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他並沒有什麼戰功,但卻排行第四,為什麼?
大家都知道《水滸傳》是一本文學作品,作者施耐庵以歷史上真實的梁山起義為藍本、藝術創造而成,但其中有許多值得細細揣摩的點,比如108條梁山好漢中,有這麼一位沒什麼戰功,但排位卻非常高,是梁山四巨頭之一,他就是梁山大聚義時排第4位的「入雲龍」公孫勝。
公孫勝原本是紫虛觀道士,師父是羅真人,他和晁蓋、吳用等7人結義,一起劫生辰綱,後來上梁山,是七星聚義的先驅者,不同於其他好漢實打實的本領,公孫勝會所謂的天心五雷正法法術,具有強大的攻擊力。但我們讀水滸也知道,儘管公孫勝會法術,但梁山靠他法術打贏的仗寥寥無幾,那麼憑什麼他的排位那麼高呢?原因有三。
其一,中國人做什麼事都講究個名正言順,打仗要師出有名,梁山起義打的旗號是「替天行道」,起義也講究順應天意,而在中國傳統社會結構中,儒家和道家是同等重要的,尤其在宋朝道教擁有非常高的地位,比如宋朝皇帝宋真宗就曾找了一位道教護法神趙公明,也就是趙玄朗當祖先;皇帝宋徽宗更是自稱「道君皇帝」,由此可見道教的崇高地位。而道士公孫勝就是道教的代表,而智多星吳用則代表著儒家,他上梁山就代表著「替天行道」,因此雖然他沒有什麼實質性的作用,但卻依然位列梁山好漢第4位。
其二,一部《水滸傳》看似是梁山好漢快意恩仇,俠情豪義,瀟洒得很,但其實裡面充斥著各種政治權力的角逐爭奪,比如宋江和晁蓋的爭奪,晁蓋嚮往的是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自由快活日子,而宋江則一直想要升官發財,想被朝廷招安。而施耐庵塑造的公孫勝是一種淡泊名利、不爭功的形象,不管是晁蓋還是宋江,都應該挺喜歡公孫勝的,他既會出謀劃策,又會撒豆成兵、呼風喚雨,而且還不爭功、不索取,這樣的人,連作者施耐庵都會喜歡,因此將他排成第四也就理所當然了。
其三,相信大家看水滸,好多人都不喜歡宋江,他雖然是梁山大哥,但卻一心只想升官發財、想被朝廷招安,而入雲龍公孫勝是第一個看穿他真實嘴臉的人,在梁山征方臘前,公孫勝就離開了,他意識到梁山在宋江帶領下已經輸了,於是急流勇退、落了個好結局,最終梁山好漢打方臘損兵折將,絕大多數好漢被宋江給害死了。這樣的高人怎麼能排位不高呢?
100個基本:松浦彌太郎的人生信條
¥29.90
※埃及金字塔的神秘詛咒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女科學家將其破解!
※我國唯一沒有紅綠燈的城市,由丘處機設計,古人太聰明
TAG:歷史有事說 |