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河洛廣記||憶昔故園漢時月——畢圭苑漫談

河洛廣記||憶昔故園漢時月——畢圭苑漫談

原標題:河洛廣記||憶昔故園漢時月——畢圭苑漫談



印象畢圭苑 聶劍帆 畫

畢圭苑,是東漢靈帝時期建造的著名皇家園林,位於洛陽城南。在東漢末年,畢圭苑和繁華的洛陽城同時被董卓焚毀。今天讓我們走進歷史,講述畢圭苑背後的故事。並結合出土文物,尋找畢圭苑的確切位置。


這個皇帝愛造園


東漢建寧元年(公元168年),十二歲的漢靈帝劉宏成為大漢帝國的皇帝,他是一個著名的昏君。漢靈帝有兩大「政績」,一是賣官,二是造園。


光和元年(公元178年),靈帝宣布,東漢帝國的任何官職均實行明碼標價,公開出售。靈帝用賣官搜颳了大量錢財,於是用這筆錢財來大規模營造皇家園林。

靈帝即位時,洛陽周圍已有不少皇家園林,如順帝時修建的西苑,桓帝時修建的顯陽苑等。但這些園林無法滿足靈帝日益奢靡的生活,他對上述園林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後漢書·靈帝紀》說,光和三年(公元180年),靈帝又在城南建畢圭苑。按規劃,畢圭苑分東西二苑。


靈帝下令,畢圭苑須於一年內建成。此舉遭到民眾的反對,也遭到一些朝臣的反對,靈帝的老師楊賜進諫道:「今城外之苑已有六處,足可供陛下遊玩,現在廢棄民眾田宅,畜養禽獸,有違君道。陛下應該效法大禹,卑宮室,減勞役,以減輕民眾之苦。」靈帝對這種建議不屑一顧,如期建成了畢圭苑。靈帝令各地貢獻珍禽異獸充實畢圭苑,以便觀賞取樂。


匪首火焚畢圭苑


光和七年(公元184年),爆發了聲勢浩大的黃巾起義。各地豪強在鎮壓黃巾大起義中壯大,東漢帝國呈瓦解之勢。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四月,靈帝去世。十四歲的皇子劉辯即位,何太后臨朝稱制。大將軍何進是何太后的兄長,他與宦官的矛盾很深,而衛戍部隊是由宦官掌控的。於是何進聽從袁紹的建議,密召董卓進京誅殺宦官。


董卓是隴西臨洮(今屬甘肅)一支土匪武裝的首領,花錢買了羽林郎一職,這批匪徒竟然成了官軍。黃巾起義時,董卓又被封為并州牧,他組成了以涼州土匪為主體、兼雜胡人的混合軍團,這是一支殺人成性的禽獸之師。

接到何進要求他進京的密旨後,董卓率三千鐵騎南下。不料,何進的計謀敗露,宦官將何進誅殺。董卓進京後,脅迫皇帝劉辯自盡,立漢獻帝劉協,全面控制了中央政府。董卓命令他的部隊挨門搶劫,以殺人、姦淫婦女為樂。洛陽城進入空前恐怖時代。


董卓的倒行逆施,終於激起了廣大人民的憤怒與反抗。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曹操聯絡各州郡,組織義軍討賊,兵鋒直指洛陽。


二月,洛陽寒風凜冽,在漫天大雪中,被多方義軍逼得無路可走的董卓,挾持漢獻帝遷都長安,並驅趕兩百萬官民西遷。《後漢書·董卓傳》說:「卓自屯留畢圭苑中,悉燒宮廟官府居家,二百里內無復孑遺。」他為了防止官員和人民逃回故都洛陽,駐紮在畢圭苑中,將整個洛陽城以及附近兩百里內的宮殿、宗廟、府庫、民房等大批建築物全部焚毀。


曹操進軍畢圭苑,董卓將這座園林也以火焚之,然後逃至長安。


千年名園何處尋

「畢圭苑」的意思是,眾妙畢備、形如玉圭之園林。它與平樂館,是漢代皇家園林的代表。唐代杜牧《故洛陽城有感》說:「一片宮牆當道危,行人為爾去遲遲。畢圭苑裡秋風後,平樂館前斜日時。」他顯然是到過畢圭苑遺址的。


宋代晁公遡《暑賦》說:「觀乎崤函伊闕、東西二京,平樂畢圭、長楊上林,高台雖毀,故基猶存。」可能宋代時,仍能看到畢圭苑等漢代園林的故基。


《後漢書》說,畢圭苑在洛陽城南。但這是一個很大的概念,它究竟在城南何處呢?


1998年9月,在龍門西山張溝村之東,出土了彭紹墓誌。該志說,彭紹夫婦「以天寶元年十月十四日,合葬於龍門西陵畢圭鄉原」。近年又發現的比丘尼志弘墓誌,提到其葬地為「畢圭鄉龍門裡」。雖然出土地點不詳,但也說明了畢圭鄉與龍門之間的密切關係。從這兩方墓誌可以基本判定,唐代畢圭鄉的範圍,是龍門西山及其南北區域。「畢圭鄉」的名字,來源於「畢圭苑」,因此東漢的畢圭苑應在此區域。

造園需要有水源。經考察,張溝村有泉水和湖泊,又據清乾隆《洛陽縣誌》載,此處有溫泉。張溝村西鄰一個小山村,名字是「畢溝」,它與畢圭苑、畢圭鄉應有歷史聯繫。因此,東漢畢圭苑的確切位置,在張溝村到畢溝一帶。張溝村中的湖泊,應是畢圭苑遺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文河洛 的精彩文章:

《滕王閣序》中的洛陽典故||張華秘尋「牛斗之墟」
從洛陽詩看洛陽史||從李謨偷曲看東都梨園

TAG:人文河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