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咖啡果肉是甜的?貓屎咖啡好不好?咖啡的傳說和真相都在這裡

咖啡果肉是甜的?貓屎咖啡好不好?咖啡的傳說和真相都在這裡

2018年,馬斯克的龍式飛船為國際空間站里的宇航員送來了一款名為「死亡之願」的咖啡,這咖啡不僅香而且濃,咖啡因含量是尋常咖啡的兩倍。要知道,國際空間站可不是江浙滬包郵區,龍式飛船一次的飛行費用高達1.33億美元,每公斤物資的平均運費是30萬美元。

在此之前,2015年時國際空間站有了一台意式咖啡機。除了接咖啡的裝置從普通杯子變成了特殊的袋子,這台咖啡機跟地球上的意式膠囊咖啡機功能一模一樣,自此宇航員可以在太空中享用espresso(濃縮咖啡)了。

送上國際空間站的咖啡機 | Digital Trends

但是,為何人類執著於把咖啡送上太空,這種飲料為何讓人慾罷不能?我們平常聽到的「阿拉比卡」、「羅伯斯塔」究竟是啥意思?貓屎咖啡和無因咖啡又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阿拉比卡和羅布斯塔

我們平常喝的咖啡來自茜草科咖啡屬(Coffea)植物的種子,這個屬有120多個成員,廣義上說,所有這些植物都可以稱為「咖啡」。然而,大多數咖啡屬植物的種子或多或少有缺陷——比如說有臭味。

巴厘島上某種咖啡的果實 | Jmhullot / Wikimedia Commons

真正進入人類生活的「咖啡」主要是兩種植物:小粒咖啡(C. arabica)和中粒咖啡(C. canephora)。其中,前者佔世界咖啡產銷量的80%左右,而後者佔到了20%。在今天的咖啡店裡,除了少數特別的名稱(比如雲南小粒咖啡),人們通常分別喚它們「阿拉比卡」和「羅布斯塔」

19世紀以前,「羅布斯塔」被認為是「阿拉比卡」的亞種 | bennylin / flickr

羅布斯塔也就是中粒咖啡,有著產量大、耐高溫和病蟲害等等優點,但是到今天為止,它很難替代阿拉比卡。為什麼呢?因為羅布斯塔的風味不是很好,相對來說,這種咖啡的香氣和酸味都比較少,苦味明顯,更麻煩的是有種類似燒糊的橡膠的味道。不過,最近出現了一些特別的品種,說不定將來某一天羅布斯塔會逆襲上位。

中粒咖啡(robusta coffee)果實 | 2010 Jee & Rani Nature Photography

小粒咖啡、中粒咖啡都有漂亮的花朵和美味的果實。小粒咖啡的花朵有一種類似茉莉的香氣,可以說是芳香怡人。咖啡的果實也很有意思,我第一次去品嘗這種果實時候簡直震驚了,咖啡薄薄的果肉居然是甜的,這真的是出乎意料,簡直顛覆了咖啡的印象。如果不是因為咖啡裡面存在咖啡因,這果子說不準會以水果的身份出現在我們生活當中。

小粒咖啡(arabica coffee)的花 | Marcelo Corrêa / Wikimedia Commons

通常來說,一個小粒咖啡果子里會有兩粒種子,所以我們看到的咖啡豆都是半圓形的,當然也有一些特殊情況出現——某一粒種子未能發育,一粒種子佔據了果實的所有空間,所以產生了小圓豆的情況。

咖啡果實的橫截面 | Michael.C.Wright / Wikimedia commons

羊吃咖啡,只是傳說

賣咖啡的商家都會講一個咖啡起源故事:一個衣索比亞的牧羊人發現羊吃了咖啡漿果之後很興奮,於是自己也采來吃,咖啡由此開始了在人類世界的旅程。然而,就像「亞當和夏娃吃的禁果是蘋果」這個說法是後人杜撰的一樣,牧羊人吃咖啡豆這個故事也不是原生的。這個故事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大概是1671年,咖啡開始流行的時候。你說巧不巧?沒錯,這和「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一樣,不過是個大大的廣告

羊:「我的代言費呢?」 | Pixabay

另一個關於咖啡起源的傳說稍微可信一點:一位通過「祈禱」救人的神醫(聽起來也不怎那麼靠譜)太餓了,於是嚼了嚼咖啡豆,結果很興奮。但是生咖啡豆的口感不好,為了讓咖啡豆好吃點,他就把它們烤了;豆子太硬,於是又把豆子煮了,出現了棕色的湯水。

研磨、過濾、煮制咖啡 | Pixabay

根據現在可考證的歷史,人類大規模喝咖啡是從公元15世紀開始的,最初流行的區域在葉門。很快,咖啡就擴散到了阿拉伯區域,在16世紀後期,逐漸擴展到了伊朗和土耳其。

1645年,歐洲的第一家咖啡館在羅馬開張,很快咖啡成為了歐洲上流社會的飲品。因為看到有利可圖,荷蘭人把咖啡樹苗帶到了爪哇和斯里蘭卡,1711年開始從爪哇和斯里蘭卡進口咖啡豆。這個時候,咖啡已經是歐洲非常流行的飲品了。

今天的咖啡風味地圖 | torchcoffee.com

有意思的是,雖然英國在1654年就開張了咖啡館,但在這裡,咖啡遇到了茶的挑戰。同期的歐洲大陸,上流社會的飲品是咖啡。而英國國內實際消費量更大的是茶葉,英國人在印度建立起了完整的茶葉生產體系,英國上流社會的飲品是茶

隨著殖民擴張,咖啡被帶入了新大陸。在波士頓傾茶事件之後,咖啡的銷量直線上升,喝咖啡被看做是支持獨立的標誌。

咖啡還是茶,這是個問題| Midori / Wikimedia Commons

在同一時期,咖啡被法國人帶到了加勒比海上的殖民地,開始種植,這裡很快成為世界咖啡的生產核心區域。在1788年的時候,世界咖啡總產量的一半來自法屬聖多明戈。而那個時候的巴西仍然是一個咖啡種植的荒地。直到1822年的時候,巴西才開始大規模種植咖啡,而巴西成為控制世界70%咖啡產量的出口國,又是100年之後的事情了。

那麼,貓屎咖啡到底好不好

被捧得很熱的「貓屎咖啡」值不值得我們喝一杯呢?先要說的是,貓屎咖啡並非來自喵星人的排泄物,而是來自椰子狸的排泄物。荷蘭人把咖啡園開到了印度尼西亞,這裡的雨林是椰子狸曾經的家園。在咖啡園建立起來之後,失去了棲息地的椰子狸很快學會到咖啡園裡找吃的,畢竟甜甜的咖啡果還是能提供一些熱量的。本是原住民的椰子狸在農場主看來就是小偷,農場主去驅逐椰子狸的時候,發現了很多帶有咖啡豆的椰子狸排泄物,用這些咖啡豆製作的咖啡更加美味。

椰子狸便便中的咖啡豆 | Wibowo Djatmiko / Wikimedia Commons

很多人都猜測是咖啡豆在椰子狸消化道內得到發酵,於是產生了特殊風味。我相信最初的貓屎咖啡是好喝的,但不是什麼發酵的結果。道理很簡單——椰子狸會選擇那些成熟度最高的咖啡果作為自己的食物,並且把種子集中排了出來。換句話說就是,椰子狸就像是咖啡分揀工人,把高質量的咖啡豆挑選了出來。

被囚禁的椰子狸 | sejibodo / Wikimedia Commons

咖啡與咖啡因

咖啡豆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咖啡因來源。你可能也曾在考試期間狂喝咖啡和可樂?除了讓人興奮起來,咖啡因還能在短時間內增強人的認知能力。當成人的咖啡因攝入量在200-400毫克之間的時候,個體警覺以及視覺注意力的控制能力都有明顯提升。

咖啡因的分子式 | NEUROtiker / Wikimedia Commons

但是,大量攝入咖啡因,會出現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心悸、震顫。如果長期大量攝入咖啡因,還會影響鈣的吸收。

長期飲用咖啡因飲料也會出現成癮現象。還好,以我們正常喝咖啡的攝入量,導致的成癮不嚴重,戒斷癥狀會比較輕微。

製作拿鐵或卡布奇諾的時候,牛奶奶泡和咖啡脂撞擊,可以畫出漂亮的拉花 | Pexels

聰明的商家開發出了無咖啡因的咖啡。無因咖啡最出名的製作方法是瑞士水洗法,採用無咖啡因生豆溶液浸泡咖啡生豆,咖啡因會溶解在溶液中,而咖啡原有的風味仍然會被保留。順帶一說,無咖啡因茶葉的製作不太一樣,畢竟水泡之後茶葉就沒用了,因此需要用二氧化碳來萃取茶葉里的咖啡因。

本文首發於

物種日曆(ID:GuokrPac)

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果殼 的精彩文章:

5G啊5G,你是不是只比4G多一G?
布洛芬不是鴉片,痛經難受吃一顆吧!

TAG:果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