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桐油有多牛?促使美方主動援華抗日 還在香港高價搶購
原標題:中國桐油有多牛?促使美方主動援華抗日 還在香港高價搶購
至少在整個20世紀上半葉,稱中國桐油為世界級的戰略物資並不為過。
對於桐油的戰略價值,早在抗戰前期的1939年就有媒體刊文稱其是「唯一救國的寶貝」,甚至認為「一株桐樹抵得過一支機關槍, 一個桐果抵得過一顆手榴彈, 一粒桐籽抵得過一發子彈」。這樣的說法雖有些誇張,但在當時的國內外大環境下倒也不算太離譜。
桐油與絲、茶一樣,皆為中國特產,從古代至近代,一直作為防水防腐材料用於粉刷船隻,製作油篾、煙墨或充當照明燃料。但隨著鴉片戰爭後國門開放,工業技術突飛猛進的西方發現中國桐油的乾燥、防水、防腐、酸鹼性能均優於他們過去所用的亞麻籽油,於是從1894年開始從中國進口桐油。
20世紀初,歐美航空工業蓬勃發展,桐油的作用和地位更加重要——因為機身只有塗以桐油,才能確保飛機在空中飛行時完全杜絕濕氣進入,從而避免生鏽。由此一來,桐油遂逐漸成為中國出口大宗貨物之一。
據統計僅1935年,桐油大省四川產量就超過6萬噸,按當時市價可換取外匯2000多萬美元。而在1936至1937年全國出口貿易額統計當中,桐油均名列榜首,1936年出口額達7338萬元,佔全國出口總值10.4%。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一戰前後美國綜合實力激增、經濟發展迅速,其對中國桐油的依賴性非常大,據統計最多時美國有850種工業製成品需要用到桐油,1935年時美國桐油消費量佔到全球近75%。而且需要說明的是,在1937年之前中國是桐油的唯一出產地。
恰在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導致中國桐油輸出業一落千丈,而起初對華援助不太積極的美國隨著進口桐油量大幅下降,加上亞太形勢吃緊,也逐漸傾向於聯華抗日,而美方答應給中國提供援助貸款的主要條件就是換取桐油。
1938年底《中美桐油借款合約》簽署,美國向中方提供2500萬美元貸款用於購買美製汽車、和整修滇緬路交通大動脈,而中方則要在期限內向美方出售22萬噸桐油。再之後,中美錫礦借款、鎢砂借款相繼達成,中方利用上述美援資金購買了4.5萬支手槍、航空汽油、汽車和其他大批軍用物資,有力地支撐了本土抗日戰爭。
直到上世紀50年代初,對華政策變為敵視態度的美國政府還一度在香港市場上高價搶購桐油,為的就是盡量減輕因東北亞地緣格局變化而給自身帶來的負面影響。
※斯大林為啥堅定支持以色列建國?至今俄羅斯仍在享受紅利
※八旗兵被太平軍打殘?陣亡率高達20% 多支勁旅慘遭「團滅」
TAG:網言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