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黎曼猜想(四)得救之道,就在其中
關注風雲之聲
提升思維層次
導讀
假如非平凡零點的實部是在0到1之間隨機取值,那麼它剛好取到1/2的概率應該等於0。黎曼卻認為這個概率是100%!這件事如果是真的,就說明它一點都不隨機,在這背後肯定有深刻的原因。人們已經計算了十萬億個非平凡零點,然後你猜怎麼著?它們都躺在臨界線上!
在前三期節目(文章見理解黎曼猜想(一)背景 | 袁嵐峰、理解黎曼猜想(二)兩個自然數互質的概率是多少? | 袁嵐峰和理解黎曼猜想(三)你真的相信全體自然數的和等於-1/12嗎? | 袁嵐峰,視頻見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34580488、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35082418和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35623705)中,我們介紹了黎曼猜想的背景,即質數分布問題,以及研究質數分布的基本工具,即歐拉乘積公式。我們還說到,黎曼通過解析延拓,把歐拉ζ函數升級成了黎曼ζ函數。順便說一句,令許多人驚愕萬分的所謂「全體自然數的和等於-1/12」,其實不是字面上的意思,而是說黎曼ζ函數在自變數為-1時的取值等於-1/12。那麼,黎曼具體做了些什麼呢?
黎曼
黎曼是一位德國數學家,生於1826年,可惜天不與壽,只享年40歲,去世於1866年。黎曼從小就顯示出了超群的數學天才,得到過數學王子高斯(Johann CarlFriedrich Gauss,1777 - 1855)的讚賞,這是極其少見的。在黎曼去世五十多年後,愛因斯坦在發展廣義相對論的過程中,又受到了黎曼極大的啟發,可見黎曼的洞察力多麼超越時空!
1859年,黎曼33歲時被選為柏林科學院(Berlin Academy)的通訊院士(corresponding member)。為了答謝這個榮譽,黎曼向柏林科學院提交了一篇論文,標題叫做《論小於給定數值的質數個數》(Ueber die Anzahl der Primzahlen unter einer gegebenen Gr?sse,英文翻譯為On the Number of Primes Less Than a Given Magnitude)。此文的篇幅雖然只有短短的8頁紙,內容卻非常豐富,語言極其精鍊,直到現在都在不斷給數學家們提供啟發和挑戰,堪稱整個數學史上最深邃和最難啃的論文之一。此文的要點包括:
一,我們應該把ζ(s)中的自變數s理解為複數(complex number),而不只是實數;
二,我們可以通過解析延拓(analytic continuation),讓ζ(s)在s
三,通過對ζ(s)的研究,我們可以對小於等於某個數x的質數的個數給出一個明確的表達式,在這個表達式中唯一未知的就是ζ(s)的零點的位置;
四,黎曼猜測,ζ(s)的零點都位於某些地方,這個猜測就是黎曼猜想。
現在我們來解釋一下。歐拉ζ函數是這樣一個對所有自然數求和的級數:
需要注意的是,這個級數只在s > 1時收斂,在s ≤ 1是發散的,因此沒有意義。但是黎曼提出了一種通過ζ(s)來定義ζ(1 - s)的方法,硬是把這個函數擴展到了s ≤ 1的區域。
黎曼是怎麼做的呢?在s > 1的情況下,黎曼經過一番巧妙的變換,證明了下面這個等式:
這裡的Γ是歐拉Gamma函數,是階乘的擴展。如果你看不懂細節,這並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看右邊這個關於s的表達式:把s換成1 - s,答案不變。
為什麼呢?因為這時前面的分式中的分母s(s - 1)變成了(1 - s) (-s),你看,確實不變。而後面的積分當中的兩個指數,-(s + 1)變成了-(2 - s) = s - 2,而s - 2變成了-(s + 1),你看,剛好是互換了一下,所以還是不變。結論是:右邊的表達式,在s換成1 - s時,保持不變!
因此黎曼指出,左邊的表達式在把s換成1 - s時,也保持不變。也就是說:
這個等式叫做黎曼的函數方程。根據這個等式,如果你知道了ζ(s),你就可以算出ζ(1 - s)。就這樣,黎曼對ζ函數做出了解析延拓,從它已知的在s > 1時的值,就可以定義它在s
由於時間關係,在這裡我們只能講這個證明的大略。真正驚人的是,你如果照著他的證明一路推下去,你就會看到他的結論是正確的,但他是怎麼想到這個做法的?這就完全是「一劍西來,天外飛仙」!即使在專業數學家看來,黎曼的思路也非常神奇,遠遠不是顯而易見的。
一劍西來,天外飛仙
在這樣神乎其神的洞察力和創造力面前,我們感到深深的震驚和敬佩。就像周星馳的電影《國產凌凌漆》里的台詞:
「你那憂鬱的眼神,唏噓的胡碴子,神乎其技的刀法,還有那杯Dry Martine,都深深的迷住了我……」
《國產凌凌漆》
黎曼表現出來的,就是真正的神乎其技。我們應該感謝,有如此偉大的頭腦引領人類前進!
細心的同學可能會問:從s變換到1 - s,只能把大於1的變換到小於0,那麼0和1之間的怎麼辦呢?對此的回答是,早在黎曼之前,數學家已經對這個區域做出了解析延拓。
回顧一下我們這個系列的第一篇(理解黎曼猜想(一)背景 | 袁嵐峰),把n的-s次方記作f(n),把所有的f(n)的和即f(1) + f(2) + f(3) + f(4) + …記作A。把f(2)乘到A上,會得到所有的偶數項。當時我們做的是,從A中減去f(2)A,就消去了所有的偶數項,只剩下奇數項。大家還記得吧?
現在我們要做另一件事,從A中減去二倍的f(2)A。這樣會得到什麼呢?顯然就是:
右邊這個表達式的特點是,不再全是正號,而是正負號交替出現。這個級數叫做狄利克雷級數(Dirichlet series),狄利克雷(Johann Peter GustavLejeune Dirichlet,1805 - 1859)是另一位偉大的德國數學家,黎曼就是繼承了他在哥廷根大學的職位。由於正負號交替出現,狄利克雷級數的收斂範圍擴大了,從s > 1擴大到了s > 0。因此,在0和1之間,ζ(s)就可以用狄利克雷級數除以1 - 2f(2)來定義。
狄利克雷
好,在黎曼的解析延拓之後,我們可以對全部的實數s畫出ζ(s)的圖像如下:
如果把解析延拓比作搶救一個函數的話,那麼我們對ζ函數的搶救確實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只有s = 1這一點救不回來,在這裡它仍然是無窮大。ICU也不能包治百病啊!
我覺得我可以再搶救一下
順便說一句,在s 1時候的級數代進去,就會得到下面的形式結果:
以及很多諸如此類的形式上的等式。我們在每一個等號後面都加了個問號,是為了強調這些並不是真的相等,只是一種聯想。所謂「全體自然數的和等於-1/12」,「無窮多個1加起來等於-1/2」,以及「全體自然數的平方和等於0」等等,都是這麼來的,絕不是真的相等。如果你要問這些無窮級數實際上等於什麼,那當然是無窮大。
下一點要解釋的是,黎曼ζ函數的定義域不只是實數,而是複數。如果你不知道複數是什麼,那麼我們可以稍微解釋一下:複數就是所有的x + yi,其中x和y是兩個實數,而i是-1的平方根,即i的平方等於-1,x叫做這個複數的實部,常用Re來表示,y叫做這個複數的虛部,常用Im來表示。全體的實數可以用一根數軸來表示,而全體的複數需要用一個平面來表示,這個平面的x軸叫做實軸,y軸叫做虛軸,在這個平面上坐標為(x, y)的一個點就對應於x + yi,這個平面叫做複平面。我們也經常把複數理解為一個矢量,這個矢量的起點是原點,終點是(x, y)。在這些意義上,實數是一維的數,而複數是二維的數。
把ζ函數的自變數s擴展為複數後,很容易證明,原來的級數在s的實部(即Re(s))大於1時是收斂的,而在Re(s)小於1時是發散的。經過黎曼的解析延拓後,ζ函數最終變成了這樣:
在整個複平面上,黎曼ζ函數只在s = 1這一點沒有定義,而在其他所有的點都有定義。你也許會問,指數為複數的乘方怎麼計算?回答是,看一下高中數學課本就知道了,關鍵全都在這個歐拉公式里:
因此,指數如果是純虛數,乘方的結果就是給原來的複數矢量做了一個旋轉。指數如果是實數,乘方的結果就是改變了原來的複數矢量的長度,而方向不變。指數的實部和虛部如果都不等於0,乘方的結果就是既改變大小,也改變方向。
黎曼把ζ函數的自變數s從實數擴展到了複數,也就是說把ζ函數從實變函數變成了複變函數,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呢?
好處在於,在某種意義上,複變函數比實變函數簡單。是的,你沒聽錯,二維的複變函數比一維的實變函數簡單。
為什麼呢?因為在數軸上接近一個點,只有兩個方向,左和右,而在複平面上接近一個點,卻有無窮多個方向,例如左邊、右邊、上邊、下邊以及任意傾斜的方向。如果對無窮多個方向做計算都能得到同一個結果,那麼這是一個非常強的限制條件,能通過這樣的限制條件的複變函數就很容易處理,比實變函數容易處理得多。例如,複變函數的解析延拓就比實變函數的解析延拓容易得多。因此數學界有這樣的笑談:實變函數處理的都是性質非常惡劣的函數,複變函數處理的都是性質非常良好的函數。
現在我們可以理解黎曼的做法了。用《三體》的語言說,黎曼對ζ函數發動了「降維打擊」!
二向箔
複變函數的一個特點是,許多性質是由它的零點(zero)決定的。所謂零點,就是使得這個函數取值為0的點,例如正負i就是複變函數f(z) = z2+ 1的兩個零點。
如果你在複平面上圍著一個零點做一條曲線,好比扔一個套索套住這個零點,然後求函數在這條曲線上的積分,那麼你會發現積分結果完全由零點的性質決定,跟曲線的具體情況沒有關係。你可以把這條曲線擴大一點或者縮小一點,拉長一點或者壓扁一點,都對結果完全沒有影響,你只需要知道函數在零點附近的行為就夠了。
來,讓我們為複變函數獻上一首《套馬杆》!套馬的數學家,你威武雄壯!
套馬杆
黎曼對ζ函數套了一通馬之後,套出了下面這個驚人的等式:
這個等式說的是什麼呢?左邊的J(x)是一個階梯函數,它在x = 0的地方取值為0,然後每經過一個質數(例如2、3、5)就增加1,每經過一個質數的平方(例如4、9、25)就增加1/2,每經過一個質數的三次方(例如8、27、125)就增加1/3,如此等等,每經過一個質數的n次方就增加1/n。你可以把它理解為,一個質數的n次方被算作了1/n個質數。顯然,這個函數跟質數的分布密切相關。
來看等式的右邊。第一項Li(x)叫做對數積分函數(logarithmic integral function),它的定義是:
對數積分函數的圖像是這個樣子:
在x很大的時候,Li(x)就約等於x/lnx。
再來看第二項,這裡的函數形式仍然是對數積分函數,但自變數卻變得非常有意思,是所有的x的ρ次方。這些ρ是什麼呢?回答是:黎曼ζ函數的非平凡零點(non-trivial zeroes)。
零點我們知道了,就是使函數取值為0的那些點。為什麼又加個「非平凡」呢?因為黎曼證明了,s等於-2、-4、-6、-8等負的偶數值的時候,ζ(s)必然等於0。如果用類似於「全體自然數的和等於-1/12」那樣的開玩笑不嫌事兒大的語言,就可以說「全體自然數的平方和等於0」,「全體自然數的四次方和等於0」,「全體自然數的六次方和等於0」,以至於「全體自然數的偶數次方和等於0」。在數學家們看來,這是一目了然的,於是他們把ζ函數的這些零點叫做平凡零點(trivial zeroes)。好吧,數學家的「一目了然」和我們真是兩個概念!
你也許會問,既然非平凡零點ρ不是實數,那麼x的ρ次方也不是實數,對這樣一個虛數自變數的對數積分函數是怎麼計算的?回答是:數學家又做了一個解析延拓,把對數積分函數的定義域擴展到了複數。
總而言之,黎曼套馬杆的結果,就是對一個與質數分布密切相關的函數J(x)給出了一個表達式,其中唯一不清楚的部分來自黎曼ζ函數的非平凡零點。
然後,讓我們回顧一下,黎曼這篇論文的標題叫做《論小於給定數值的質數個數》。有一個函數叫做質數計數函數(prime-counting function),意思是小於等於給定數值x的質數個數,數學家經常把它寫成π(x)。這個名字有點杯具,因為它跟圓周率π毫無關係。
讓我們來舉個例子,小於等於1的質數有多少個?回答是沒有,所以π(1) = 0。小於等於2的質數有多少個?回答是1個,就是最小的質數2,所以π(2) = 1。小於等於3的質數有多少個?增加了一個質數3,所以π(3) = 2。類似地,π(5)= 3,π(7) = 4,π(11) = 5等等。對於前60個自然數,質數計數函數的圖像如下:
顯然,如果我們對質數計數函數知道了一個簡便的計算公式,那麼對第n個質數也就有了快速的演算法。如我們在本系列中第一篇所說的,這將造成驚人的後果,對理論和應用都產生巨大的影響。
你也許會嘆息,黎曼得到的並不是π(x),而是J(x)。沒關係,這兩個函數包含的信息是等價的,從它們中的一個就可以推出另一個。在這個意義上,質數分布的全部信息都包含在黎曼ζ函數非平凡零點的位置當中。用《肖申克的救贖》中的台詞說:「得救之道,就在其中!」
得救之道,就在其中
具體地說,π(x)和J(x)之間的關係是:
這裡的μ(n)叫做莫比烏斯函數(M?bius function)。沒錯,就是莫比烏斯帶的那個莫比烏斯(August Ferdinand M?bius,1790 - 1868),這又是一位偉大的德國數學家。
莫比烏斯帶
莫比烏斯函數的取值只有三種可能:0和正負1。如果n可以被任何一個質數的平方整除,也就是說在它的質因數分解中有一個質因數出現了二次或更高次方,那麼μ(n) = 0。如果n不能被任何一個質數的平方整除,也就是說n的任何一個質因數都只出現一次,那麼我們來數質因數的個數。假如質因數有偶數個,那麼μ(n)= 1。在這裡還包括了n = 1的情況,因為它沒有質因數,0算作偶數,所以μ(1) = 1。而假如質因數有奇數個,那麼μ(n) = -1。
由此可見,μ(1) = 1,μ(2) = -1,μ(3)= -1,μ(4) = 0,μ(5) = -1,μ(6) = 1等等。這正是上面的展開式中用到的前幾項。
很顯然,J(x)是一個增函數。在上面的展開式中,隨著n的增加,x的1/n次方變得越來越小,相應的第n項也變得越來越小。因此,對π(x)貢獻最大的就是第一項,J(x)。而對J(x)貢獻最大的來自哪一項呢?這就涉及到黎曼ζ函數非平凡零點的位置了。
一個非平凡零點ρ的實部和虛部經常被記為σ和t,即ρ = σ + it。黎曼很快就證明了,ρ不可能出現在σ > 1或者σ 臨界帶(critical strip)。
然後,根據黎曼ζ函數的形式,很容易發現零點對於實軸是對稱的。也就是說,如果σ + it是一個零點,那麼它的共軛複數σ - it也是一個零點。因此,非平凡零點總是上下成對出現的。當我們說第n個非平凡零點的時候,指的總是第n個虛部為正數的非平凡零點,而虛部為負數的那些你自動地就知道了。
再然後,根據黎曼的函數方程,即ζ(s)與ζ(1 – s)之間的聯繫,又很容易發現,非平凡零點對於σ = 1/2這條豎線是對稱的。也就是說,如果σ + it是一個零點,那麼1 - σ + it也是一個零點。
黎曼計算了幾個非平凡零點的位置,發現它們的實部都等於1/2。例如第一、二、三個非平凡零點,實部都等於1/2,而虛部分別約等於14.1347、21.0220和25.0109。然後,他就做出了一個驚天動地的猜想:
黎曼ζ函數所有的非平凡零點,實部都等於1/2!
這就是黎曼猜想,數學中最大的未解之謎之一。
我們把σ = 1/2的這條豎線稱為臨界線(critical line),也就是臨界帶的中心線。前面我們已經知道了,所有的非平凡零點都在臨界帶里。但黎曼猜想卻大大地加強了這個結論,它說的是:所有的非平凡零點都在臨界線上!
臨界線與臨界帶
這是一個非常令人驚訝的結論。假如非平凡零點的實部是在0到1之間隨機取值,那麼它剛好取到1/2的概率應該等於0。而現在黎曼卻認為這個概率是100%!這件事如果是真的,就說明它一點都不隨機,在這背後肯定有深刻的原因。
黎曼猜想到底對不對呢?目前還沒有被普遍接受的證明或證偽。但數值計算的結果,已經為這個猜想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到目前為止,人們已經計算了十萬億個非平凡零點。然後你猜怎麼著?這十萬億個非平凡零點都整齊劃一地躺在臨界線上。十萬億!因此,絕大多數數學家都相信黎曼猜想是正確的。
黎曼猜想有什麼用呢?我們可以舉一個容易理解、也意義重大的例子,這是一個在探索黎曼猜想的過程中得到的中間結果。
來問你一個問題:在1到10的100次方的範圍內,大約有多少個質數?
數學王子高斯小時候就研究過質數分布的問題。怎麼研究呢?每當他有空的時候,就挑出幾個長度為1000的自然數區間,算出這些區間中的質數個數。你看,這就是高斯的消遣!
高斯
顯然,隨著數字的增大,質數一般而言會變得越來越稀疏。但具體是怎麼個稀疏法呢?在做了大量的計算和比較之後,高斯發現質數分布的密度大約是對數函數的倒數,也就是說,在x附近的一個數是質數的概率大約是1/lnx。你看,數學家的消遣能夠結出什麼樣的果實!後來,法國數學家勒讓德(Adrien-Marie Legendre,1752 - 1833)也得到了同樣的結果。
勒讓德(沒錯,就是這麼一副怒髮衝冠的樣子)
高斯和勒讓德的結果,只是來自數值實驗,沒有嚴格證明,因此只能算作猜想,跟黎曼猜想屬於同一層面。
在高斯和勒讓德的猜想困惑了人們100多年後,1896年,法國數學家阿達馬(Jacques Salomon Hadamard,1865 - 1963)和比利時數學家德·拉·瓦·布桑(Charles Jean de la Vallée Poussin,1866 -1962)終於證明了它。從此之後,這個命題被人們稱為質數定理(prime number theorem)!看這個名字就知道,它的分量有多重了。
但在方法論上,質數定理卻只是研究黎曼猜想的一個中間產物。黎曼一上來就證明了,黎曼ζ函數的非平凡零點只能出現在0 ≤ σ ≤ 1的臨界帶里。對於質數定理而言,討厭的就是那兩個等於號。如果能去掉等於號,也就是說把臨界帶去掉兩條σ = 0和σ = 1的邊界,讓非平凡零點只能出現在臨界帶的內部而不是左右邊界上,那麼質數定理立刻就獲得證明了。因為這時你就很容易證明,對質數計數函數π(x)的主要貢獻來自對數積分函數Li(x),次要貢獻來自黎曼ζ函數的所有非平凡零點。
所以讓我們再次感謝,有如此偉大的頭腦引領人類前進!
在1896年,也就是在黎曼1859年的論文發表37年之後,阿達馬和德·拉·瓦·布桑終於去掉了這兩條邊,從而證明了質數定理。我們前面說過,藍眼睛島問題(從藍眼睛問題,看群眾理解能力的巨大差異 | 袁嵐峰)跟黎曼猜想相比,就好像新手村送經驗的小怪跟終極大boss的對比。現在你能體會到了吧?
質數定理的內容,其實就是小於等於x的質數個數π(x)約等於Li(x)。說得嚴格一點,就是當x趨於無窮時,π(x)與Li(x)的比值趨於1。前面我們說過,在x很大的時候,Li(x)約等於x/lnx。因此質數定理也可以表述成,π(x)約等於x/lnx。
從上面這個圖可以看到,隨著x增大,π(x)與這兩種近似表達式的比例都趨近於1。不過,π(x)除以x/lnx趨近於1的速度很慢,而π(x)除以Li(x)趨近於1的速度就快得多。也就是說,作為對π(x)的近似,Li(x)比x/lnx要好得多。不過這只是定量的區別,不是定性的區別。
用密度的語言說,在x附近的一個自然數是質數的概率,大約是1/lnx。與此同時,在小於等於x的自然數中任選一個是質數的概率,也大約是1/lnx。
因此,在從1到10的100次方的範圍內,大約有多少個質數呢?現在x等於10的100次方,對它取自然對數,得到lnx = 100ln10 ≈ 230.26。從1到10的100次方中的質數個數,大約就是x除以230.26,約等於4.3924乘以10的97次方。以後,你就可以去考別人類似的問題了。你看,這是多麼重大的進展!
由此可見,質數定理構成了我們對質數分布的基礎描述,而黎曼猜想表徵的就是對這個基礎描述的修正。下面這個動圖,就表現了用0到200個非平凡零點來計算質數計數函數時,效果的逐漸改善。再次重複一下,質數分布的全部信息都包含在黎曼ζ函數非平凡零點的位置當中。得救之道,就在其中!
最後順便說一句,請注意證明了質數定理的這兩位數學家的壽命:德·拉·瓦·布桑活到96歲,阿達馬活到98歲!
德·拉·瓦·布桑
阿達馬
因此數學界有一個說法:如果有人證明了黎曼猜想,他就會不朽。不僅僅是精神層面的不朽,那是理所當然的,而且還是物質層面的不朽,即長生不老!理由是:你看,這兩位還沒有證明黎曼猜想,僅僅是取得了一點進展,就活到了近一百歲。如果是證明了黎曼猜想的,那還得了嗎?嗯,從這個角度看起來,最有希望證明黎曼猜想的人就是……
致謝:感謝著名科普作家、《黎曼猜想漫談》的作者盧昌海博士、美國新墨西哥大學數學與統計系助理教授黃宏年博士、哆嗒數學網網主以及浙江大學數學博士「賊叉」在科學方面的指教。
作者簡介:袁嵐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博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科技與戰略風雲學會會長,青年科學家社會責任聯盟理事,微博@中科大胡不歸,知乎@袁嵐峰(https://www.zhihu.com/people/yuan-lan-feng-8)。
責任編輯:孫遠
歡迎關注風雲之聲
知乎專欄:
一點資訊:
今日頭條:
http://toutiao.com/m6256575842
※日本諾貝爾獎現在多於中國很正常,但未來屬於中國 | 袁嵐峰
TAG:風雲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