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第三子——韜光養晦以謀嫡位,最後被奪爵圈禁抑鬱而死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在木蘭圍場的布爾哈蘇行宮,康熙皇帝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訓,惟肆惡虐眾,暴戾淫亂」的理由,宣布廢除太子。之後眾多阿哥開始了對於皇位的覬覦。在眾多成年的阿哥中,以四阿哥胤禛為首的「四爺黨」和以八阿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成為了嫡位最有實力的競爭者,正當朝臣勛貴們為推舉何人為皇太子而爭的不可開交之時,三阿哥胤祉揭發的一件事扭轉了康熙帝的態度,在短短數月之後,被廢黜的太子胤礽就得以複位,而八阿哥胤禩奪嫡的願望也隨之落空。為了安撫自己的兒子們,康熙帝封三阿哥胤祉和四阿哥胤禛為親王,胤禩等封為貝勒,太子複位使得原本志在奪嫡的皇子們暫時偃旗息鼓,以韜光養晦,伺機而動。這其中當然包括那位曾經主持公義的三阿哥胤祉,只是他的方式和別人有所不同而已。
康熙十六年(1677年)三月,皇三子胤祉出生於紫禁城,他的生母是榮妃馬佳氏。胤祉自幼就聰慧好學,喜愛讀書。長大之後,常常與年長的幾個皇子隨侍康熙左右。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康熙帝首次冊封成年的皇子,胤祉被封為誠郡王。康熙帝讓受封的皇子們開始參與政事,並為其分撥佐領,各有屬下之人。自此之後諸皇子也開始依仗手中的權力向二阿哥胤礽的太子之位發起挑戰,並四處打壓皇太子一黨。胤祉不可避免的要捲入其中。但胤祉用的方法卻是與眾不同,他沒有與太子等人發生直接的利益衝突,而是在別的方面另闢蹊徑,以引起父皇康熙帝的重視。他自己非但不爭權勢,反而拉攏文人名士在自己府中編書治學,以此來引起皇父康熙的注意。這位在康熙諸子中文學素養最高的皇子還依靠府內門客陳夢雷、楊文言、周昌言等編纂了兩部大書,分別是《律歷淵源》和《古今圖書集成》,尤其是後者歷時28年才完成,是中國文化史上一個重大的貢獻。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在木蘭圍場的布爾哈蘇行宮,康熙皇帝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訓,惟肆惡虐眾,暴戾淫亂」的理由,宣布廢除太子。之後眾多阿哥開始了對於皇位的覬覦。在這個異常敏感的時刻,諸皇子紛紛開始結黨串連以謀取嫡位, 這其中以大阿哥胤褆和八阿哥胤禩最為積極,前者是皇長子(曾建議將胤礽處死),後者得到朝中多數重臣的支持,是公認的「賢王」。然而正在此時胤祉的一個舉動卻間接導致了胤礽的複位。康熙帝因為皇三子胤祉與太子胤礽素來關係很親密,召他到駕前詢問太子往日的所作所為,胤祉告發皇長子胤禔與喇嘛巴漢格隆陰謀魘鎮太子胤礽一事,康熙帝對胤禔所作所為極為氣憤,直斥其為「亂臣賊子」。下令,奪郡王爵,嚴加看守,在府第高牆內永遠圈禁。本就對太子心存憐愛的康熙帝順勢將胤礽復立為太子。為了安撫自己的兒子們,康熙帝封胤祉、胤禛、胤祺為親王,胤祉進封誠親王。
康熙六十一年冬,康熙帝駕崩,雍正皇帝即位,這位誠親王的日子就開始不好過了。對於自己這個曾經的政敵哥哥,雍正帝將胤祉改名為「允祉」,命胤祉守護景陵。雍正二年(1724年),允祉世子弘晟獲罪,被削去世子之位,此後成為閑散宗室。雍正六年(1728年)六月,以允祉索賄、無人臣之禮,議罪被奪爵,囚禁在自己的府邸里。之後將他降為郡王,他的兒子弘晟也被牽連,被囚禁宗人府。這還不算完,雍正八年(1730年)二月,允祉又被進封為親王。但僅僅三個月後,在怡親王胤祥的喪禮上,因允祉遲遲未到,並且毫無憂傷的面色(估計是心有怨念)。之後庄親王胤祿等彈劾他(牆倒眾人推),胤祉下宗人府議罪。雍正帝命奪取他的爵位,幽禁在景山永安亭,他的家人和他一起被囚禁,弘晟仍被禁在宗人府。雍正十年(1732年)閏五月,胤祉于禁所中抑鬱而終,時年五十五歲。而他的兒子中只有第七子弘景得了個固山貝子(略高於奉恩鎮國公)的爵位。
※他們被稱為西湖三傑——或被誣身死,或拒絕投降以身殉國
※雍正朝的四大寵臣都是誰?他們都是什麼結局?
TAG:歷史人物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