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不催孩子的三種後果

不催孩子的三種後果

大家好,我是圈主華川,育有一兒一女。曾留學歐洲,是美國正面管教家長講師。在此與您分享二胎孕、產、育兒知識,以及自家倆寶的親子教育經驗。

催孩子不好,道理都懂,可是真讓你不催,你知道會是什麼「後果」嗎?

川哥剛上一年級時,每次家庭作業都得我全面催促、全面輔導。有一天我實在太忙,就想甩手一天,試試不催會有什麼結果。這娃果然沒讓我失望,放學後就吃吃玩玩,跟妹妹打打鬧鬧,一晃就到了八九點,我忍不住提示:「川川,該洗漱睡覺了,你今天是不是還有什麼事情沒做?」 川哥想了5秒鐘,說:「哦,我還沒畫恐龍!」

第二天,我期待著川哥在學校受到懲戒,然後悔過自新,但是,川哥回家之後沒任何不良反應。

我旁敲側擊,仔細揣摩,發現有兩個因素導致「後果教育法」失效:一、孩子情感遲鈍,榮辱感、上進心都還沒建立。二、老師也很佛系,沒對家庭作業嚴格審查。

在這種情況下,不催的後果就是:你不催,娃不動,事情黃了娃不痛。

所以,大家都倡導的「後果教育」,實際在兩種情況下是失效的,一是孩子不在乎後果;二是孩子承擔不了後果。

在我的華川家庭課堂,有一位媽媽也彙報過自己「放手不催家庭作業」的經歷。

孩子晃悠到9點,忽然想起作業沒做,然後急著趕作業,越急越寫不好,只好草草了事。

第二天,孩子因作業質量問題被老師批評,放學回家就怪「媽媽害了自己」,然後母子倆大吵一架,吵完依然拖拖拉拉,家長只好重新催起。

這個案例說明,即便孩子有了榮辱感,羞恥心,也很介意拖延的後果,但簡單「甩手」仍然改變不了現實,因為孩子的實際能力並沒提升。

所以,不催孩子還想孩子表現好,需要另外的前提,即,孩子具備了一定的時間管理能力,以及獨自完成任務的能力。

那麼「不催」有沒有第三種結果?正如很多育兒文章所描述的,不催以後,孩子品嘗了後果,懂得了責任,調整了節奏,提高了效率……

有的,但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以川哥完成家庭作業為例,從「催」到「不催」的全面放手,花了將近兩年時間。這個過程很煎熬,會反覆。不過,相比孩子整個人生,這兩年的磨鍊也是值得的,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一下這段經歷。

01

第一階段:幫助+陪伴

要確保孩子有了獨立的能力再做放手嘗試。就好比孩子剛學走路時,家長還是要扶一把,陪著走。

這個幫扶的時間有多長,每個孩子情況不同。但身為家長可以近距離觀察,孩子做事情慢慢吞吞,究竟是能力不足?還是故意懶惰?

即便孩子基本有能力做一件事,他的速度和效率也不能跟成年人相提並論,比如系鞋帶,大人可以幾秒鐘系鞋帶,孩子可能要幾分鐘。

川哥整個一年級,各方面有些懵懵懂懂,家庭作業基本都是在我的陪伴和幫助下完成的。因為多次測試觀察,孩子確實能力不足,甚至不知道家庭作業意味著什麼。我陪著孩子一起清理書包,一起做作業,一起上了個小學一年級。

當然這個過程中,我盡量保持溫和與耐心,至少讓孩子對寫作業不排斥。遇到難題,我陪著他掰指頭、數積木,做遊戲,換著花樣來增強孩子的理解力。

在每次幫孩子之前,徵求孩子的意見:「今天需要媽媽幫助嗎?要不自己先試試看?也許你會發現自己很厲害。」

儘管大多時候,孩子回答是需要幫助。但隨著孩子慢慢成長,能力慢慢提升,孩子偶爾會驕傲地說:「今天的作業很簡單,我自己會做。」

02

第二階段:作息計劃+提醒

通過相當長的實踐,大概找到了一些規律之後,就可以跟孩子一起制定一個作息計劃表,把放學後各項任務完成時間固定下來。比如,完成作業最多需要多長時間,看課外書需要多久,畫畫要多久,洗漱刷牙一般幾分鐘。

作息計劃表是在家庭會議上一起討論的。鼓勵孩子自己動筆,爸爸媽媽提補充意見,比如:你把玩的時間安排在前面,太晚做作業會不會累?

如果孩子堅持他的意見,沒關係,給他做決定的權利。如果一周下來,計劃表執行得不好,下個周末再次開會復盤、修正。

有了作息計劃表就可以不催了嗎?不是的,孩子並不會時時刻刻盯著鐘錶,遺忘時間節點是常有的事。比如,到了規定寫作業的時間了,孩子還在看課外書,他只是看得投入,不知道下一項任務時間節點到了。

這時候,家長可以提醒一下孩子。

「你看一下鐘錶,現在幾點了?」

「你再看一下自己定的計劃表,現在該做什麼呢?」

孩子聽到提醒,有時候也未必立刻行動,因為手頭的事情還未做完。這時候,家長也不需要著急,適當提醒一下後果即可:

「告訴我你大概還需要幾分鐘?」

「如果作業完成得太晚,今晚媽媽不能陪你下棋了。」

孩子如果執意選擇晚一會兒開始作業,就讓他承擔相應後果。溫和而堅定,不帶責罰,只告訴事實:「按照咱們的計劃,現在就是睡覺時間了,希望明天咱們能有機會下棋。」

同時,我們還可以教會孩子使用鬧鐘,計時器等計時工作,把重要的時間節點定上鬧鐘。比如7:00作業鬧鐘,9:00洗漱鬧鐘。

當孩子學會熟練使用鬧鐘或計時器以後,家長的口頭提醒又可以大幅度減少了,當然這也需要一個過程。川哥二年級才願意使用計時工具,三年級下學期才使用熟練。

03

第三階段:自主調整+徹底放手

當孩子在時間計劃表和計時器的幫助下,已經形成行為習慣,家長基本可以放手不催了。

但是,還是有意外情況發生。這時候考驗家長的時間到了,你是選擇信任孩子,還是選擇重新控制?

說說最近剛發生的一件小插曲。

有一天,新買的漫畫書快遞到家,川哥放下書包就看,看到吃晚飯,匆匆扒了幾口飯又接著看,計劃彈鋼琴的時間過了10分鐘,鬧鐘響了兩三次,他仍然坐在沙發上一動不動。

我坐在書房,一邊寫東西,一邊看著電腦右下角的時鐘數字一分鐘一分鐘的往前跳,恨不得去客廳一頓催吼。

但我深吸一口氣還是忍住了,雖然忍得百爪撓心。

延遲半小時後,川哥起身去了趟衛生間,出來時經過我的身邊,我努力保持鎮定,說了句:「你看看我電腦上的時間哦。」

川哥篤定地說:「我知道,這會兒8:00鍾,我一口氣彈完鋼琴中間不休息,也才8:30,然後抄寫一篇作文需要20分鐘,還有10分鐘讀一下英語,剛好9點。」

我說:「好吧,我相信你。」

接下來,川哥徑直去彈鋼琴,琴聲反倒比以往堅定有力,果然一口氣彈完。然後,所有的任務果都按他自己的計劃完成了,並沒耽誤睡覺。

我慶幸自己選擇了相信孩子,沒有用情緒化的催促,破壞孩子自己的內在計劃。

真正厲害的時間管理,並不是循著一個死計劃一成不變地重複,而是能夠靈活地應對生活中的變化,自主地進行調整。我們一定要給孩子這個時間、空間,讓他慢慢鍛煉自主調整的能力。

直到如今,我才算徹底放下心來,對於孩子的作業,既不焦慮,也不懷疑,也許,這才是更高層次的「放手」。

當然,還有一種例外,是前面所有這些方法都無法解決的,那就是任務太多,多得超過孩子的承受能力。就像有位家長跟我諮詢的:孩子5點多放學,興趣班上到7、8點回家,學校作業要一個多小時,興趣班的作業也要個把小時,如何能讓孩子高效完成作業,早早上床睡覺?我說:抱歉不能,換成我自己,也未必能做得到。

想讓孩子做得又快又多又好,這本身是個悖論。

很多時候不是孩子做不好,而是大人太貪心。

--------End---------

作者簡介

華川(川媽),著有《溫和而堅定地養兒育女—二胎媽媽正面管教踐行記》,發送「書」字,了解詳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胎媽媽圈 的精彩文章:

最不該體諒他人的,是孩子啊

TAG:二胎媽媽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