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全世界第一艘沉沒的神盾艦即將誕生!北約36年來首次「棄艦令」

全世界第一艘沉沒的神盾艦即將誕生!北約36年來首次「棄艦令」

挪威「南森」級宙斯盾護衛艦4號艦「英斯塔」號在11月8日與10萬噸級希臘大型油輪相撞,導致傾覆的事件引發了全世界的熱議。在事故中,「英斯塔」號右舷被油輪巨大的錨鏈孔撞開一個約8×3米的大口子,水下破損情況更糟糕。

不到2個小時,該艦的穩態已經無法控制,緊急沖灘坐底,後續救援船舶沒能阻止傾斜惡化,目前整艘船已經完全向右翻覆。艦長無奈之下下達了北約海軍幾十年都未曾下過的命令,「棄艦」!這是1982年英國阿根廷馬島海戰的36年以來,北約國家海軍的首次「棄艦令」!

根據挪威國防部的發布的圖片顯示,目前搶險人員正在試圖將其用鋼纜固定住,防止滑入更深的水域。目前該軍艦處於半沉沒狀態。神盾系統距離水面已經岌岌可危了。一旦傾斜度再加大的話,神盾系統有被損壞,這艘軍艦基本就報廢了。挪威海軍上一次失事艦艇是在1994年1月,奧斯路號(KMN Oslo F300)護衛艦在卑爾根海岸主機故障,被大浪打到岸邊擱淺,艦體受損嚴重而沉沒。而此次傾覆的南森級「英斯塔」號導彈護衛艦,有可能獲得一份「殊榮」:世界上第一艘沉沒的神盾艦。

從現場照片看,「英斯塔」號傾覆極其嚴重,如果不是艦長及時指揮「英斯塔」號強行沖灘,恐怕「英斯塔」號早已沉睡海底。那麼,為什麼「英斯塔」號進水後傾覆得如此之快,在短時間內就造成不可逆的嚴重後果?這個得從艦船穩性的基本原理來說明。

從這個角度看,「南森」級宙斯盾護衛艦艦體的重心偏高更為明顯。

為容納AN/SPY-1F相控陣雷達,「南森」級的上層建築非常高大,為了保障整體高度偏高的10噸級NH-90直升機,直升機機庫也顯得偏高,這些都惡化了艦艇的重心,不可避免地使重心上移。如果說「南森」級偏高的重心,給該級艦帶來隱患的話,那麼11月8日那個災難性的凌晨,讓「英斯塔」號加速走向毀滅,還有另一個艦船殺手——自由液面。

所謂自由液面,是船體總任何裝載液體部分,包括水艙、油艙、雙層底以及鍋爐、凝水櫃等,沒有將液體裝滿,而存留著液體的表面與空氣相接觸。當船擺動或傾側時,這種液體的表面也將擺動或傾側,所以稱為自由液面。

圖中的液體就屬於自由液面。

這裡的計算公式就不做列舉和推導,直接說結論:當液面因船舶傾斜而自由變動時,液體的形狀及其重心位置即產生變化,使船舶穩性降低。

所以,對全世界軍船和民船,保證航行安全共同的要求都是:儘可能消除自由液面。為什麼艦船船體要設置水密隔段,為什麼艦船的油水艙裡面不會是貫通的,而是分成許多個小隔斷,都是為了消除自由液面影響。

戰艦模型剖面圖,可以清晰看到水密隔段的結構。特別請注意底部油水艙結構。

即便是圖中最簡陋的木製漁船,也要有水密隔斷,很大的作用就是防止進水後自由液面的擴散。

那麼,既然所有艦船都會有水密隔段設計,「南森」級還有13個水密隔段,為什麼還會傾覆這麼快呢?「南森」級艦長132米,水線長的數據未知,但簡單的除法也可得知,每個水密隔斷長大約接近10米。

從目前的現場照片看,水下結構的損傷估計接近20米,甚至在20米以上。如果考慮油船巨大的艦艏和動能,「英斯塔」號很有可能有3個隔斷的肋骨被破壞,造成3個隔斷進水。

根據自由液面對穩性影響值的公式,液面的面積慣矩越大,穩性降低越多。本身「南森」級重心就偏高,「英斯塔」號受損大量海水湧入後,在右舷中後部又形成了面積巨大的自由液面,降低了穩心高,兩者作用疊加,加劇了「英斯塔」號的傾覆。

因此,除了避免碰撞,為提高和保障艦艇穩性,各國海軍都會採取一些措施。例如,設計時船寬增大,干舷增高,重心降低;艦艇上合理裝載,按規定順序使用油水;在大風浪中航行固定好艦艇上一切可移動載荷及懸掛載荷;針對風、浪、流情況,選擇有利航向與航速;嚴格執行損管條例和有關穩性保持的規定,等等。作為近幾十年來最為嚴重的軍用艦船碰撞事故,「英斯塔」號事件給艦艇生命力設計帶來的教訓,將長期引發世界各國艦艇設計人員的關注。

這幾天,很多網友熱議,等明年,網路上會不出現這一則廣告:出售二手神盾艦,無泡水,無事故,接受專業質檢,可現場上艦檢驗,有證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羅廖夫 的精彩文章:

冬季作戰時,重機槍能直接用雪冷卻槍管嗎?不怕導致炸膛么?
美國歷史上的最大慘敗,為何一個超級大國敗在一個小國手裡?

TAG:科羅廖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