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焦慮型依戀:不是想掌控你,而是不膩在一起就感覺被拋棄了

焦慮型依戀:不是想掌控你,而是不膩在一起就感覺被拋棄了

「依戀,即通過接近更強壯或者更智慧的他人來尋求安全感」。

焦慮型依戀,常感覺到「被拋棄的恐懼以及由無助引發的焦慮」。「把自己的痛苦凸顯到讓別人無法忽視的地步」。

焦慮型依戀:不是想掌控你,而是不膩在一起就感覺被拋棄了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劉老師,我跟他又吵架了,我的眼睛都哭紅了。

他昨天晚上跟朋友喝酒。其實他是有告訴我的,但是我就是不放心。我擔心他跟那群朋友喝高了會做出什麼不好的事情來。開始我給他打電話,要他不要喝高了,他答應了。可是到十點鐘他還沒有回來,我就又開始擔心起來,然後又給他打電話,他說我煩,就掛了。你知道嗎?他隨後就是關機,我一連給他打了三十二個電話,都打不通。我發起狠來,把手機摔了。那是他送我的新手機。我哭了兩個多小時。直到十二點多,我聽到他上樓的聲音。我裝作睡著了,不理他。他竟然像沒事一樣躺下就睡。我把他的被子扯下,跟他吵鬧,他一句話也不說,抱著被子去客廳睡沙發。任由我一個人在卧室哭。

我一直關切地傾聽著。不時地嗯,嗯地回應她。頭腦中想起以前她講起的想著情景。

她曾說,他在家裡忙時,如果是她一個人睡覺,總是要開著燈,開著電視才能入睡。有他在旁邊時,抱著她,會睡得安穩。可是,兩個人相處久了,他似乎不太熱情地擁抱她睡。這讓她很窩火,也沒少跟他吵。漸漸地,她感覺到兩個之間,漸漸有距離了,好像要失去他了。每次跟他談這些,他總顯得有氣無力,說自己很累,說是兩個人性格不和

她眼淚汪汪的,一副哀憐的樣子,似乎沒有什麼力氣直起身體來。我似乎想要給她更多的支持和安慰,就像面對一個媽媽不在身邊而害怕得一直哭泣的小孩子。

焦慮型依戀:不是想掌控你,而是不膩在一起就感覺被拋棄了

2

她來尋求心理諮詢幫助的原因,是她越關注老公,越想讓兩人關係好些,老公卻越不開心,而且似乎離她更遠。她感覺自己要補拋棄了,為此焦慮和害怕。

她參加了很多課程,也曾想跟他好好溝通。但是一遇到事情,她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說出的話往往充斥著指責、抱怨。好一點的,就是提要求,勉強他要怎樣怎樣。她也要求自己講究婦德,回家主動給他按摩,洗腳。但是他說,每當她那樣做的時候,他會不舒服,說她做的很虛假。

劉老師,我該怎麼辦呢?

她似乎要牢牢抓住一根稻草救命似的。彷彿我不給她有效建議,整個世界就會坍塌一般。我如同抱著一個完全無依無靠的嬰兒,無法也不能把她拋下。

我把自己的感覺講出來給她聽,問她有沒有聯想到什麼。

她說,想到很小的時候,因為爸媽忙,先是把她託管給奶奶,然後是外婆,後來是大姑。她只想到這些事件,並沒有更多相關的記憶和感受。她曾經向媽媽問過此類事,但媽媽說她鑽牛角尖,想得太多了。她說,不知道跟這些有沒有關係。

焦慮型依戀:不是想掌控你,而是不膩在一起就感覺被拋棄了

3

我為了驗證心中的假設,描述出這樣一個情景:在居民小區,會看到很多人帶小孩子。一歲左右的小孩,在跟同伴玩耍的時候,會時不時地看看媽媽在不在身邊。有的小孩偶爾看到媽媽不在,也不會太著急。但有的小孩一刻也離不開媽媽,一旦看到媽媽不在,就會著急得大哭大叫,即便媽媽告訴過她去趟廁所也不行。

她說,那個小孩就是我。我看不到媽媽就會害怕。就覺得沒有媽媽了。即便告訴我,媽媽去廁所了也不行,我就是感到焦慮。

是的。這就是焦慮型依戀。這種依戀模式會在親密關係中重複上演。

焦慮型依戀:不是想掌控你,而是不膩在一起就感覺被拋棄了

4

焦慮型依戀,想要的是那種完全膩在一起的感覺。時刻被關注著,被肯定著,被欣賞著,才會感到滿足。稍稍的分離,就會體驗到被拋棄,彷彿掉入到了冰窟中一般,冷得發抖。

她知道老公在跟朋友喝酒,可是阻擋不住內心的焦慮和害怕。也許他會做出什麼不好的事情來,比如說酒後亂性,那樣自己就被拋棄了冷落了。

為了防止萬一,她能做的就是竭盡全力去掌控老公的行蹤,最好是讓老公待在自己身旁。可是,即便兩個人在一起,她也看不得老公臉色不好、心情抑鬱。那同樣也會讓她感到不安和緊張。也許是自己做錯了什麼吧,他為何面有不悅之色呢?於是,她不停地問來問去,問得男人更沒有心情,恨不得逃離而去。

是的,發覺兩人之間的距離遠了,這讓她更加恐懼和無助。她想盡一切辦法去挽留,去學習心理學,去討好他,可是都適得其反。失望和憤怒漸居上峰,她開始抱怨、指責。

的確,她無法讓自己保護平靜。她把所有的能量都灌注在他身上,似乎他就是她的整個世界,是她一切滿足的來源。她無法回到自己的內在,不能關注到自己的獨立和存在,更不能有效地跟他進行溝通,合理表達自己的需求。

焦慮型依戀:不是想掌控你,而是不膩在一起就感覺被拋棄了

5

作為心理諮詢師,怎麼給她提供支持和幫助呢?

通過諮詢,她領悟到了自己的焦慮型依戀模式,理解了這種模式,來源於幼年不被照料不被回應不被滿足的經歷,知道了這種模式在自己親密關係中再次復活了。

由於內在缺乏安全感,她不太能夠相信自己能夠擁有持久的親密關係,彷彿老公一離開自己就會被拋棄、被忽視。老公臉色好時,她覺得自己整個人都好了,而一旦老公臉色不好,似乎自己也糟糕透頂了。她對自我的感知是缺乏整合的。她不太相信自己在親密關係中的價值,因為老公沒有熱烈地欣賞她,讚美她,為此她會去討好他。她喜歡親密,是那種沒有距離的親密,時時膩在一起的感覺。這些就是她在親密關係中的焦慮型依戀模式。

但是,劉老師,我該怎麼辦呢?她習慣性這麼問。

我努力扮演一個理解她,支持她,包容她的好的諮詢師。同時,我相信,我不是她所有滿足的來源。也不能成為她完全依賴的對象。我相信她才是自己最可以依靠的人。

「嬰兒來到這個世界上時,是帶著一個有潛力的核心自體,並且會根據照料他的環境如何響應他的需求,而有不同的發展。···我們眼前的病人,或者正在努力發展出一個真正的核心自體。」——《自體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美】Marjorie Taggart White等。

她具有強烈的改變動機。她具有觀察性思維的能力,能夠對自己進行反思,認知。她的感受性很好,能夠體驗並表達自己的情緒。是的,所有這些都是她擁有的資源。運用這些資源,我可以和她締結良好的工作聯盟,朝向共同的目標,進行良好的合作。希望的曙光正在衝破雲霧。

焦慮型依戀:不是想掌控你,而是不膩在一起就感覺被拋棄了

6

諮詢在逐漸發揮作用。

她先是觀察性地審視自己的焦慮和恐懼,而不是像以前那樣完全被它們淹沒。它們是自己的情緒,自己是可以管理它們的。在她老公外出而自己感到焦慮的時候,她不再像以前那樣去掌控什麼,而是跟自己的焦慮待在一起,或者做自己喜歡的事。然後發現事情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糟糕和可怕,自己對焦慮是有承受能力的。——我想,這就是她的自體被發現的過程吧。

她發現焦慮和恐懼的背後,是想要多些的被關注、被照顧,甚至是被肯定和被欣賞。她期待親近的人,能夠完全圍繞著她,陪伴著她,甚至不允許對方有自己的事情。而這些期待又是那樣的不合理。以前不能容忍老公跟自己在一起時玩手機,現在發現他有自己的事情,並不意味著對自己的忽視或者拋棄。——我想,這個階段,她的自體已經擁有了自我審視、調節的功能了。

雖然,她還會時有反覆,甚至感到被忽視時會抑鬱,但她已經開始跟這些體驗做工作了,而不是完全陷入到那種情緒當中。

一個嬰兒被關注、被照顧的需求,喪失的越早,產生的影響就越大。她的恐懼,就來源於這些早年的喪失。成年的她,仍然在上癮地、無度地尋求那種滿足。而這個需求一旦得到審視,就會發現沒有想像的重要了。

隨之而來的是深深的哀傷。是的,在經歷過深深的哀傷之後,她問自己:如果不依賴他,還能依賴誰呢?然後發現,自己是完全可以依靠的。——這個階段,自我的功能已經逐漸開始恢復了吧?

她說:我現在依賴我自己,喜歡我自己了。在此基礎上,也分一些愛給自己親密的人。那是因為,當悲傷被深度共情之後,我看見了我的悲傷並被別人共鳴,我就突然好了。悲傷自己消失了。這很神奇,但問題解決了,就是沒有問題了,這就是心理諮詢的魅力。

焦慮型依戀:不是想掌控你,而是不膩在一起就感覺被拋棄了

產後抑鬱的人都在想什麼?我採訪了100位媽媽,結果令人淚奔!
總是懷疑自己有病的人,我們該怎麼辦?

TAG:劉月華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