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杜文:一件撥開歷史迷霧的金代刻馬鈺詩詞梅瓶

杜文:一件撥開歷史迷霧的金代刻馬鈺詩詞梅瓶

原標題:杜文:一件撥開歷史迷霧的金代刻馬鈺詩詞梅瓶


杜文 陝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陝西省文物鑒定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一件撥開歷史迷霧的金代刻馬鈺詩詞梅瓶


杜 文


2009年11月18日,中國道教協會在戶縣重陽宮主辦了「全真教創始人——王重陽靈柩安奉大典」,隆重安奉了文革期間散落的王重陽靈骨, 到會各界一致認為,王重陽創立的全真派在道教和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全真派推崇的「天人合一、萬類平等、以人為本」等思想,對於今天的和諧社會建設也具有積極意義。


馬鈺身為王重陽弟子「全真七子」之首和第二代掌教,因為小說《射鵰英雄傳》和相關影視劇熱播被公眾熟知。其實王重陽和馬鈺都是歷史上的真實人物,隨著各界的關注和深入研究,不少與他們相關的史跡、文物也逐步得以明晰,一件刻寫馬鈺詩詞的金代梅瓶也得以明晰。

1983年,鳳翔曾發現一組窖藏瓷器,當地文博部門考證,瓷器可能是北宋末年廟宇毀棄時被埋藏的,從瓷器造型和工藝風格上看,當屬宋代晚期產品。這組瓷器最早由沐子撰文《陝西鳳翔出土的唐、宋、金、元瓷器》,發表於《文博》1986年第2期,介紹1983年10月鳳翔縣曲灣公社杏樹溝大隊桑園村發現窖藏瓷器,系村民取土時在地表下兩米深處發現,出土了一件瓷執壺和三件梅瓶。其中的刻牡丹紋執壺通高28.8厘米,壺流殘缺;三件為梅瓶,其中一件刻詩詞梅瓶高38.5厘米(圖1),腹部刻《瑞鷓鴣》詞,內容推崇出世隱逸,具有一定道教色彩,另兩件梅瓶分別刻纏枝花卉紋、裝飾水波紋的「風花雪月」文字。



圖1 鳳翔窖藏出土金代刻馬鈺《瑞鷓鴣》梅瓶


這批窖藏瓷器地方特色及時代特徵明顯,「風花雪月」款亦屬金代北方磁州窯系瓷器上流行的文字裝飾。近年筆者協助禚振西女士進行陝西古瓷窯調查時,在鳳翔青渠上、下窯村發現了大規模的古代燒瓷遺址,但窯址受山地滑坡和村莊佔壓,保存情況不夠完好,在下窯村拍攝到一件與曲灣窖藏刻詞梅瓶文字和胎釉特徵近似的梅瓶底足(圖2),也促使我們對曲灣窖藏年代和詩詞內容重加思考。2009年鳳翔縣開展的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青渠窯址亦獲調查發布,普查部門介紹青渠上窯窯址是寶雞地區已知時代最早、規模最大的民間窯址,窯址面積約 5萬平方米,對研究寶雞瓷業歷史具有重要意義。


圖2 鳳翔青渠窯址所見金代刻詩梅瓶標本


鳳翔曲灣窖藏刻詞梅瓶以往發表的錄文和句讀多有不同。《瑞鷓鴣》原為七言律詩,因唐人用來歌唱遂成詞調。雙調,五十六字,前段四句三平韻,後段四句兩平韻,中間兩聯例用對偶,另有一些字數不同的變格。經查閱資料,鳳翔梅瓶刻詞實際是馬鈺在金代大定年間創作《十報恩(本名瑞鷓鴣)》其後的一首《述懷》,收錄於馬鈺《洞玄金玉集》卷之七。


把鳳翔刻詞梅瓶與馬鈺原詩比較,括弧內文字為原詩不同之處:「利名場上沒盈(縈)索(牽),人我叢中絕焰(艷)煙。致(舉)意游山山嶺上,與(興)心樂水水雲邊。行(按詞牌多書一字,原詩無此字)往來飄逸孤如鶴,去往安閑靜侶(似)禪(蟬),搗(據)此逍遙能有機(幾),從交(教)人道活神仙」。因為梅瓶刻詞存在民間俗字和工匠錯訛,尚需進一步辨清文字,但刻詞母本為馬鈺所作《述懷》無疑。


馬鈺原名從義,字宜甫,入道後更名鈺,號丹陽子,山東寧海(今山東牟平)人。家富,號「馬半州」,弱冠能詩。金大定七年(1167)七月,全真教祖師王重陽到寧海傳道,遂與妻孫氏師事之,馬鈺成為王重陽在山東收下的首位弟子,此後他拋棄家業皈依王重陽修行,其妻子也入道並更名孫不二。


大定十年王重陽逝後,馬鈺與同門師弟曾長期居於終南山劉蔣村為師傅守墓,至今戶縣祖庵王重陽墓前有一棵蔥鬱的銀杏樹當地傳為馬鈺手植。馬鈺作為全真教第二代掌教,主張「以清凈無為、逍遙自在、不染不著」為修真宗旨,以唱詞、詩歌、文章等形式宣傳教義,吸引了眾多的社會底層道眾加入,其受教範圍之廣、創作詩詞數量之大,在全真七子中是最突出的,以他為首的「全真七子」帶動了全真教的傳播。

馬鈺的主要傳教經歷在陝西、甘肅隴右地區,他曾在詩詞中有「誓不山東,緣在關西」之語。馬鈺主要著作《洞玄金玉集》多為與陝西、甘肅東部道友唱和詩詞,金大定十九年(1179年),馬鈺曾至甘肅華亭、隴州傳教,大定二十一年返歸山東,卒於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



圖3 明正德七年馬鈺刻像


直到元、明時期全真教與馬鈺仍被陝西民間推崇, 2009年西安文物部門在普查中,在戶縣甘河鎮甘河村遇仙宮發現了三尊明代正德年間雕刻的全真教人物石像,為全真教祖師王重陽與馬鈺(圖3)和孫不二。遇仙宮乃是金元道士為紀念呂祖點化王重陽的仙跡而建。遇仙橋在遇仙宮近旁,始建於元初,是陝西省現今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元代石拱橋,相傳為王重陽遇仙人點化之地,橋基保留的龍首石雕極其精美。位於戶縣祖庵鎮的重陽宮為全真教祖庭,此地原名劉蔣村,因全真教祖師王重陽曾在此結庵修行,後又埋骨於此,全真教大興於世後,遂改名曰「祖庵鎮」,重陽宮亦保留大量全真教碑刻與相關文物,七真殿也保存幾件明代人物刻像,與遇仙宮出土明正德刻像風格近似,亦應為明代雕刻的馬鈺等七真,重陽宮碑林亦稱「祖庵碑林」,其中的重陽真人與七真上仙碑上也保留有馬鈺形象(圖4)。


圖4 戶縣重陽宮保存的重陽祖師及七真畫像碑上線刻的馬鈺形象(頭梳三髻者)


撥開歷史的迷霧,鳳翔出土梅瓶刻寫的實際是金大定十年至二十三年之間馬鈺創作的一首勸化世俗詩詞,被鳳翔民間流傳並刻寫在瓷器上,其燒造上限應為金大定年間。這件金代梅瓶堪稱涉及全真教的珍貴文物,也是罕見的馬鈺詩詞存世載體,證明了金代全真教在陝西西部民間獲得傳播,其文史價值的重要性也因此不言而喻。


本文已經獲得作者授權樂藝會發布


圖文由作者提供


本文曾經發表於《東方收藏》2010年1月刊


樂藝會延伸閱讀


微信公眾號轉載請聯繫後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樂藝會 的精彩文章:

王西神:以山為號 以文名世
宋代筆記中美女買花被貓魈迷惑的故事:祥宏講夷堅之周氏買花

TAG:樂藝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