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幾種『檢查大腸』的方法
國人大腸(結直腸)癌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且年輕化。其治療效果最主要取決於病變早晚,因此定期篩查、及時檢查很重要!但很多人都懼怕做腸鏡,經常有人問:除大腸鏡外,有沒有其他檢查方法?下面簡要介紹幾種大腸的檢查方法。
一、結腸鏡
優點:
肉眼可直接觀察病變,範圍可及全結腸和末端迴腸;能發現淺小、平坦病變,哪怕只是局部色澤改變也能發現;可同時取病理標本,這對鑒別是否癌變極其重要;可做某些內鏡下治療,減少部分外科手術。
缺點:
術前的腸道清潔處理稍顯麻煩;彎曲的腸管腔成袋狀,形成視野死角,在腸皺壁旁的病灶有時可能會漏掉;其診斷準確性與下列因素有關:腸道準備的清潔程度,檢查時有無腸管痙攣(患者過度緊張易誘發腸管痙攣),內鏡醫師的經驗、操作技能、退鏡時間等。
患者檢查過程中可有腹部脹痛不適,有少量併發症,主要是出血與穿孔,少數會發生心血管突發事件。但極大多數患者都能耐受,併發症發生率很低。
如果患者懼怕做普通腸鏡,可以做無痛腸鏡,患者在睡眠中完成檢查,明顯提高患者舒適度,當然會有麻醉風險,但在正規大醫院有完善搶救措施,麻醉風險極低,但收費要高一些。
適應證:
可篩查、確診、隨訪、治療結直腸及末端迴腸的病變。
結腸鏡是目前檢查結腸病變的最主要手段。結腸鏡 + 病理,是診斷大腸癌的金標準。
二、乙狀結腸鏡
優點:
除檢查範圍限制外,與結腸鏡的優點相同。而且清潔腸道相對比較簡單,患者幾乎無不適。
缺點:
乙狀結腸鏡工作範圍僅限於距肛門50cm以內腸道,即降結腸下段、乙狀結腸、直腸,雖然這是大腸癌的好發部位,但50cm以上的腸道重要病變也不少,乙狀結腸鏡檢查是會漏掉的,目前強調全結腸鏡檢查。
適應證:
50cm範圍以內腸道病變的確診、治療與隨訪。
三、肛門指檢
肛門指檢就是醫生用一個手指頭伸進患者的肛門,以檢查局部疾病的一種方法。準確的直腸指檢,大致可以確定距肛緣7~10cm的肛門、直腸有無病變和病變的性質。
此法簡便、易行、廉價、又非常重要!許多肛管直腸疾患僅憑肛門指檢即可早期發現。
80%的腸癌發生在直腸,其中有2/3發生在手指能夠摸到的地方。值得注意的是,直腸癌延誤診斷的病例中約85%是由於未做肛門指檢。故對40歲以上的成年人進行健康體檢時,肛門指檢應列為常規必檢項目,需醫患雙方重視!
四、X線結腸雙重氣鋇造影
優點:
可觀察全部結直腸病變的影像,同時可了解腸道運動情況,協助少數疾病的治療(如腸套疊複位)為其強項。
缺點:
影像檢查是間接觀察病變,受檢查者的經驗水平與設備條件影響較大。無法取病理標本確診,不能做治療。對淺凹性、微隆性、平坦性病變識別能力較差。有輻射損害。
適應證:
全部結腸病變的篩查、初步診斷與手術後隨訪。
五、CT模擬腸鏡
優點:
工作範圍可及全部結直腸,同時能提供某些腸道外病變情況,為此法所獨有。檢查時間較短,痛苦少。
缺點:
對設備要求高;僅僅是對病變的間接觀察,對淺凹、微隆、平坦性病變識別能力較差;不能取標本做病理診斷,也不能做治療;有輻射損害;費用較高。
適應證:
高質量的篩查或治療後複查。
CT模擬腸鏡與結腸鏡比較:
CT模擬腸鏡,無明顯禁忌證,引起腸出血、腸穿孔等併發症的危險性更小,尤其適用於高齡體弱、心肺功能不全等不能耐受腸鏡檢查的患者;可檢測全結腸,包括因腸腔狹窄腸鏡無法通過的近段腸管,為低位腸梗阻患者術前判斷梗阻原因及部位提供重要診斷資料;檢查無創、快速且給患者帶來的痛苦較小。但CT模擬腸鏡為間接觀察腸道,又不能病理檢查,準確性低於結腸鏡檢查。
CT模擬腸鏡與「X線結腸雙重氣鋇造影」比較:
可以較準確的顯示病變形態、範圍及生長情況,CT模擬腸鏡準確性較X線結腸雙重氣鋇造影高。體外觀察顯示,這種技術可查出4~5mm結腸病變。且X線的輻射量低於鋇劑造影檢查。
六、可以用「膠囊內鏡」嗎?
膠囊內鏡,大小與感冒膠囊差不多,患者口服後,藉助消化道蠕動使之在消化道內運動並拍攝圖像,醫生利用體外的圖像記錄儀和影像工作站,了解受檢者的整個消化道情況,從而對其病情做出診斷。
優點:
膠囊內鏡具有檢查方便、無創傷、無導線、無痛苦、無交叉感染、不影響患者的正常工作等優點。
缺點:
腸腔狹窄時可能發生膠囊內鏡在腸道內瀦留,甚至需要手術取出;其在消化道內的運動不受人為控制,可能遺漏某些病灶;不能做病理診斷;價格昂貴。
適應證:
膠囊內鏡是診斷小腸疾病的首選方法。
膠囊內鏡雖然也能觀察大腸,但當膠囊內鏡到達大腸時,大腸內糞水往往較多,視野不清,明顯影響其觀察效果,故膠囊內鏡不適宜作為大腸的檢查方法。
作者:王伯軍 來源:王伯軍大夫談消化
關注消化界,每天更精彩!
※人類抗癌史的里程碑:美日免疫學家獲得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幽門螺桿菌感染與大腸腫瘤關係研究進展
TAG:消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