都是經過多年打拚,在綠營中取得一定地位的軍官。各地督撫擔心,將他們與兵丁一樣推向社會,恐影響軍心。為此,張之洞給出了幾種安置方案,一、年紀大不能統兵的開缺,賞賜榮譽軍銜,工資照領;二、不能統兵但通曉文字的,可以降級使用,改文職官;三、不能改文職,但辦事勤勉的,可改為雜差,如緝捕、轉運等職;四、不能改文職,但又沒有可用之處的,一律遣送回籍;五、副將級別官員可到地方任職,如出任知府。

張之洞是比較仁慈的高官,希望被裁撤的職官能老有所養,壯有所用。但其他省份的安置就不想那麼複雜。最常見的方法,就是將裁撤的職官作為留營候補,待遇實行官俸的半薪,如營中有空缺,立即填補。按當時的工資標準,職官的收入主要官俸、廉銀、蔬菜竹炭銀、花紅紙張銀等組成。官俸即基本工資,通常情況下,基本工資都比較低。被裁撤後,就只能拿基本工資的一半。如三品武將官員參將、游擊的月基本工資為39.339兩,只拿一半的話,還不到20兩。生活困難不說,重要是替補的日子難熬,實際上空缺太少,差不多要等到哪個崗位的人病死、戰死才有機會。這種機會實在渺茫。經濟待遇大減,政治地位大跌,這些將官的心情自然不會好過。

另外還有幾條分流渠道。首先是新式軍事力量,如北洋陸軍。但這條路很難走得通,因為北洋陸軍要求非常高,非科班出身的不要,也就是學堂畢業的才可。綠營軍里符合要求的寥寥無幾。再者,作為新型組織,自然也不怎麼歡迎綠營的人,擔心受綠營兵的不良習氣傳染。

當巡警也是一條分流途徑。清末,巡警制度在很多城市推廣,需要招募大量綠營士兵。從實際安置情況來看,直隸、江蘇、安徽、江西等省,綠營兵轉為巡警的比較多。直隸捕盜營的兵丁七成改為巡警。蘇州守營將677名綠營兵轉為巡警。而山西、貴州、四川、福建等地普遍不歡迎綠營兵轉巡警,他們同樣怕巡警沾染上綠營兵的不良習氣。

隨著後來巡防隊的成立,綠營兵又多了一條安置渠道。相比北洋陸軍、巡警,巡防隊要求比較低。巡防隊基本就相當於保安隊,

另外,被裁撤的職官還可以選擇到武備學堂進修。山西、山東、雲貴等地實行此舉,實際上相當於上崗前培訓。1902年,山西挑選精壯、粗通文墨的被裁撤的都司、守備等職官76名,進入武備學堂學習,每月發放四五兩口糧錢。最終會擇成績優秀者,進入常備軍或續備軍。

除此之外,遣送回籍則是最普遍的做法。各地補償多有不同,通常來說,宣統年間,普通兵丁最少補償1個月,最多1年,以補償3個月最多。對於職官,最少補償3個月,補償1年的最為普遍。浙江最狠,還出現了補償10年的現象。結果,沒領兩年,清朝就滅亡了。

綠營大裁軍,經歷了多次反覆調整。幸運的是,總體表現還是比較平靜,沒有出現大的波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晚清陳卿美 的精彩文章:

丁汝昌為何能擔任北洋海軍提督?
變法失敗後,康有為、梁啟超是如何逃跑的?

TAG:晚清陳卿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