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神化和貶低都是不智之舉,業內提出「AI科學觀」

神化和貶低都是不智之舉,業內提出「AI科學觀」


  來源:科技日報


  在近日舉行的2018首屆世界聲博會上,除了探討人工智慧技術和產品,一個非常新鮮的話題——「AI科學觀」也被正式列入大會議程。


  作為一門新興技術,人工智慧的健康發展離不開社會的理性認識。而目前很多人對它的態度和看法還不夠科學。

  比如,有人神化人工智慧,認為它已強大無比;有人擔憂人工智慧將威脅人類,進而抵觸它;還有人認為目前的人工智慧並非真正的人工智慧,不值一提。


  神化其實是「捧殺」


  在上述幾種情況中,神化人工智慧的情況尤為常見。


  「公眾認識到的人工智慧,很多來自電影、電視,但這些影視作品傳達的信息很多是想像的,這就造成了公眾對一些事物產生了不切實際的期望。」對於這種現象,美國斯坦福全球創新設計聯盟聯席主席蔣里給出一種解釋。

  原因或許有很多,結果卻是類似的:神化人工智慧相當於「捧殺」,可能會對行業發展帶來很大困擾。


  前不久,一位同傳譯員在社交平台撰文指責科大訊飛進行「同傳欺詐」,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後來該同傳譯員發文澄清說,其中存在誤會。


  引發誤會的原因之一就是人工智慧被誇大了:目前機器翻譯只有六級水平,但由於人們口口相傳或媒體不當報道等多種因素,很多人卻在潛意識中認為機器翻譯能力已超過同聲傳譯——儘管科大訊飛從未如此宣稱。


  「作為一個新物種,人工智慧的發展已趕不上人們的想像。」科大訊飛聽見事業部總經理王瑋說。


  這並非個例。CSDN創始人蔣濤在工作中就遇到類似情況:「在跟客戶對接時,對方會想像人工智慧可以幫助解決很多問題,但實際上人工智慧的能力還達不到。」

  蔣里也舉例說,看到一款人工智慧產品時,大多業內人士是了解它的優缺點、適用場景的。但是大眾卻經常會認為產品性能就應該像電影里那樣,這是一種很大的誤區。


  「人工智慧有它很厲害的地方,但是跟人比還有很多不足之處。現在的趨勢是人工智慧越變越好,但是離公眾的很多不切實際的期望值還有一定距離。」蔣里認為,如果公眾能夠理解這一點,將有助於更好地使用人工智慧產品。


  貶低源於不了解


  對於認為人工智慧什麼都不行的觀點,科大訊飛執行總裁胡郁指出,這主要源自對人工智慧不了解。


  在很多領域,人工智慧的表現確實已可圈可點。

  最廣為人知的是,谷歌的阿爾法狗機器人已在圍棋上戰勝人類高手。除此之外,在醫學領域,人工智慧已在2017年通過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以456分的高分超過了96.3%的人類考生;在語音識別領域,目前最好的人工智慧產品的準確率可達97%以上,超過了人類速記員的平均水平。這樣的案例,正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現實生活中。


  除了一個個零散的案例,我們也可以從更為宏觀的角度來客觀看待人工智慧目前的發展水平。胡郁在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將人工智慧分為運算智能、感知智能、運動智能和認知智能四個方面。


  「在運算智能方面,這兩年自阿爾法狗大戰李世石之後,就沒有什麼突破性進展。」胡郁說,這是因為運算智能已經發展到很高的階段。目前依然在高速發展的語音識別、語音合成、人臉識別、圖像識別等,則屬於感知智能。


  此外,胡郁介紹,在運動智能方面,比如波士頓動力的機器人可以跳來跳去或後空翻,也取得了很多進步,但這一領域與感知智能相比進展較慢。在認知智能方面,就是讓機器人真正理解人的意圖,利用知識圖譜讓人工智慧實現語言理解、知識表達、邏輯推理和最終決策,目前依然在探索期,進展也較慢。

  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從另一個角度分析說,在有訓練數據、有邏輯規律可循的場合,比如國家醫師資格考試、呼叫中心等,機器通過學習專業知識可以達到一流專家水平,超過90%的普通專業人士。


  「但是對於沒有先驗知識的藝術創造,或者哪怕是常識的推理,機器還不到6歲兒童水平。」劉慶峰說,在這一領域人工智慧才剛剛起步。


  與其抵觸不如擁抱


  劉慶峰不否認,未來人工智慧的確會替代大量現有崗位。


  「只要在有數據、有規律可循的領域,機器代替50%或77%的人工崗位,根本不用等到2045年,未來十年之內或將變成現實。」劉慶峰說。


  這或許是很多人對人工智慧存在抵觸心理的重要原因。但應該看到,人工智慧在替代傳統崗位的同時,也會創造無數新的崗位。正如汽車的出現,使馬車夫逐漸退出歷史舞台,與此同時也創造出許多汽車司機崗位一樣。


  「機器不會取代人,未來被取代的是什麼?一定是使用了人工智慧和使用了機器的從業者取代掉以前傳統的從業者。」王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強調說。


  在劉慶峰看來,大勢不可阻擋,只有順應時代,用好人工智慧才是當前的明智之舉。他舉了一個著名的歷史案例:英國議會在1865年通過《機動車法案》,其中一項要求就是汽車時速不能超過4英里。這部法案使汽車的速度等同於馬車,扼殺了英國在當年成為汽車大國的機會,隨後汽車工業在美國迅速崛起。1895年,英國終於廢除了這項法案。


  「比人類更強大的不是人工智慧,而是掌握了人工智慧的人類。」劉慶峰認為,人機耦合是未來人工智慧發展的重要技術路徑,也是人工智慧時代社會倫理和人文發展的需要。


  人機耦合或人機協同似乎正在成為業內的共識。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信息學院副院長李厚強也在2018首屆世界聲博會上提出,產業對人工智慧有迫切的應用需求,人機耦合是當前比較可行的方式。美國斯坦福大學則在近日啟動了「以人為本人工智慧項目」。


  「我們不能讓機器完全代替人,而要讓每個人都站在人工智慧的平台之上享受人工智慧。」劉慶峰舉例說,最新研發的人工智慧同傳助手可以幫助同傳譯員提升口譯信息的完整度,減少工作壓力。


  談到如何減少公眾對人工智慧的誤解,胡郁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現在已經有大學甚至中、小學開設人工智慧課程,他自己也曾在網路上普及人工智慧知識。「只有當關於人工智慧的教育深入到社會體系當中,才有可能解決這些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解讀諾獎成果:鬆開免疫系統的抗癌「剎車」
《三體》中的「紅岸基地」:佳木斯66米射電望遠鏡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