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文徵明的逆襲:8歲不會說話、30歲屢試不第、90歲畫壇大神

文徵明的逆襲:8歲不會說話、30歲屢試不第、90歲畫壇大神

點擊下方藍字搶購書畫優盤

說到成功且高壽,

不得不提文徵明

這位大師可謂低開高走,

熬過了很多人生命彷彿開掛似的。

文徵明能如此高壽,

小編以為無外有三,

看者看後或各有感悟,

亦可發表於評論中。

其一,成長環境甚是

開明

「我爹可能是個預言家」

首先就是成長的環境,很慶幸文徵明有位開明的好父親。

書上說文徵明2歲不會說話,6歲站立不穩,8、9歲了還口齒不清,11歲才學會好好說話……

26歲開始,文徵明去參加「歲考」,一直考,考到53歲,整整27年啊,交過10次答卷,一次也沒考上,一直都是個秀才身。怕是親戚們都在暗地裡偷偷嘲笑這個笨孩子吧。

這位父親不但放任兒子,不著急,不打罵,而且篤篤定定地說:「兒幸晚成,無害也。」又說:「……吾兒他日遠到,非所及也。」

其二、慢行也會走

目的地

笨小孩文徵明是怎麼逆襲成功的?無他,慢慢耳。文徵明身體力行地解釋了一句老話:慢慢來也會走到目的地。

19歲,文徵明在蘇州官學讀書,字寫得很差,老師給他的評級是三等……文同學被刺激到了,決心挽起袖子天天臨寫《千字文》,數量是——每天十大本。文同學把這個晨起練字的習慣默默保持到文老太爺,九十歲仍能寫精整爽利的蠅頭小楷。

文徵明 小楷跋萬歲通天帖(局部)

平時他寫書信簡札,都用蠅頭小楷來寫,筆畫細若毫髮, 結體工穩停勻。如果寫錯一點,就一定重寫。

從22歲開始跟南京太僕寺少卿李應禎學書,再加上這樣的慢工細活,沒有幾年,文徵明的書法就遠近聞名了。當然文徵明不是只會寫小楷,他兼善篆、隸、楷、行、草諸體。偶爾他也會內心火熱一下,便是這樣子的:

文徵明 草書湖光披素練詩卷(局部)

縱逸遒偉、靈動激蕩,點畫蒼勁有力,結體開展奔放、張弛有致,氣貫神溢!

其三、寫寫畫畫不知

不覺的高壽

當然能有90歲高壽定是有跡可循的:

沒事就寫寫畫畫,不知不覺高壽了!

他的畫里,沒有憤怒,沒有悲傷,沒有狂喜,沒有宗教情緒,也沒有哲學思索。只有閑適的小人兒,在山水間逛ci逛ci。他就這樣舒舒服服地活到了九十歲。

文徵明 雨余春樹圖

立軸 紙本設色 94.3 x33.3厘米

1507年 38歲 台北故宮博物院

《雨余春樹圖》是他早期的細筆佳作。這一年他38歲,受沈周影響尚深。

全圖師沈周青綠山水法,以赭石染平台山坡,以赭墨分面,再以青綠分染,皴少染多,層次分明。人物林木用筆尚稚拙,但已呈現出清雅的面目。

這是他送給北上友人瀨石的留別之作。

文徵明 游吳氏東庄圖

紙本 設色 73.2x34.6厘米

1513年 44歲

1513年五月初六,大約端午前後,文徵明與吳爟、蔡羽、錢同愛、湯珍、王守、王寵、東禪僧德璇八人同游東庄。

文徵明跟吳寬學文,跟沈周學畫,而沈周和吳寬呢,一輩子都是好知己。曾幾何時吳寬、沈周和文徵明一行,在東庄交遊唱和、賞花品茗、晴耕雨讀的日子想起來多麼美好。

1513年兩位師父都不在了,但文徵明和東庄的感情卻仍在。歸來後,文徵明就畫了這張《游吳氏東庄圖》送給吳寬侄吳弈。

文徵明 湘君湘夫人圖

立軸 絹本 設色 100.8 x 35.6 厘米

1517年 48歲 北京故宮博物院

這一卷《湘君湘夫人圖》寫於1517年,他48歲時。文徵明畫人物很少很少,這一回,他原本也不想自己畫的。仇英從太倉來,文徵明請他畫一幅湘君湘夫人,好送給王寵。仇英畫是畫了。可是,老文不滿意啊!他重新畫了一張饒有「古意」的。

文徵明 惠山茶會圖

紙本 設色 21.9×67厘米

1518年 49歲 北京故宮博物院

無錫惠山有個「天下第二泉」,是唐代「茶聖」陸羽評定的,認為這泉水煮出來的茶特別好喝。文徵明愛喝茶。1518年清明時節,正是新茶上市的時候,文徵明與好友蔡羽、王守、王寵、湯珍等人跑到無錫惠山,在山麓的「竹爐山房」取泉水烹茶,吟詩唱和,留下一段佳話佳畫。

文徵明 關山積雪圖

1528年 59歲 台北故宮博物館

1528年,文徵明59歲,這年冬天,他和王寵借宿在蘇州上方山的楞伽寺,那年蘇州下了很大的雪,「積雪盈尺」,王寵不知道是不是有備而來,「出佳紙索畫」,文徵明本來就愛雪景,欣然從命,乘興作《關山積雪圖》。

品茶圖

1531年 62歲 台北故宮博物院

1531年穀雨過後,文徵明在林中茗舍煮茶接待陸子傅,茅屋正室中內置矮桌,桌上只有一壺二杯,主客對坐,相談甚歡。這便是文徵明、陸子傅二人。

這個草堂,是文徵明常與好友聚談品茗的地方,「以斗室相傍山齋,內設茶具,設一童專主茶役,以供長日清談」——頗符合文徵明對茶室的要求,在這裡讀書看畫,寒宵獨坐,接友待客,長日清談,真真美事。

文徵明 仿趙伯驌後赤壁賦圖

1548年 79歲 台北故宮博物館

1548年,79歲的文徵明給徐縉畫了《仿趙伯驌後赤壁圖》。說起來唏噓,徐縉收藏有趙伯駒《後赤壁圖》,官吏索取獻給嚴嵩之子嚴世蕃,徐縉不願給,文徵明勸他不要因此惹禍,就為他畫了這一卷青綠仿製品。

雖說是仿自趙伯駒的《後赤壁圖》,然而畫中色調的處理,青綠的鋪陳,濃而不膩,已然是元代以後文人青綠山水的畫法。在儂麗的色彩中,別有一番文徵明自己的淡雅風致。

文徵明 玉蘭圖卷

1549年 80歲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80歲時作的《玉蘭圖卷》,是文徵明在庭院漫步,突然聞到了沁人心脾的花香,於是畫興大發,「戲筆」而作。畫法依然秉持了文徵明擅長的工筆和寫意相結合的畫法,這是陳淳和徐渭大寫意花鳥畫的先河。

文徵明 桃源問津圖卷(局部)

手卷 紙本設色 23x578.3厘米

1554年 85歲 遼寧省博物館

1554年,文徵明85歲。不僅沈周已經謝世多年,而且唐寅和仇英也相繼故去二十多年。

大約是思念故人,文徵明用沈周處學來的粗筆法畫了這卷《桃源問津圖》。雖是粗筆,然而細加端詳,亦是格外嚴謹,絕無流俗之筆——蒼勁渾厚而不失溫潤,粗而不怪,簡而不率,筆墨沒有乾枯狂燥之弊,勾皴點染巧妙地運用了書法用筆。

這是文徵明粗筆山水的高超過人之處。

嘉靖三十八年己未(1559)二月二十,90歲的文徵明正為御史嚴傑母書寫墓誌,寫著寫著,執筆端坐而逝。

他沒有任何痛苦地走了。想必,他在世間,也沒有任何放不下。城中塵土三千丈,何似兩翁麋鹿蹤,隔浦碧山供一笑,離離自領晚涼風。這是他在《松蔭對坐》中的題識。也恰似他的一生,閑淡,從容,與世無爭。

本文來源博物館|看展覽,作者任淡如,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術世界 的精彩文章:

陳傳席:素描和色彩土壤里開不出寫意之花!
千古獨一人,畫中存貴氣

TAG:美術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