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知識能治癒你的窮病?真的有這種知識嗎?
許多有錢人沒什麼文化,有文化的人可能又過得比較清貧。這簡直是社會中的一大悖論。對於這種現象,美國作家威廉·龐德斯通認為,掌握恰當的、足夠多的知識是能夠致富的,知識多的人掙得也多,而且常識性知識還能帶來健康。只不過很多人沒有看到這種潛在的力量和能力。
他在《知識大遷移》一書中說:「知識最豐富的人已婚的概率最大。和另一個人共同生活撫養孩子,也是一個自我教育的過程。因此,婚姻可以增進知識水平,而單身有可能限制知識的獲取。」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為什麼知識能帶來財富?且只要堅持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帶來財富呢?龐德斯通總結了幾點:
首先,如果你知道一個讓你顯得有學問的知識點,別人就會以為知道更多,覺得你很聰明,這樣他們就有可能給你較高的起薪、更多的晉陞機會。
其次,廣博的知識能給你帶來一些額外的優勢,這個優勢就是「要是打著錚亮髮油的老闆卻不知道冥王星是一個矮行星,就得不到工程師們的尊重,而你恰巧知道這點,這就拉近了你和工程師們的距離。」
最重要的一點是,知識多的人更精於創新,他們的知識儲備讓他們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類比。
知識包括跟金錢有關的知識——金融知識,金融知識有助於人們進行更好的預算、儲蓄和投資。那麼,一個問題出來了,在同等教育程度下,高收入人群要比低收入人群多了解哪些知識呢?答案是,很多功夫在課本之外。
比如金融知識,學校從沒想過要教孩子理財知識,他們卻需要做出各種複雜的財務決定。而一個沒受過財務金融教育的人有了信用卡、學生貸款和抵押貸款,就像沒考過駕校的人坐在方向盤後面一樣,對自己、對社會都很危險。極少有成年人主動接受個人理財教育。自由社會不可能強制對每一個成年人進行個人理財教育。這需要當事人主動學習,這也是一種有望帶來回報的成人教育方式。
知識能帶來財富和健康,即使不能,知識本身也是好東西,因為他能開啟你的理性。但問題是現在有了搜索引擎和雲存儲,我們還需要去了解和記住大量事實性知識嗎?
龐德斯通說,在美國,在網路誕生之前,就存在著傳授事實還是傳授方法的爭議。大多數人都傾向於傳授方法,即「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都認為教給一個人一種方法更實用。
弗吉尼亞大學英語教授赫施認為,美國教育過分強調方法和批判性思維,輕視對事實的傳授。1987年,他出了一本暢銷書《文化素養:每個美國人都應該知道的東西》,全書收錄了大約5000個人、事、日期和概念。他認為,這些東西是所有受過教育的人都應該知道的,包括伽馬射線、洛可可藝術、絕對零度、抽象藝術、粒子加速器、會計、酸雨、元素周期表等術語。
事實和方法不見得可以輕鬆拆分開來。如果把一個人的知識體系比喻成一面磚牆,拿掉一塊磚,牆還能立著。拿掉幾塊磚,牆仍然能立著。可是,「以為磚太多,就能拿掉大部分磚塊就錯了。那樣一來,孤零零的磚塊只能懸在半空,牆肯定會垮掉」。
在隨時可以用手機搜索信息的時代,我們仍然需要掌握許多知識,更重要的是仍需要掌握處理問題,解答疑問的整個過程和方法。
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然而知識是想像的基礎。畢加索是第一個受過古典繪畫訓練同時又研究非洲雕塑的歐洲畫家之一。因此,我們可以看出,不相關的知識是各種創造性的類比、靈感和解決方案的來源,你學的越多,接觸的越多,早晚能派上用場。
藉助搜索引擎獲得知識的前提是知道自己無知,但心理學上有一個達克效應:最缺乏知識和技能的人最無法認知自己的這種欠缺,差勁的司機大多認為自己是好司機,沒有得到獎狀的學生總想得到獎狀,得分最低的學生對自己的成績誇張得最厲害。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認為,他們可以在不到6分鐘的時間裡煮熟一個雞蛋。
結語——
知識和事實同樣重要,因為事實可以造成一種經驗,而經驗也是知識來源的重要部分。學習者必須掌握足夠多的事實,才能對自己掌握的知識及其欠缺部分心中有數。只有這樣,他才能藉助搜索引擎補上自己欠缺的部分。
※人活著一定要了解這兩個能力,否則會很難且很累!千萬別不信
※伯特海靈格:處理好家庭關係,才能應對好外界一切關係!
TAG:哲學詩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