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第一次世界爆發的前夜,法國社會在做什麼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第一次世界爆發的前夜,法國社會在做什麼

歷史原創作者:慧晨說歷史哈嘍大家好,小編給大家講講大戰到來前的法國。雖然1914年的法國有著各種弊端,但其總體表現還算令人滿意:共和體制似乎逐步穩固,國家的經濟、殖民和外交地位尚未遭到挑戰,而法蘭西文明的魅力又將大量的文人與藝術家,引向在當時堪稱是光明之城的巴黎。然而,幾層愁雲卻始終籠罩在國土之上,破壞了這番欣欣向榮的景象。

19世紀初,約瑟夫·邁斯特爾曾將戰爭稱為「世界法則」。在很多人眼中,戰爭近乎於是人類的宿命。由於缺乏國際協調機制,也沒有任何機構擁有足夠的權威去訂立一部國際法來制約各國,每個主權國家都期望自己的行為不受約束,哪怕會損害他國利益也在所不惜。出於自身安全的考慮和對權力的追求,這些政治體往往會相互結盟、擴張領土、尋求政治和經濟上的統治地位。當外交無法維持國與國之間的平衡時,它們甚至不惜一戰。

法國大革命之後,戰爭開始轉變成一場全面性的民眾運動。隨著義務兵役制的確立,戰事成為共和制下所有公民的共同事業,而一種戰爭文化也開始出現:對制服的熱衷、對軍紀的崇尚以及對戰爭英雄們的推崇。儘管法德兩國在阿爾薩斯-洛林的歸屬問題上始終相持不下,但人們實際上已經接受了這片土地被劃歸德國的事實,那種「復仇情緒」已經逐漸淡化。

雖然面臨著戰爭的威脅、民族主義情緒的高漲以及列強為了各自利益在巴爾幹半島相互爭奪的危局,一場反戰運動也同時在法國和歐洲興起,而第二國際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法國的社會黨人竭盡全力,組織了各種集會活動,並發起媒體攻勢,他們不單是在譴責戰爭,更希望阻止災難發生。雖然從其他方面來看,法國社會有如一盤散沙,但厚重的民族情感卻使得人們走到了一起。

1917年,曾是反德雷福斯派的莫里斯·巴雷斯出版了《法蘭西多元的信仰團體》一書,對法國的多元化和民族團結統一大加讚揚。書中如此寫道:「在法國,我們團結一致。無論是知識分子還是鄉野村夫,我們都清晰地認識到了這樣一點:在我們的個人小利之上存在著某種大義;為了實現這個偉大理念,我們從本能上不惜自我犧牲。

那麼,這場血腥殘酷的戰爭在當時是否可以避免呢?衝突爆發之後,那些戰爭的鼓吹者開始推卸自己的責任而各國的歷史學家也極力撇清自己祖國與戰爭的關係。法國人據理力爭,指責德國故意縱容奧匈帝國,因此對於戰爭負有關鍵性責任。而德國人則指責是法俄聯盟的建立鼓動了俄國,正是因為龐加萊的力挺才讓法國的這位盟友敢於發動戰爭動員。這樣的邏輯只會讓人陷入相互推卸指責的怪圈之中。

在國家和當權者們的作用和影響之後,我們還應當看到各國在金融、貿易和帝國主義殖民擴張等領域的衝突。這場戰爭到底是偶然還是必然?如果1914年時的當權者們是另一批人的話,戰爭是否可以避免?或者反過來,我們又是否可以這樣認為:協約國與同盟國的接連出現、各國之間不斷提升的恐懼心理以及在戰爭文化鼓吹下發展壯大的民族主義已經使得戰爭一觸即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妍妍美食君 的精彩文章:

甄嬛傳:為何皇帝如此喜歡淳兒?原來初次伺候皇上時,她做了這事
清朝到底給中華文明帶來了什麼東西?

TAG:妍妍美食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