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代剛立很衰,因一和尚給取一國號,昌盛一百年
原標題:一朝代剛立很衰,因一和尚給取一國號,昌盛一百年
中華歷史數千年,期間誕生了很多朝代,這中間的很多朝代,往往都會用地名來作為朝代的名字。
最開始的周朝,他們的發源地就是「周」這個地方,所以等到國家統一之後就用了「周」作為國家的代號。秦朝的開創者嬴政,在統一了六國之後,也給自己的國家起名「秦」作為國號。漢高祖劉邦建立的西漢王朝也因為他的出生地是在漢地,所以給自己的國家取國號為「漢」。此外還有當年的劉備,佔領了蜀地之後,建立自己的政權的時候,也取的是「蜀」字作為自己的稱號,隋朝的楊堅曾
經做過北周的隋王,所以後來建立隋朝,李淵建立大唐也用了自己曾經的封號,趙匡胤建立宋朝用的是他曾經做過的「宋州節度使」名字。由此可見,很多王朝都喜歡用地名或者他們的締造者,曾經擔任過的職位有關係,用以紀念自己曾經戰鬥過的,或者有意義的地方。
宋朝剛剛建立的時候,也正是北方少數民族最強盛猖獗的時候。北方的金國,遼國,西夏,蒙古等等。每個都對我大宋王朝虎視眈眈,想佔便宜。自從北宋建國開始,前後三百多年,愣是跟他們對峙了幾百年。當然非常遺憾,我們都知道,宋朝我們的政府面對少數民族,尤其軟弱無能。大片的領土被佔領,尤其是被金國和遼,欺負的最多,被占的也最多。當然,他們最後也沒什麼好下場,最終都被蒙古族給滅亡了。按照以往的例子,蒙古人建立的政權應該取個跟蒙古有關的名字才對的,但是忽必烈沒有那樣做,他似乎是有自己的打算,要與眾不同。經過成吉思汗家族歷經三代人的努
力,南征北戰,最終在鐵木真的孫子輩一個叫忽必烈的人的帶領下,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國號不是蒙古,而是漢字「元」。
國號的建立制定不是小事,一般都是要經過長時間的商議探討才能決定的。尤其是少數民族想要統治中原,統治有著完全不同的文化體系的名族,更加艱難。忽必烈深知這一點,他知道想要管理好,這個龐大的國家不容易。最後,經過不斷探討,最終他們選擇了漢字「元」作為國號。這說起來是引用了我們的《易經》中「大哉乾元」的這個元字,用意也是想達到消除漢人的抵抗情緒。也真實用心良苦。側面的意思是說,我都用你們的漢字了,說明我尊重你們的文化,接受你們的東西。多少可以拉近點距離吧,事實證明,確實如此。
「大哉乾元」用現在的意思說就是:希望自己統治的疆土能想天空一樣無窮無盡,充滿幻想。」當然,這個意思讓忽必烈那樣的粗漢去想,肯定是想不出來的。他們對漢族文化的了解,還遠遠達不到這個程度,他的水平實在是不可恭維。所以說這個「元」字肯定不用說,是一個非常聰明厲害的漢人給想的肯定毋庸置疑。
忽必烈真的是個非常優秀的統帥,跟他的爺爺想比,真的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從一開始表現出的聰明才智,胸懷天下的志氣,不是一般人可以比的。所以,有這樣的志氣,這樣的胸懷,肯定不愁各路人才前來投奔。因此非常快,忽必烈身邊就有了很多的幕僚,為他出謀劃策,打江山。這些人不乏很多水平非常高,道行很深的主。給他取個國號,那不是什麼難事。這其中就有一個人特別厲
害,他的名字叫「子聰」,還是個僧人。這個「子聰」就是後來為忽必烈取國號,定「元」字為國號的劉秉忠,當然他也是元朝初建時期的元老級人物。劉秉忠的學問,那真的是高的不得了了。最擅長的就是對《易經》的研究了,可謂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精通蒙、漢、滿多種語言問題。
到了1271年,這個時候的元朝,江山也基本穩定下來,劉秉忠也已經成為了朝中重臣,這個時候忽必烈就找他商議,決定要定國號,興禮儀,準備準備要往後繼續走了。就差最後一步,自己國號一定,皇帝登基,就算大局已定了。此時的忽必烈當時是萬分高興,前後三代人的努力,在他這裡終於要實現了。當然是激動的不得了。然而忽必烈還是有自己的考慮,他還是想昭告天下,告訴天下
人自己的決定,他是想給天下蒼生謀福利的,他想做個好皇帝。因此他的這個詔書就有了一定的難度,既要通俗易懂,還要把自己的意思表達清楚,以達到安定天下的目的。因此就找來了當時天下最有名的文人劉秉忠幫自己寫《建國詔書》。不愧為一代文人,寫出來的文章非常符合忽必烈的意思。通俗易懂,還振奮人心,有利於安定團結。老百姓看過之後都連連感嘆。確實起到了安定天下人心的目的。正是因為這個詔書,這個「元」字深得人心,元朝著實昌盛了一段時間。最後到了明朝的時候,蒙古人被朱元璋給趕回蒙古,回到了大草原,但是他們依然沿用了「元」的這個國號。
元朝從正是啟用國號開始,前後歷經百年,對於一個少數民族來說,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不得不佩服我們的漢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們老祖宗的智慧。雖說是蒙古人統治下的元朝,但是里里外外還是離不了漢人。元朝也就是統治了一百多年,如果再統治一百年,興許蒙古這個名族就要消失了。這就是我們文化的先進性,任何文化過來都可以同化你。
TAG:河洛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