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交上主動權,讓你與藝術零距離
原標題:「沉浸式」交上主動權,讓你與藝術零距離
藝術是人文社會發展的產物,無論是傳統藝術還是現代藝術,都或多或少與時代發生著一定的關係,比如由於現代科技與傳統藝術的碰撞而使藝術的展出方式產生顛覆的藝術表現形式——「沉浸式」藝術,就是這樣的典型代表。
「沉浸式」藝術一詞是近幾年才出現的熱詞,並且在展覽中頻繁被使用,成為藝術展中最吸睛的展出形式。比如三年前在上海展出的《雨屋》,使得「沉浸式」藝術展一時名聲大振,令人印象深刻。
(觀者走在雨中又不被淋濕,亦真亦假)
隨後,沉浸式藝術展覽在我國競相開放、遍地生花,為觀眾們帶來一場又一場的非凡體驗。比如,讓觀眾走進作品體驗人生的「拾自路口」。
「拾自路口」與「十字路口」諧音,意味著人生的分叉路,踏進社會的大舞台後面臨著不同方向的抉擇。這是人生必經的階段,經歷不同程度的歷練,自己對生活的領悟和啟發,最後升華到變成找尋自我、回歸真我、重拾自己。
人生伊始——迷宮漫步
觀眾強烈要求與藝術品互動的慾望是「沉浸式」藝術欣賞最重要的推力,真聽真看真感受,這跟表演藝術如出一轍。在第一個展館中,如同迷宮般的裝置就是我們面對人生的第一個狀態——世界是個巨大的迷宮,偶爾我們會失去了方向。
保持常態——朝九晚五
「沉浸式」參與者的五官感受到的具體元素來自展覽所創造的現實,但對於周圍情境的整體感受卻是出自虛擬,也由此產生相應的情緒。初入社會的迷茫不知所措,漸漸都會被時間稀釋,進而保持著生活的常態,朝九晚五的生活,枯燥而瑣碎,失眠、焦慮、社交恐懼,還有加不完的班,和還不完的卡債,就這樣數著日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短暫迷失——紙醉金迷
在交互表現上,「拾自路口」主要是讓參與者與裝置藝術本身進行互動,在館3中,霓虹燈牌,鋼管舞, 觥籌交錯,在紙醉金迷中迷失了自己,甚至認為愛情可以售賣, 換取你想要的一切,整個場館讓人在參與的過程中倍感動容。
過後無畏——說走就走
說走就走,勇氣可嘉,就像有人說的「總有一些高跟鞋走不到的地方,有一些噴著香水聞不到的空氣,有一些躲在寫字樓里永遠遇不見的人」。這堆砌起來的行李箱,從平面移到空間,獲得了更多來自觀賞者的共鳴。
積極探索——沖雲破霧
突破自我,勇於探索,這大概就是人生低谷後的撥雲見霧吧。整個情境有趣、好玩,又充滿新鮮感,觀展過程深刻,人們也更願意進行下一個展館的遊覽。
偶爾懷念——人在他鄉
我走了那麼遠,看了那麼多繁華,還是想聽陳奕迅的歌,想喝外婆家的湯。那個帶著泛黃濾鏡的點點記憶,讓我知道,走多遠,內心總有一處,留給那些溫暖的人,那些溫暖的事。利用屬於這個時代的「作畫工具」,喚起人們過去的記憶,這就是「沉浸」的魔力。
勿忘初心——頓悟人生
在目前這樣一個新媒體時代中,繪畫和雕塑已經很容易被獲取、被看到,長久之後,民眾們對這些經典高雅的藝術作品的心態似乎不再那麼稀奇。但是相比之下,一份由聲、光、影以及傳統改造元素等共同構成的「藝術體驗」卻不是隨手可得的。粉色的雕塑,童真夢幻。
看透人生——活在當下
設計者通過互動與觀賞者一起成長,把沉浸裝置作為一種美學工具,最終獲得情感上的升華。對於這種藝術形式的發展趨勢,我們有理由秉持一種樂觀而信任的態度。未來不可遇見,為今天而儘力,珍惜眼前的人與事,不卑不亢,活在當下。廣州俚語,融入當地生活。
傳統藝術展品單純的只會是一件展品在特定位置展出,只能單向地傳遞藝術家想表達的中心思想和內容,缺少了體驗感。沉浸式藝術無疑是多樣化的,不是傳統藝術直接輸出,而是把主動權給了觀展人,因為個體的不同,不同的人觀看產生的藝術效果也不同,重構出了不一樣的全新的藝術體驗,或許這就是沉浸式藝術的魅力所在。
「拾自路口」讓我們剖析現實,講述了找回自我的一段過程,通過行走,通過旅行,去探索,去體會,去遇見一個全新的世界,去尋找回那個迷失的自我。這就是一種藝術,也承載了一種社會責任, 願年輕人行走到更多的地方,看更多的美景,看看這美麗的世界。
11月10日開始,「拾自路口」沉浸式裝置藝術展在廣州市越秀區二沙島晴波路9號文立方四層展示廳正式開幕日。我在藝術里等你!
冷眼奢華觀察站 | Luxureport
唯物質主義精神家園,中國第一個用谷歌眼鏡採訪的自媒體
在微信上搜索iLuxureport,與主頁君一起冷眼奢華
※姍姍來遲的Fantasy Bra,好看沒有真好看,寒酸卻是真寒酸!
※每一瓶葡萄酒里都散發著西方美男子的魅力
TAG:Luxurepor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