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創意 > 三十年如一日,憑一雙手在水中撈出10萬多張白月光

三十年如一日,憑一雙手在水中撈出10萬多張白月光

手藝門

中國 ? 手藝文創生活平台

每個人

都具有創造的潛能

再小的手藝,也有自己的價值

讓世界看見你

無限可能

來源:手藝門微信號:soyimen

圖文版權歸屬原作者,僅限交流學習

以下為圖文

造紙術是我們科技史上的四大發明之一

東漢元興元年

蔡倫改進造紙術

用樹皮、麻頭、敝布和漁網等原料

製成「蔡侯紙」

它以輕便、容易攜帶、取材廣泛

取代了甲骨、竹木簡等書寫材料

成為書寫材料史上的一次變革

而在眾多的傳統手工紙品中

安徽涇縣的宣紙

韌而能潤、光而不滑

堅潔如玉,細薄光潤

而尤得書畫大家的喜歡

因其質地和色澤

上乘宣紙也有「白月光」的美譽

關於宣紙的濫觴及源流

有很多史書在考訂與揄揚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

宣紙在唐代已然鋪開

唐書畫評論家張彥遠所著之《歷代名畫記》記載:

「好事家宜置宣紙百幅,用法蠟之,以備摹寫。」

另《舊唐書》記載,天寶二年(743年)

江西、四川、皖南、浙東都產紙進貢

而宣城郡紙尤為精美

可見宣紙在當時已冠於各地

並且南唐後主李煜,曾親自監製的「澄心堂」紙

據《徽州府志》記載:

黟歙間多良紙,有凝霜,澄心之號

後者長達50尺為幅,自首至尾勻薄如一

因它「膚如卵膜,堅潔如玉,細薄光潤,冠於一時」

李後主極力推崇這種紙,並建堂藏之

還有學者論斷,澄心堂紙就是宣紙之一種

宋 李公麟澄心堂紙繪《五馬圖》(局部)

著名國畫家李可染曾說:

「沒有好的宣紙,

就作不出傳世的好國畫。」

常人只道宣紙好

不知撈紙多艱辛

而這位黃山腳下的周東紅

便是從渾濁的漿水中

撈出一張張堅潔如玉、細潤光滑的宣紙的撈紙工

他30年如一日,憑一雙手

在水中撈出10萬多張「白月光」

並且,他還是韓美林、劉大為等諸多國畫大師和國畫院

都點名要他做得宣紙

就連央視的《大國工匠》也專門

為他的一雙撈紙的手拍成專題片

他是撈紙屆鼎鼎大名的傳奇人物

卻仍舊堅持每天下水撈紙

把每一張紙都融進責任和情感

1985年,周東紅才19歲

他跟著舅舅在小嶺村的一家紙棚里做小工

家境貧寒的他

並不像其他家境好的同學一樣

可以繼續清閑的讀書學習

那時候,他已經在很多行業里摸爬滾打過了

在十九歲之前,他就已經輟學回家

放過牛、跟著大人一起集體出工掙工分

也跟著做過造船的小工

還做過木工

但是都不得心意

直到看見小舅舅在宣紙廠工作

才有幸見識到撈紙的樂趣

在一池漿水的兩邊

兩人相對而站

雙手持竹簾,在漿水中左右晃動

一摞摞濕漉漉的宣紙就這樣撈了出來

他當即看的心中篤定

他要學就學這個

但是我們都知道

「紙壽千年」而人工百代

一卷白箋而萬里月光

要知道,一紙白宣

要歷經108道工序

3番寒暑,人工無數

僅僅造紙原材料的採集與加工

就需要二三十個月的工期

而一個門外漢

要學這造紙之中最難的撈紙

談何容易

但是對於一個屢敗屢戰的人來說

世間不容易的事有太多

這撈紙還不算可怕

因為當時的宣紙廠是集體辦的

想進去學習做事,都要經過集體辦公室

但是僅僅憑他周東紅的資歷

自然是不得其門而入

但是周東紅並沒有放棄

既然不能「光明正大」

那就偷師學藝唄

還好師傅們都不怎麼為難他

見他這麼好學

也會瞅著機會教他一兩下

那時候他經常是兩三點就起床趕過去

收拾車間,準備師傅們的工作

然後在一旁和正式的學徒們一起呆著看

等到師傅撩起眼皮示意他可以過去了

他就趕快飛過去接上手

每到吃飯時候

他會央求師弟們偷偷打兩份飯菜

然後帶出來勻給他

因為廠里的食堂,他是進不去的

就這樣他堅持了半年

後來師傅偷偷告訴他

廠里加強了管理

他再也來不了了

他才不得不另謀出路

1986年的開春

周東紅經過多方打聽

才知道涇縣的宣紙廠招人

他特意打扮的整整齊齊

趕去應聘

當時的生產車間負責人問他

會不會掌簾

他略顯遲疑了一下,又急忙誇口,會

此時你要是問他會不會登天,他都敢說會

找不到工作的可怕

一家人生活拮据的凄涼

讓他迫切的想掙上一分錢

人說,宣紙108道工序

撈、曬、剪……各有其難

撈紙尤難,技術要求很高

一個紙槽裝滿了

大約可以出紙百餘張

紙漿濃度不同

出紙率會有差別

但是每張紙的厚薄輕重

卻小到不可失之毫釐

依分量計算,6斤左右特種凈皮

出紙一百張,多出或少出皆不合格

全部打回原形(回漿),不給工資

成品率太低的過程,很長時間困擾著他倆

出紙厚薄不一,四處起泡

一天有幾百張廢品……

累死累活落得兩手空空

要麼只拿10多元錢月薪

那種沮喪與無望

迄今想來,都常常壓迫著他

差那麼一點,就要撂腳走人

但是,最後他都沒能真正的任性走人

這一半是興趣的支撐,一半是生計的困擾

後來,他得遇恩師沈潔明

生活總是這樣吧

苦盡甘來

在恩師的帶領下

他很快就出師了

後來又成了二師傅

再後來,他也能自己帶徒弟了

他自己製作的宣紙

「韌而能潤、光而不滑、潔白稠密

紋理純凈、搓折無損、潤墨性強」

讓他成為很多優秀國畫藝術家的「御用造紙師」

但是因為撈紙的難度大

現在各行各業的機械化程度都很高

也少有人再來問津「撈紙」的佳話

2009年,涇縣宣紙傳統手工製作技藝

入選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那時候,整個安徽僅剩一千人在從事這個行業

當央視的《大國工匠》採訪他的時候

他也開始爆紅網路

各地都請他過去講座

還設立專項課題,邀他一起合作

……

但是他始終記得自己的信條

一個撈紙工

始於撈紙

終於撈紙

現在,你仍能看到那個略顯瘦削的他

日日親臨車間,下水撈紙

耳提面命、親手示範

身上流淌著一個工匠的嚴謹和謙遜

手藝門中國 ? 手藝文化傳播平台

google谷歌文化學院中國合作夥伴

在這裡看見好手藝

手藝門掌門人私人微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手藝門 的精彩文章:

素簡之心
開心果殼變家中亮麗風景,原來只要這麼簡單,精緻漂亮有創意

TAG:手藝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